上世紀80年代初期,随着《少林寺》取得的巨大成功,李連傑一躍成為和成龍一樣亮眼的武打明星,在此後的十幾年時間裡,香港導演一直想“複制”《少林寺》的神話,他們找了很多内地有武術功底的演員出演港片,比如找董志華出演《大上海1937》、找王群出演《少林豪俠傳》、找楊凡演《一刀傾城》、找吳京演《功夫小子闖情關》等,而于榮光是較早與香港導演合作的内地演員,他早在80年代,就拍攝了《木棉袈裟》《海市蜃樓》等合拍電影,一度成為在香港發展僅次于李連傑的内地動作明星。
王群飾演的黃飛鴻(《少林豪俠傳》)
闖入“武俠界”的京劇人
不同于李連傑、吳京這樣的科班武術運動員,于榮光是學京劇出身,而他學習京劇的原因也很實在:為了躲“插隊”。于榮光學戲習武,既沒有遠大的理想也沒有被家人寄予厚望,所以他當時沒少偷懶,老師讓他“拿大頂”一個小時,他等老師走了,就把頭着地,然後估摸着老師要回來了,再換手支起來。
不過京劇帶給于榮光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除了英雄理想、俠義精神,它還把于榮光直接領進了“武俠電影世界”——1982年,于榮光被同樣戲劇出身的香港導演徐小明領進了行,出演了人生第一部電影《木棉袈裟》。
外形硬朗、功夫傍身的于榮光并沒有從龍套跑起,而是出演了電影中的大反派祁天遠。對于榮光頗為欣賞的徐小明有意磨煉他,對他的要求特别高,一個摔的動作就拍了100多遍,沒什麼保護和特效,就那麼直接摔在石頭地上,又枯燥又辛苦。這與在京劇舞台上表演太不一樣了,于榮光很不适應,甚至動了打退堂鼓的念頭,直到他看到了《木棉袈裟》的樣片,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太神奇了”,動作竟然能夠以這樣夢幻、精彩、震撼的方式呈現在大銀幕上,于榮光頓時開竅,他一定要入電影這一行!
拍的港片比李連傑還多的内地演員
《木棉袈裟》後,于榮光又出演了《海市蜃樓》、《阮氏三雄》、《代号美洲豹》、《古今大戰秦俑情》等多部影片,憑借一身武功,不論是騎馬還是飛車,于榮光都遊刃有餘,在圈内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90年代初,他去香港發展,先後與徐克、袁和平、唐季禮等知名動作導演合作,10餘年間拍了數十部港片,數量遠遠多于李連傑,這也成就了他事業的“高光時刻”,他甚至出演過《慈禧秘密生活》這樣“尺度不小”的港片,這在内地男演員裡,還是極為罕見的。
高大威猛的形象加上強大肅殺的氣場,使得于榮光在很多香港電影裡都出演大反派。不同于很多武行演員隻追求武戲完美,于榮光認為文戲更重要,因此他經常提前給自己的角色設定性格、追求、經曆等等,以便更為準确地塑造人物。
比如在李連傑的經典動作片《給爸爸的信》裡,于榮光飾演大反派甫光,為了讓人物脫離“臉譜化”,他為這個角色設計了“神經質 潔癖”的性格,因此他每次打完人都要整理儀表,還會有意識地抽動脖子,給觀衆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到了《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他飾演的水師提督顧長風是朝廷命官,可又視東方不敗為偶像,于榮光花了許多心思,極為細膩地表現出了顧長風複雜而矛盾的心理。
《國産淩淩漆》
藝高人膽大
于榮光曾經在香港武師行的地位很高,一方面是因為他文武俱佳、身手了得,另一方面則是他真的很“拼”,隻要導演說,他就去做,不管是《超級計劃》中從8層樓順着樹木一躍而下,還是《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骝》裡在燃燒的木樁上和甄子丹對打,他都親力親為。于榮光笑言自己也并不是“藝高人膽大”,就是憑着心裡“一股氣”:我一定行,我必須上。
于榮光的武打生涯中有很多驚險時刻,拍《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骝》的時候,有一個鏡頭是他需要繞着房梁像猴子一樣轉圈,結果繞的時候威亞突然斷了,他從5、6米高的地方一下子摔到地上,還好落下的地方有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可于榮光卻說得輕描淡寫,他既不覺得危險,也不覺得幸運,一切對他來說就是應該做的平常事。如果用官方口徑就是“職業精神”,換成民間說話,大概會被形容成“江湖俠氣”吧。
可能也正是這種職業精神和江湖俠氣,在于榮光走上制片、導演之路後,他選擇的也多是軍警、英雄、武俠等題材,《狼毒花》、《舞樂傳奇》、《木府風雲》、《九月風暴》等,都是他擔任幕後工作的電視劇。前陣子熱播的勵志青春武俠劇《鬥破蒼穹》正是于榮光導演的作品。如此看來,他當導演的初衷實在不難理解,就是想把匡扶正義、治病救人、一諾千金的“俠義”傳遞給更多的人。最新版《天龍八部》的導演也是于榮光,不知道在這位硬漢眼裡,金庸的武俠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撰文 / 大嘴怪)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于榮光的哪些角色?歡迎留言一起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