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記叙文的九種常見修辭手法

記叙文的九種常見修辭手法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1 06:16:04

今天讀完了《三峽》這篇文章。文章雖短,但有些修辭手法卻着實不少,比如“合叙”這種修辭。

其中一句,原文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逐字注釋為:

自,連詞,假如,如果;

非,副詞,不是;

按:自非。連詞性結構。是假設連詞“自”與否定副詞“非”的結合形式。用于假設複句的前一個小句,表示對某種條件的否定或對某種情況的排除,後一個小句則表示結果。相當于“如果不是”、“除非是”。見楚永安《文言複式虛詞》P513。

亭午,正午,中午;

夜分,夜半;

不,表否定;

見,看見;

不見,看不見;

曦,日色也,代指太陽;

月,月亮;

可譯為:如果不是中午或夜半,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這樣譯,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細細思考,總覺得不妥。

另外一句,原文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逐字注釋如下:

素,白色的;

湍,急流;

綠,綠色的;

潭,潭水;

回,動詞,回旋;

清,清波;

倒,動詞,倒映;

影,(景物的)影子;

《教師教學用書》譯為: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

這樣譯,看起來還是沒有問題,但就是覺得不妥。

還有的人認為:

“素”和“綠”是形容詞,“湍”和“潭”是名詞。而“回”和“倒”是動詞,“清”和“影”是名詞。動詞是可以作形容詞區别用的,似乎也可以譯為“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的景物影子。”

我想起八年級上冊,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有一句是“兵革非不堅利也”

還想起九年級上冊,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其中有一句是“風霜高潔”

最後,九年級下冊,諸葛亮的《出師表》,其中有一句是“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

查《古書疑義舉例五種》,P7清朝俞樾把這種現象定為“錯綜成文例”,說:古人之文,有錯綜其辭以見文法之變者。如《論語》“迅雷風烈”;《楚辭》“吉日兮辰良”。皆是也。

P222我朝楊樹達把這種現象定為“兩詞分承上文例”,說:古書中有以二詞分承上文二事者,說者往往誤解,此讀古書者所不可不知也。《魏豹傳》雲:“齊、楚遣項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顔師古注雲:“楚遣項它,齊遣田巴。”

查“合叙修辭法”:合叙又叫并提、分承,其特點是将兩件相關的事“合二而一”地并舉在一個句子裡來表達,但在理解時卻要從文意入手分别找出句中有關的詞或詞組直接的相互搭配關系。從語法上來說,即是在一個句法結構裡,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合的詞組(或單句、分句),它們的組成成分分别搭配,構成兩套(或兩套以上)平行的語法關系,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意思。

回到前文。

一、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應該理解為“自非亭午,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

譯為:如果不是中午,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夜半,看不見月亮。

二、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應該理解為“素湍回清,綠潭倒影。”

譯為“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綠色的潭水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注:急流是沒有辦法倒映景物的影子的,隻有平靜的潭水才可以。

三、兵革非不堅利也

應該理解為“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堅也。”

譯為“兵器不是不鋒利,甲胄不是不堅固。”

四、風霜高潔

應該理解為“風高霜潔”

譯為“(秋涼)風大(冬至)霜白。”

五、“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即

應該理解為“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

譯為“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人”。

以上。

記叙文的九種常見修辭手法(初中文言散文中的合叙修辭手法)1

記叙文的九種常見修辭手法(初中文言散文中的合叙修辭手法)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