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5月初立下的運動flag
現在又又又倒了……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全年都在運動
而有的人一周都堅持不下去呢?
這就是運動習慣的力量
你需要讓運動成為
你生活的“必需品”
那麼如何才能改變自己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運動模式
養成運動好習慣呢?
我們送你五個金點子
一起來看哦~
運動不是氣喘籲籲才有效果,
中等強度适合大多數人
很多人因為覺得運動太累,而堅持不下去。運動的确是一件需要耗費一定體力的事情,但不一定要累到氣喘籲籲才有效果。
中等強度的運動同樣顯著有益健康。中等強度運動時說話會輕微氣喘,步行就是一種典型的中等強度運動。對于不愛運動的人來說,可能畏懼氣喘籲籲的跑步,因為跑步是一項高強度運動。所謂高強度就是指運動時沒法自如說話,但你會畏懼步行嗎?顯然是不會的。
隻有累到滿頭大汗、上氣不接下氣才能稱作運動,這是許多人的誤區,這就造成很多人想運動,但一想到運動時體驗太差,太難受,就先洩氣了,因為人性就是逃避痛苦,追求安逸。運動其實可以比較輕松和舒适,并不一定“No pain No gain” 。
對于多數人來說,長期堅持大強度運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中等強度運動的效果其實并不輸于高強度運動多少。既然可以通過比較輕松的方式來達到健身目的,為什麼一定要通過很累的高強度運動來“折磨”自己呢?
天天運動要求太高,
每周運動三次足夠有益健康
很多人心血來潮,想要開始運動,往往給自己定下過的高目标。
比如從明天開始,每天晨起跑步,其實對于小白而言,這樣的目标是不切實際的,運動挺累的,還要逼迫自己天天運動,當然就難以堅持下去。
其實你并不需要天天運動,隔天運動或者每周運動3次就已經足夠好了,給身體更多運動後的恢複時間,也讓自己對于運動有個适應過程,豈不兩全其美。
有時間就進行一些碎片化運動
有時不是要多大架勢,買多少運動裝備才開始正兒八經的運動,碎片化的運動近年來也被認為是有益健康的。
工作生活中,想起來就做幾個下蹲,來一分鐘跳繩,用走樓梯替代坐電梯,這樣的運動也是非常不錯的!相比花大力氣集中時間進行鍛煉,碎片化運動實現起來就容易得多,也更有助于你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
循序漸進,
緩慢地适應運動
對于“運動小白”而言,不要給自己設定過高的目标。比如對于采用跑步健身的人群來說,長距離更加适合有一定基礎的跑者,對于以健身為目的的跑者而言,兩三公裡的跑步已經很好了。如果是跑步新手,更應該從短距離開始,從走跑結合開始,然後逐步嘗試每次多跑1—2分鐘。
當你在跑步過程中逐漸減輕了體重、增強了心肺,身體健康狀況大大改善,心情越來越好,這些都将讓你更容易堅持下去。
加入組織,
與小夥伴互相監督激勵
一個人運動,很容易受到心情、狀态、個人惰性影響,這不利于養成運動習慣,而有了小夥伴相互之間的鼓勵幫助,效果就大不一樣了;當你不想動的時候,小夥伴給你一點鼓勵,你可能就能克服惰性,讓自己動起來。
比如跑團的流行,讓跑步不再形影孤單,一起跑步不僅更加有趣,團隊壓力也會讓我們更加積極地投身其中,所以加入一個組織或者與小夥伴互相支持,是讓你養成習慣的好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