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醜寅卯,這四位大家在上一期都認識了,那我們就接着聊聊後面的仁兄。
1
辰,十二地支中的第五位,《說文解字》說:“震也。三月,陽氣動,雷電振,民農時也。”
三月正是初春,陽氣充盈,告别了冬天的冷寂,大地從沉睡中醒來。花草蟲蟻鳥獸都動起來了,該發芽的發芽,該覓食的覓食,該生長的生長。同時,人們也要忙碌起來了,犁田、育苗、播種……正是春耕好時節。
不過“辰”字的本義并非震動,而是跟人們在春天進行農耕勞作有關。
有人說它的甲骨文象人手持石器在勞作。左上角是某種用來勞作的石器,右下角是一隻手拿着它。
也有人認為是這就是古代用蛤蜊制作的農具蚌廉。
還有人認為上面的一根短橫表示地表,下面則是象軀體蜷曲而有環節襞紋的蛴螬、豆蟲一類的農田害蟲。
農曆三月,驚蟄時節,蟲子們也在地底也蠢蠢欲動,老百姓如果想要今年有個好的年成,就要在這個時候把這些害蟲挖出來。所以這個字就表示用手将蛴螬、豆蟲等農田害蟲挖出來。
說到身體蜷曲的蟲子,那還是金文“辰”的一些寫法更像一點。不過有人又認為這是蜃蛤,蜃蛤就是大蛤和蛤蜊,所以“辰”是“蜃”的本字。
說完字形,再說說辰的屬相——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呵氣成雲,呼風喚雨,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這麼一個虛構出來的無所不能的神獸形象,為什麼會和其他是一個現實中看得見聽得到摸得着的真實存在的動物并列稱為十二生肖之一呢?
這也和辰時相關。辰時,即現在所說的早上七點到九點,這時候最容易起霧。而龍則能騰雲駕霧,并且在大霧之中“神龍見首不見尾”。因此,隻有龍才才契合辰時起霧的特點,便有了“辰龍”這個說法。
2
十二地支中的老五——巳,對應農曆四月,此時開始進入夏季,陽氣旺盛,并呈上升運行,萬物蓬勃向上生長。比喻成人的生長的話,可以理解為是到了青壯年紀,生氣盎然。
《說文解字》解釋:“巳也。四月,陽氣巳出,陰氣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為蛇,象形。”
大大的頭,纖細的身體,尾端還蜷曲翹起來,還真挺像蛇的。農曆四月,夏季到來,萬物生長,蛇類也從冬眠中醒來,開始四處活動覓食。
這樣說來,巳對應的屬相為蛇也說的過去,但巳的甲骨文還有另一種寫法:
是不是有點兒眼熟?像我們現在畫的火柴人,和我們之前講過的“子”的古字形也很像。所以很多學者都認為“巳”應該是象胎兒之形,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裡就說:
3
十二地支中的第六位,午。
《說文解字》解釋:“啎也。五月,陰氣忤逆陽。冒地而出。”,啎是忤逆的意思,農曆五月時節,陽氣旺盛,但陽極陰生,陰氣從地底冒出,逐漸往上。此時的萬物豐滿長大,還是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狀态。
不過,我們看午最初的字形和它的本義,和忤逆完全是無關的。所以應該是“午”在後世假借為“啎”字。
其甲骨文象舂米用的木棒,是“杵”的本字,本義即舂杵。
不過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說:“疑當是索形,殆馭馬之辔也。”就是駕馭馬匹是使用的缰繩和嚼子。
午還有縱橫交錯的意思,《韻會》記載:“一縱一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據推測,這個意思應該是通“五”字。雖然現在“五”常用作數詞,但它最初也是象形字,并且極有可能是象天地交錯之形(許慎)。
午對應屬相為馬,傳說古時候的馬有雙翅,是天馬,後來因為犯事被玉帝懲罰。又被人類始祖所救,之後便一直為人類效勞。所以在玉帝挑選12種動物作為生肖時,人類就推選了馬。另一種說法則是“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故為“午馬”。
4
再來說說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最後一字——未,甲骨文和木很像,但比木多了一重枝葉,所以多認為是象樹木枝葉重疊繁茂的形狀。本義一說是“蔚”本字,即繁茂;一說是特指古代的一種樹木。
《說文解字》裡也提到了象樹木枝葉重疊的形狀,不過它解釋的意義是“滋味”。可以這樣理解,未是地支中的第八位,按時間推算相當于農曆六月,此時正是夏秋之交,萬物都已成熟長大,植物枝繁葉茂并且已經孕育了果實。而果實自然是有甜酸苦澀各種滋味,所以“未”假借為“味”,就有了滋味的意義。
未對應的十二生肖為羊,在民間傳說中,神羊舍身取義,為人類帶來了五谷種籽,所以在玉帝推選十二生肖的時候,人類又一緻推舉了羊。
辰巳午未,龍蛇馬羊,今天我們就介紹到這裡了。但十二地支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敬請期待下一期!
END
敝帚字珍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常用的漢字隻有不到3000個;
新華字典收錄漢字約8000個;
現在的電腦手機等終端,
可顯示漢字約30000個;
2005年的國家标準GB18030-2005,
收錄漢字7萬多個;
而最新的國際标準10646,
收錄漢字9萬多個。
漢字再多,
如果不認識、在電腦上打不出來,
這些漢字文化就都丢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和您一起,
尋找漢字的文化。
歡迎您關注:敝帚字珍。
點個關注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