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古人都喜歡寫月亮

為什麼古人都喜歡寫月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7:33:38

月亮,懸挂在蒼穹之上,也懸挂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星河裡。對月亮的偏愛,似乎沒有哪一個民族能與中國人相比。“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不勝枚舉。這月亮究竟有何魅力,使得文人們紛紛為之提筆?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為什麼古人都喜歡寫月亮(當古人遇見月亮)1

這首詩以花落、月出、鳥鳴等動景,反襯出山的空寂、幽靜,表達詩人清淨閑适的精神境界。“月出驚山鳥”一句以動襯靜,月亮悄無聲息地出來了,它的光亮驚醒了鳥兒,用月出、鳥鳴,反襯春山的靜,表現了春夜山澗幽靜的美。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為什麼古人都喜歡寫月亮(當古人遇見月亮)2

這是一首描寫相思的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和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 “月上柳梢頭”一句描繪出情侶幽會的環境,月亮爬上柳樹梢,月光皎皎,垂柳依依;今年元宵夜重臨故地,“月與燈依舊”,唯獨不見去年相會之人的蹤影,相思的淚水打濕了衣袖。

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為什麼古人都喜歡寫月亮(當古人遇見月亮)3

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王昌齡交往密切。天寶三年,李白離京漫遊,到揚州時,得知王昌齡被貶龍标尉,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一片深情托付給明月,讓明月這個信使将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本詩借月抒懷,表達同情、關切、安慰之情。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顔。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為什麼古人都喜歡寫月亮(當古人遇見月亮)4

本詩寫戍邊将士與家中親人相互思念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戰争給廣大民衆帶來的痛苦。全詩由關山明月、沙場哀怨、戍客思歸三幅邊塞圖構成,以怨情貫穿全詩。“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主要寫包括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内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轼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為什麼古人都喜歡寫月亮(當古人遇見月亮)5

這首詞上阕對月飲酒,下阕對月懷人,闡發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人生哲理。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永遠圓滿,人生有聚散,有離合;這正如月亮有時圓,有時缺一樣,原是自然界的規律。結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向世間所有離别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