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外語已經是全球學生的必修課,從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中不難發現,雖然常有将英語踢出高考的聲音傳出來,但英語的主科地位仍舊是不可撼動。
還記得初學英語時,每當同學們集體吐槽英語難學,老師總會安慰道:英語已經很好學了,咱們中文才是最難學的。當初我還不信,現在看到外國學生學中文的樣子,我信了。
外國學生也用諧音記憶?看到他們用“梗圖”吐槽中文難學,我真的會笑!
學習中文的阻礙,讓外國學生感到出其不意
不少學生選擇學習中文,是因為被我國優秀的曆史文化吸引、是覺得像中國學生一樣張嘴就可以背誦古詩是非常奇妙的事情。但他們卻低估了中文的難度、高估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在這張“梗圖”中,外國學生用一家的男主人歡樂朝家中走去的樣子,比喻成想要學中文的人。又用家裡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對他的圖謀不軌,比喻成他學習中文路上的絆腳石。
太多的諧音字,讓加勒比海盜都害怕
咱們中國學生在學習中文時,常常會因為同音字太多,而很難記住不同長相的字該如何利用到組詞和句式中。而相比中文的博大精深,學會這些同音字不過就是基礎中的基礎。
而對于外國學生來說,他們的母語中少有同音字,所以當看到同樣讀“shi”的漢字有這麼多時,大腦中的第一反應是:就如同圖中的加勒比海盜一樣,跑得飛快。
為什麼“個”不能代表“a”和“an”?
咱們中國學生在學習英文時會發現,除了首字母是元音的幾個名詞前面要加“an”外,都隻需要在前面加上冠詞“a”就可以了。但是在中文中卻不行,張、隻、條這些詞要分情況用。
外國學生就很不理解,什麼不能都用“個”來代替?其實低年級的中國學生也有這個願望。在這張梗圖中,外國學生用美女來形容“個”,來表達他們對這個字的喜歡程度。
說中文時,朋友眼中的我VS中國人眼中的我
中國學生一般比較含蓄,如果自己的英文水平一般,一般不太敢在公共場合說英文。但是外國學生就比較喜歡挑戰自己。而當他們說中文時,他們身邊的朋友會覺得他們很帥。
不過由于說中文太難,所以外國學生很容易會因為說錯而鬧笑話,并且要聽者非常認真地像補衣服上的漏洞一樣,去腦補外國學生想要表達的意思。
外國學生也用諧音記憶?我真的會笑
中國學生在學習英文時,第一個挑戰就是記住單詞的讀音。而當初還沒有自然拼讀的說法,音标也學得馬馬虎虎,所以很多學生就用諧音記憶法去标注,比如hand會被标注成“漢的”。
而外國學生也會用諧音記憶,比如皮革這個詞,會标注成pig,“冒失”會被标注成mouth,白又白會被标注成by you by。看來全球的學生都在被外語困擾着。
看到他們用梗圖吐槽中文難學,我真的會笑,回想自己當初在學習英語時羨慕英國學生不需要額外學習第二語言,回想自己因為學習英語而吃過的苦,現在心理真是平衡了不少。
為什麼學生的外語成績參差不齊?家長别忽視這幾個關鍵因素
不要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是對的,學生想要學好英語就得注意啟蒙階段的利用,一般學生在三四歲開始就可以從看英文動畫片開始接觸英語了,但家長注意不要揠苗助長。
學生想要學好英語,是需要足夠的學習時間的,千萬别小看每天30分鐘的磨耳朵、每天10分鐘的朗讀以及每節課的合理利用,積少成多後,學生英語成績的差距,就會顯現出來了。
實際應用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阻礙,不少家長因為英語水平差,不能給學生提供雙語學習環境,而讓學生失去了很多練習的機會,反之有這方面意識的家長,可以幫學生鍛煉口語和聽音。
大量閱讀是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和語法的好機會,不過多數學生并沒有足夠時間去閱讀除了教材和試卷以外其他的英文課外書。建議家長可以在寒暑假期間帶學生進行嘗試。
筆者寄語:在中國學生吐槽英語難學時,豈不知外國學生也在說中文難學。但是即便難學,所有學生都沒有停下來學習第二語言,所以少年當自強,在學習第二語言方面,咱們中國學生決不能落後。
今日話題:你覺得英文和中文,哪個更好學?
(為大家分享最新最熱的教育資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