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釣魚浮标哪一種好

釣魚浮标哪一種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3:39:37

有人說,所謂"讀懂浮标語言",無非就是看浮标的動作來決定是否提竿,進而判斷哪些是假口、哪些是實口,就這麼簡單。

其實,這樣解讀不全面。

要做到讀懂浮标的語言,不僅僅是觀察浮标的動作,還要掌握魚的進食動作、自己的調釣,甚至于自己釣組的特點,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進去,才會判斷出啥樣的動作必須抓,啥樣的該放棄,有時浮标的動作很小,但未必沒有魚,有時動作挺大,但卻不值得關注。

我喜歡釣鯉魚,調标總是馬馬虎虎,我最常用的調法是觀察浮标到位的速度。

釣魚浮标哪一種好(你看得懂浮标的)1

衆所周知,調好的浮标臨近到位的時候會越來越慢,直到靜止。

我調釣的時候,感覺速度慢得差不多了,就不再修剪鉛皮了,直接挂餌開釣,圖個省事。

反正鯉魚不差那點比剪掉的手指甲還小的鉛皮。

這種情況下,鉛墜肯定是到底的,也就是說,子線也會到底。

由于子線在釣組下落的過程中受鉛墜下落所牽引,鈎餌和主線會很近,鉛墜到位後,鈎餌會繼續下落,也就是說,鈎餌和主線之間的距離依然達不到一個子線長度,所以子線很可能是彎曲的。

彎曲的子線對外力的傳遞不夠及時,所以,在浮标要到位還沒到位的時候,我總是将竿尖插入水,稍稍快速的回拉一下竿子,再前送。

這個動作的幅度要稍大于子線的長度,其實這就是個壓線的動作,同時會帶動鉛墜向岸邊移動一定的距離,确保子線是平直地躺在水底的,回送魚竿則可保證水線在水下是垂懸的,然後就可以靜靜等待那個黑标的出現了。

但是,水庫野釣,想釣鯉魚隻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誰也不敢保證别的魚不咬鈎,鲫魚、小鳊魚之類的送标魚也會過來吃餌,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躺底的那麼長的子線能表達出送标的口嗎?

确實難,如果像小翹嘴之類的能把浮标送得很高還好辦,别的魚沒有這麼大的送标幅度,如何抓口就成問題了。

釣魚浮标哪一種好(你看得懂浮标的)2

我不否認有個别的鲫魚照樣會把浮标送起很高,但那是個别的,大多數的"擡頭魚"的吃口,在浮标還沒來得及表達之前就結束了。

但是,哪怕浮标輕輕地升起半目,你也絕不要再等下去,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一定要趁早。

因為出現這樣的标相,就說明鉛墜離底了,離底肯定是有外力作用在釣組上導緻的,你要趁這個外力還沒消失時趕緊提竿。

出現另一種吃口時,你完全不用太過緊張,比如浮标突然上升,然後又迅速回落歸位,這說明有魚叼起魚餌上遊至一定高度後,帶動了鉛墜,浮标于是出現上升标相,也正是這一瞬間,鉛墜的重量使魚産生警惕而果斷吐餌,于是鉛墜重新落底,浮标歸位。

無論這是一條什麼魚,它都已經放棄了,你也不用緊張了。

用這種調釣辦法,我确實釣到過一些倒黴的送标魚,但是也确實跑掉過一些好魚。

釣魚浮标哪一種好(你看得懂浮标的)3

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和朋友的一次夜釣經曆。那座水庫有少量大草魚,鯉魚卻有不小的密度,我還是一如既往地把大鯉魚作為目标魚。

半夜時分,我有些犯困,釣點位置的水底還有些高低不平,我一竿子抛出去,偏了,發光棒和倒影沒有重合到一起,兩個亮點之間有幾厘米的間隙。

我不以為然,反正鯉魚的黑标不差那麼一點,可是打了幾個哈欠之後,我感覺到那個間隙好像變大了。

我仔細看,真的在緩慢上升。

我的心一激靈,一個念頭一閃而過:是草魚,提晚了!與此同時,竿子也被揚了起來,魚還在,我心裡默念着"别跑别跑",在幾聲尖銳的切水聲中,釣組彈向空中,魚脫鈎了。

我的同伴目睹了整個過程,他說我提早了,魚标剛動我就迫不及待了。

我卻說我是提晚了,因為我的鉛墜到底了,魚叼着魚餌上行至少要超過一個子線的高度,浮标才有反應,我的子線長40厘米,當我發現第一個動作的時候其實已經不夠及時了,又等了一下,肯定晚了。

有了這個教訓,第二周再釣時,我在調釣上沒做改變,還是上周的釣組,隻是把子線縮短了15厘米。半夜時分,一個送标出現,發光棒和倒影之間稍稍出現縫隙,我就提竿,我覺得這個時機剛剛好,結果我成功釣起一尾7斤重的草魚。

可見,調釣隻是使用浮标的一部分,釣組的合理搭配也是使用浮标的一部分,隻有清楚了自己的釣組特點,才會懂得浮标每一個動作所表達的含義。

釣魚浮标哪一種好(你看得懂浮标的)4

當然,我的這種調法是比較适合釣鯉魚的,我并不盲目地推薦給别人,因為别人未必認同,同樣是釣鯉魚,也未必隻有黑标這一種标相,比如浮标的橫移的标相在水淺的釣場出現的次數就比較多,那是因為魚的動作不夠快,水的阻力不夠大造成的。

浮标的動作是簡單而樸素的,但是因為調釣、釣組,甚至環境因素的影響,它簡單的上升或者下降可能會附帶更多的内容,學習讀懂浮标語言的過程其實會帶動你整個釣魚水平的提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