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折疊屏産品正式商用到現在,曾經被認為是移動設備屏幕究極方案的折疊屏,并沒有獲得如之前預期的那樣廣受消費市場追捧。即便是在三星、華為、小米這樣的手機巨頭聯合推動之下,目前折疊屏在整個手機産品中的占比依然不高。
之前有媒體針對折疊屏産品做了一個調研,他們根據投訴平台反饋的數據統計出了一個“折疊屏投訴問題Top10”榜單。結果顯示,用戶投訴的問題中直接跟屏幕相關的占到了70%,排名第一的就是折疊屏的折痕、裂痕問題。
在我看來,除了前面提到的這些折疊屏普遍存在的痼疾之外,折疊屏還存在售價、維修成本高,便攜性、易用性低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也客觀上為我們提供了一套評價和審視折疊屏産品的參考标準。
下面就讓我們帶着這些用戶最關心的問題,來看看OPPO剛剛發布的Find N。
兼顧實用性的黃金折疊比例OPPO Find N是我用過的便攜性排名第二的折疊屏,第一名是三星Flip系列。
OPPO在做這款産品時提出了一個“黃金折疊比例”的概念。具體來說就是,他們認為折疊屏既要保持盡可能的輕巧和便攜,又要兼顧内外屏的實用性。這一點我很認同,之前使用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折疊屏産品,我認為這是一個既美好又痛苦的過程。它的确帶來了更大的顯示尺寸,但動辄超過半斤的塊頭真的讓人又愛又恨。
Find N在一塊73mm寬度(折疊狀态)的機身中,塞進去了一塊5.49英寸18:9的外屏。這塊外屏的顯示屏占比很高,以至于我們第一次點亮屏幕之後着實被小小驚豔了一下。
提升外屏屏占比帶來的一個直接好處,就是能夠壓縮機身的橫向寬度,以便于日常的握持。當然大家都知道,采用類似思路的還有一種相對極端的方案就是三星Fold3這樣的“帶魚屏”,它更加細長的機身的确帶來了更好的握持感。但問題就在于,這種奇怪的屏幕比例在顯示效果上并不友好,極大降低了外屏的實用性。
Find N的外屏在顯示體驗上和一般的小屏手機幾乎沒有區别
相比之下,Find N的外屏采用了一個常規的18:9顯示比例。這個比例并不存在任何的應用适配問題,在顯示效果上跟常規的手機沒有任何區别。與此同時,高屏占比也帶來更好的外屏單手操控體驗。我請手比較小的女同事進行了測試,單手操作的情況下,她的大拇指也能夠覆蓋到屏幕的大部分顯示區域。
久違的小屏手機專屬的操控感,又回來了。
當然,因為這樣的外屏顯示比例,也導緻了Find N機身在折疊狀态下相較于其他的折疊屏産品顯得“矮胖”了不少,有點略顯Q萌、可愛感覺。OPPO這次給它做了黑、白、紫三種配色,有着紫色觀感的“浮光”配色,更加符合這款手機的氣質。
史上最淺折痕展開屏幕之後,先來看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折痕。
不由得要再次給Find N排個名次:它是我用過的折痕最淺的折疊屏。
我使用了一周的時間,中間經曆了數百次的翻折。但到目前為止,内屏上的折痕依然可以控制在“隻有在傾斜角度下才能肉眼看到”“手指摸上去,屏幕折痕處的起伏感并不明顯”的水平。
這兩句描述,我覺得比較能夠直觀體現Find N的折痕控制水平,和市面上的産品相比的确算是優秀。
我看到很多人說:隻有當折痕徹底消失之後,才會考慮折疊屏。在這裡潑一盆涼水:就目前的材料學和工藝水平來說,折疊屏的折痕問題隻能減緩,還沒有辦法做到完全消除。
這是由于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決定的。試想一下,如果想要把一張折過的A4紙複原到平整的狀态有多難?可能需要經過噴水、熨燙或者重壓才能辦到。但這樣做依然不能完全徹底消除折痕,因為經過折疊之後,紙張内部的纖維已經被破壞了。
折疊屏的内屏跟這張折過的A4紙沒有本質上的區别。更困難的地方在于,折疊屏本身還是一塊需要顯示内容的屏幕。而且它折疊不止一次,在其産品周期内需要承受的是成千上萬次的反複折疊。
Find N之所以能夠做到更輕微的折痕效果,主要是因為它采用的是一種“水滴型鉸鍊”。和三星折疊屏采用的“U型鉸鍊方案”相比,擁有更大的彎折半徑,能夠降低内屏的塑性變形程度。一般來說,屏幕彎折半徑越大,折痕越輕。
這個原理也很好理解:你可以捏住 A4 紙的兩端,紙面會形成一個類似水滴形狀的曲線,這種狀态下再展開紙面,就可以做到幾乎沒有折痕。
此外,Find N的内屏也用上了最新的UTG玻璃。這種材料在耐用性和強度上要比華為Mate X2等産品采用的CPI薄膜更高,直接表現就是内屏更不容易被磨損,也不會被指甲掐出印迹。這種材料帶來的新特性,也對減緩折痕起到了一些作用。
不過我還是那個觀點:Find N隻是做到了折痕減緩,并非是消除。并且随着翻折次數的增加,材料本身的老化,折痕一定會逐漸明顯。這也是現階段選擇折疊屏産品的時候,需要提前做好的一個心理預期。
内屏比例帶來的适配問題展開之後,OPPO Find N内屏尺寸達到了7.1英寸,屏幕的顯示比例為8.4:9,這個比例幾乎約等于1:1。這是因為它的内屏大緻相當于将兩塊18:9的外屏縱向拼接在一起,再扣除掉邊框寬度,就得到了這麼一個顯示比例。
展開之後,你就獲得了一塊超過7英寸的屏幕,堪比一般的平闆産品
毫無疑問,這個顯示比例一定會帶來應用适配的問題。因為目前的所有電子設備中,大屏一般是4:3、16:9這樣的橫向顯示比例,手機、Pad這樣的便攜式設備一般也是縱向的16:9、3:2、18:9這樣的顯示比例。而幾乎所有的應用開發,内容創作也是按照這樣的顯示比例進行的。
自然OPPO Find N這塊8.4:9的屏幕顯示這些常規内容時,自然就有了更寬大的黑邊。比如拿它刷抖音,左右兩邊的黑邊幾乎占據了整個屏幕40%左右的顯示面積,相當于這部分屏幕被浪費掉了。
而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顯示黑邊的問題也同樣明顯。隻有在看紮導版《正義聯盟》這樣的4:3畫幅的影片時,OPPO Find N才會有一個比較理想的效果。
相比之下,應用适配倒是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比如在運行美團這樣沒有經過優化的App時,OPPO Find N就隻能進行拉伸顯示。這就導緻應用的一些功能導航條被拉伸得過大,不僅顯示比例看上去不協調,還擋住了主要區域的内容信息,同樣也造成了屏幕顯示效果的浪費。
OPPO也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colorOS團隊專門針對一些主流的應用做了專門的優化。比如拼多多這樣的APP,就采用了左右分屏适配的方案。适配的方案跟大多數折疊屏差不多:屏幕分為兩個部分,左側是承擔導航功能的列表信息,右側顯示具體的詳情頁。
經過适配後的方案,在信息顯示上更加高效和直接,相當于減少了原本的應用交互層級。Find N上包括OPPO商城、備忘錄在内的原生APP都進行了适配。不過令我疑惑的是,OPPO自帶的閱讀APP在使用時兩側似乎依然保留了比較寬的空白區域。
如果你日常使用的APP,目前Find N還沒有進行大屏适配,且又不喜歡拉伸顯示的效果,OPPO還給了一個解決方案:兼容模式。在設置選項中手動開啟兼容模式。這些APP在内屏顯示時,會按照原本的豎屏比例顯示,雖然浪費了很多顯示面積,但這樣算是一個緩解應用适配難題的權宜之計。
創意功能和交互值得肯定交互方面,OPPO Find N也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在大屏上最常見的分屏方面, Find N做得很便捷。隻需要在當前應用界面雙指下滑,屏幕就自動一分為二了,而且可以通過拖動中間的分屏欄對兩側的顯示大小進行自由調節。
熟悉colorOS的朋友都知道,它有一個智能側邊欄的功能。在 Find N上,OPPO将該功能也整合到了大屏交互上:呼出側邊欄之後,可以拖動APP直接進行分屏。而如果要在微信上進行發送照片等操作,也可以通過呼出側邊欄,打開相冊,直接将照片等文件拖到微信中,大大提升了交互的便利性。
和三星Fold一樣,OPPO Find N的鉸鍊也是支持懸停的,可以自由調節屏幕開合的角度。這樣一來,手機就多了很多新的創意使用場景。
比如你可以将手機翻折90°,OPPO Find N就保持了半屏豎立的狀态。這樣手機本身就扮演了支架的作用,在飛機或者高鐵上的時候看劇都方便不少。而當檢測到手機處于當前的狀态時,視頻播放也會切換到上半屏,下半屏變身為滑動操控面闆,可以直接在上面操控視頻的快進、暫停等等。
類似的使用場景還有拍照,比如你可以在懸停狀态下進行自拍,機型更加自如的構圖、擺姿勢。另外由于手機本身就可以化身為支架,所以當你想要拍攝星軌或者延時這樣的作品時,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操作。由于手機本身帶來的良好穩定性,這些原本需要長時間握持,同時又對穩定度有較高要求的攝影操作就變得格外簡單了不少。
總之,在針對折疊屏形态的創意功能開發方面,OPPO Find N還是動了不少的腦筋。
其他配置方面,OPPO Find N主要參考的是2021年的旗艦手機标準。搭載的是骁龍888移動平台;主攝方案也是大家熟悉的50MP IMX766,配置了13MP的2x長焦鏡頭和 16MP的超廣角;内外屏均采用了打孔方案,配置的是32MP的自拍美顔鏡頭。
就連機身的設計方面,也可以看出它參考了很多Find X2系列的設計語言。在發布會的現場,OPPO還展示了它們為Find N制作的數十款設計方案。
既然是成熟的軟硬件方案,在核心功能體驗上自然沒有大問題。另外很慶幸内屏沒有采用屏下攝像頭方案,其32MP鏡頭的成像質量依然延續了OPPO手機的高水準,好評。
唯一的問題就是:畢竟是一款2021年年尾發布的機型,主要面向的還是2022年的消費市場。考慮到骁龍8 Gen1的旗艦上市之後,OPPO Find N估計多少會被認為“過時配置”了,不知道這個問題你們是不是會在意?
這次OPPO給 Find N賦予了一個我認為非常貼切的定義:實現折疊屏從“嘗鮮”到“常用”的轉折。
這款折疊屏在體驗上最大的優勢,就是給我帶來了良好的易用性。小巧輕便的機身,良好的可操控性和可攜帶性,讓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折疊屏新體驗。和三星Flip這樣的産品不一樣的是,它在顯示尺寸上并沒有打折扣。在維持了相對輕便的易用性的基礎上,提供了一塊超過7英寸的屏幕。之前,要随身獲得這個尺寸的顯示面積必然要犧牲便攜性和可操控性。
從根本上看,這種兼顧易用性和顯示尺寸上的體驗平衡,其實才是折疊屏這種形态産品追求的根本和初衷。從中可以看出,定義這款産品的時候OPPO肯定是做了很多取舍和思考的。比如在外屏實用性上的堅持,比如對折痕的控制等等,都切中了折疊屏用戶,尤其是用過折疊屏用戶的痛點。
不得不說的是,這款産品還有一些體驗上的不足。最大的問題還是這類設備的“老大難”——應用适配。尤其是在這種非常規的内屏比例,更是對OPPO的軟件團隊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和要求。相對來說,外屏沒有高刷、沒有跟上2022年的旗艦配置倒是一些可以忍受的小問題了。
雖然Find N是OPPO正式上市的第一款折疊屏,但我認為這款産品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完成度。無論是“嘗鮮”還是“常用”,這款産品都值得喜歡大屏的用戶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