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東 磕頭

山東 磕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7:51:16

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都置頂了毒雞湯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1

1

雖然春節已經結束,但是關于春節的話題卻依舊熱度不減。

這兩天,一個名為“七個兒女磕扁鐵盆給父母拜年”的視頻,在網上流傳了開來。

視頻的拍攝地是在山東某農村,文字描述是這樣的:“大兒子在盆上磕了三個頭之後,老人給了100塊錢紅包,其他幾名子女見狀紛紛上前”;

“盆都被磕扁了”、“輪到三兒子磕頭拜年時,圍觀的人上前将盆給踢開”。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2

先說明立場,本人作為一個家中不存在磕頭文化,也不曾給其他人磕過頭的人,乍一看文字描述,是有一點不舒服,就感覺,挺封建的。

打開視頻,一開始,看到這家人磕頭磕得那麼誇張,還一口一個“紅包呢”,那種違和感就更明顯了。

然而,看到後面的時候,随着磕頭的和圍觀的人們全都笑成一團,還對鐵盆你争我奪時,我又突然釋懷了:他們磕頭,似乎不是為了紅包和面子,而是純粹為了逗老人開心的。

搶着磕頭并索要紅包,不是真的眼紅那100塊錢(話說在山東100塊錢紅包真心不多),把鐵盆踢走,也不是自虐到别人都看不下去了,而是兄弟之間的玩鬧。就連那一人100塊的紅包,孩子們事後也全數還給老人,都證明了,人家就單純圖個樂,那人家都不介意,旁人又有什麼好置喙的呢?

更讓我費解的就是,這樣一個過年給父母磕頭的視頻,雖然是略微誇張,但在某音、頭條這些平台應該還是很常見的,怎麼的就引起了這麼大争議了呢?就連評論區,大家就磕頭的做法對還是不對,都能吵成一團。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3

原來,争端的源頭,源自自媒體大V@呦呦鹿鳴。

前幾天,他在網上用犀利的言辭批判了在我國一些地方的“集體磕頭”習俗,直接稱磕頭是曆史倒退,一下子激起了極大的水花。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4

本來嘛,這種如此犀利的觀點,有争議也是必然的,畢竟誰都不是人民币,哪有一個觀點說出來,全世界人都認同的道理呢?

然而,這位大V似乎還較真了,過了沒多久,又發了一條狀态,批判了那些不同意他觀點的人,稱“這是跪上瘾還跪出理論了?”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5

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說明磕頭風氣對人荼毒之深,他還po出了讀者的私信。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6

這也是磕頭的習俗會突然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原因,如果說是陰婚、鬧伴娘這類毋庸置疑的陋習,那不用說,大家槍口一緻對外,把陋習批得狗血淋頭。

但如果是磕頭這類并不符合現代人三觀,但也還有存在的土壤、模棱兩可的“陋習”,争議就大了。

反對的人自有一萬個反對的理由,什麼人性、階級、曆史,支持的人卻直接一個白眼:我家就愛這樣幹,怎麼,犯法了還是吃你家大米了?

這注定是一場無解的鬥争,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每個人其實都是用自己的個人想法,以及家庭習俗來投票。但事實就是,世界本就是多樣的,家風更是如此。

也許,我們需要的并不是多麼堅定地捍衛自己的觀點,順便批判對家,而是在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的時候,能有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2

同樣以上文的磕頭為例,先說明我自己的觀點:我沒有磕過頭,也不會給誰磕頭,但并不反對那些有磕頭習俗的家庭,以及他們那用磕頭取樂的價值觀。

從視頻中我們看到,磕頭的“孩子們”都已經是中年人,老人的年紀,應該也很大了,尤其是老太太,看背影,和我80多歲的外婆一樣一樣的,連發型衣服都是同款。

将心比心地想象一下,如果大過年的,孩子們給我外婆磕頭,再配上那種玩鬧的氣氛,我外婆感受會如何呢?不用說了,兩個字:開心。指定笑得眼睛都眯起來,比吃一頓不飽且貴的飯強多了。

如此一想,我頓時就理解了那些給父母磕頭的中年人,先不說習俗不習俗,合理不合理的,孩子們動動膝蓋和頭,就能換來老人一整年的開心,一整年都能在老夥伴面前炫耀,還有比這成本更低、效果更顯著的方式嗎?

盡管磕頭不符合現代價值觀,但别忘了,人們磕的,也不是那批将現代價值奉為圭臬的人。

從實用的角度看,磕頭就是能讓老人開心啊,更諷刺的是,到了現在,愚孝的人越來越少,不把老人放在心上的,卻越來越多了,能娛親的,好歹心裡還有老人不是?

這也是諸如磕頭這類習俗能夠存活到現在,且到目前還還有不少支持者的原因,能存在,就證明有人喜歡,有人喜歡,那就是有價值。

何況,習俗的傳承,本就是分家庭的,假設100年前大家都一個樣,那麼我的家庭沒有把習俗傳承下來,就是因為家人不喜歡,或者沒有了受衆,但如果有的家庭依然喜歡這些方式,我們就沒有理由,也沒有能力去改變他人的想法。

我們可能對接受磕頭的老人說“磕頭是陋習,你就是在倚老賣老”嗎?可能對給老人磕頭的人說“人人平等,用不着給他們磕頭”嗎?真有人這樣做,恐怕連門都出不了吧。

因此,能改變人想法的,永遠都不是大V的嘴,而是時間,年輕人如果想法改變了,那這種習俗在未來自然就會式微。

3

關于磕頭的争論,還折射了一個現象:地域偏見。

比如,但凡說到“陋習”,就肯定要拿山東舉例,什麼山東人封建、規矩多,要不就是喝酒喝到胃穿孔,要不就是磕頭磕到腦震蕩,我就尋思着,雖然我不是山東人,但好歹也去過山東,也沒他們說的那麼不堪吧。

其實,從中國到世界,每個地方都會有一些非常典型,但不一定符合現代價值觀的習俗,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能引起争議,反而才是好事。

比如說,很多地方雖然不磕頭,但普遍都會拜神,在一些名山附近,我們總能看到風塵仆仆、三跪九叩的人,不但自虐,更是燒錢。

喜歡的人自然可以說這是信仰、淨化心靈,但要我說,還不如回家給老人磕磕頭呢。

類似的習俗還有很多,比如一說起廣東,以及在文化上一脈相承的港澳,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

什麼風水、各種吉利說法等等,能直接把人繞暈,與廣東人相比,王建國的諧音梗都是玩剩下的。

比如曾經有一次,天王嫂方媛給郭富城做了7菜1湯,po上社交網絡上沒幾分鐘,就删掉了,看得吃瓜群衆一臉懵,這家常菜,還能犯忌諱不成?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7

事實證明還真的是,據網友透露,“七”在廣東不是什麼吉利數字,更重要的是,和某個不可描述的部位發音相似,因此在家裡做七個菜,也是忌諱咯。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8

好家夥,這規矩,很多廣東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其他地方的人了,講究的人說得頭頭是道,不講究的人直接覺得不可理喻。

此外還有廣西的狗肉節、閩南的賽神豬,反對者認為和現代的動保理念相違背,但支持這些習俗的人,就認為反對者太僞善。

不但是舊習俗,就連新興起的符合現代理念的習俗,也可以引起無數争議,比如,網上祭拜是創新還是不虔誠: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9

以及這兩年在江浙地區興起的“兩頭婚”,是新型婚姻,還是離經叛道,等等,要說争議,可比磕一個頭大多了。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10

但這些争議到最後,都是不會有一個标準答案的。

這個世界,本就是由不同的人和家庭組成的,隻能說,如果習俗的确是好,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人選擇,否則,就會漸漸式微,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選擇一個能夠認同自己觀點的人一起過日子而已。

4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萬一你遇上了那些不願意,但又被迫着執行的習俗,你應該怎麼辦?

首先,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個人和原生家庭,以及伴侶的關系處理的問題。

作為成年人,對于一些習俗,還是有選擇的權利的,比如我們可以選擇拜不拜神、講不講風水、吃不吃狗肉、拼不拼酒,最多隻是面臨一些面子上的問題而已,如果這都能被人逼迫,反思一下自己。

而最有可能令人感覺到“被迫”的,就是來自原生家庭或者伴侶家庭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習俗。

比如說,自己小時候會給長輩磕頭,但長大之後,覺得有點不舒服;或者說,自己在家裡從來沒磕過頭,結婚之後,卻被伴侶要求給親戚磕頭。

這個時候,如何處理,就要分情況,視關系親疏、願不願意讓步,以及你願不願意承擔不讓步的後果而定。

比如,如果你不太願意磕頭,但也不想傷家裡老人的心,那建議還是屈就一下,等自己更年長之後,不要用這個要求小輩就是了;

但如果是你不願意給伴侶家的親戚磕頭,那就需要開誠布公地和對方商量,對方能理解,自然最好,但如果對方不願意讓步,說這就是習俗,不磕就不是我家人,那麼,你應該要反思一下,這個家庭的三觀,符不符合你的标準,你有沒有信心,在這樣的家庭中過一輩子。

三觀上的門不當戶不對,是最為緻命的。

人一生中要經曆的矛盾和磨難何止千萬,如果一個習俗就能輕易絆住你,那這個避風港究竟可不可靠,是不是要打個問号呢?

習俗隻是習俗,沒啥可怕的,最可怕,也最能傷人的,永遠都是人。

山東 磕頭(山東磕頭文化引發的罵戰)11

文 | 毒哥&玉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