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三款陌生人社交産品——soul、探探、積目為對象,分析了他們在底層核心的業務邏輯、社區差異、商業模式等方面的特點并做了對比分析,希望能幫你更好地了解這些産品。
1943年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分為五種,由高到低依次分為:自我實現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
我們了解到社交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且重要程度大于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後,信息高效率傳輸優勢拓展了交友的方式,QQ就是國内最早最大的陌生人社交産物,然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作為社交工具成了人們新的生活方式,在這過程中不斷湧現挑戰者想從社交紅利中分一杯羹,皆以失敗告終,微信的地位暫定為無法被撼動。
近幾年,各家紛紛開始往社交細分領域布局尋找突破口,從以話題、興趣為主題的社區社交類産品到直接“看臉翻牌”匹配的顔值類社交産品數不勝數。(據統計,在2019年國内市面上出現過的社交産品就達150多款)
那麼,如果說社交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線上的陌生人社交産品就一定是必需品嗎?陌生人社交産品有直接改變人們生活的方式,或者說有提高人們交友的效率嗎?還是說,僅僅是依據互聯網思維一廂情願創造出來的需求?
01 概述本文主要分析三款産品,概括為兩個派别:
一、内斂派
以soul為首,主張“靈魂社交”,其核心業務是用戶可以通過UGC社區表達真實的自己,産品以降低人們的孤獨感為價值主張,創新點則是将人格分析結合AI人工智能算法,是一種“心靈匹配”的方式為用戶推薦感興趣的人和事的社交産品。
二、外放派
以探探和積目為首,主張“顔值社交”,其核心業務是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務的方式,向平台上的用戶主動推送其他用戶的資料(以卡牌形式展現用戶照片和其他基本信息),用戶可以選擇向右滑動表示“喜歡”,或向左滑動表示“不喜歡”,當用戶雙方同時做出“喜歡”的選擇時,雙方“匹配成功”,可直接開啟對話,是一種“看臉匹配”方式的社交産品。
下面将通過拆解這三款産品主要功能的業務邏輯、差異化以及商業模式等方面,希望能讓你對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三款陌生人社交App有更好地了解。
02 底層核心的業務邏輯本段将基于注冊後的正常流程,拆解三款App是以什麼方式獲取到用戶最底層的畫像:
一、soul
第一步:收集基本的用戶畫像,用于匹配算法的底層邏輯依據,以提供更精準的匹配體驗,内容包括:
注冊時必填的信息
(※圖①為“靈魂測試”頁,圖②為初級人格測試題,圖③為與其他用戶匹配度結果,圖④/⑤為匹配結果中合拍與不合拍情況分析)
注冊完成後選填的信息
(※圖①-圖⑥分别為“在做”、“在熱愛”、“在聽”、“在看”、“在玩”和“在讀”引力簽類型的内容)
第二步:基于用戶信息和系統分析生成的用戶畫像數據進行内容推薦,推薦内容的主要形式有兩種維度:
注:
第三步:在後續的用戶行為中也會進行挖掘、篩選、分類、分析和校準,以完善更全面的用戶個人畫像。
二、探探
第一步:與soul相比,探探的做法相對原始,依賴用戶主動輸入,在注冊完成後會引導用戶完善個人資料便于優化匹配(大部分為選填信息,跳過也不影響用戶使用主幹功能)。
※圖①,②,③為探探個人資料編輯界面
※上圖為探探個人資料信息結構圖
第二步:基于底層的用戶畫像信息數據進行個性化推薦。
( ※圖①為探探首頁,顯示用戶卡牌概要信息;圖②③④展開顯示顯示用戶更多信息,其中會明确标出雙方共同點;圖⑤為用戶個人主頁)
三、積目
第一步:與上述兩款相比,積目的做法可以稱得上簡單粗暴,在注冊時要求必選一個興趣(且隻能有一個),作為後續系統推薦時的依據。
※上圖為積目興趣信息結構圖
第二步:發現篩選:選擇篩選的距離範圍,以及興趣範圍(全部興趣或與你相同的興趣)。
( ※圖①②為積目發現篩選頁面;圖③為首頁,展示用戶卡牌信息;圖④為用戶個人主頁)
四、小結
綜合可得,以上三款應用如果按核心功能的業務邏輯複雜程度進行排序,為soul>探探>積目,而交友目的性的直接程度則與其核心功能業務邏輯複雜程度成反比,為積目>探探>soul,這其中的部分原因與産品本身定位的目标用戶群相關:
soul
soul主要針對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用戶,25歲及以下占比高達84%,四成用戶為在校生,更喜歡進行線上交流和分享,且男女比例比較均衡(在交友應用中不多見),早期soul還瞄準了海外留學生用戶的市場,能理解他們的痛點——需要一個能遠在異國他鄉排解孤獨寂寞、且能與國内網友分享和交流的社區,在産品上線不到一年的時間内就支持海外用戶的注冊登錄,并在YouTube和instagram上投放廣告吸引海外用戶,而國内則是通過豆瓣和知乎渠道引流,吸引年輕有活力的社區愛好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oul用戶對探探的安裝比例(重合度)僅為25.5%,說明soul準确得找到了這一細分用戶群——更願意表達、分享和交流而不急于通過快速手段找對象。
探探
探探則是一開始模仿Tinder出道,用簡單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戶浏覽其他用戶資料的效率為特色,早期取得極大的優勢搶占了市場份額,在被陌陌收購前探探官方提供的數據中,(2018年6月)探探手機注冊用戶達9000萬,其中90後用戶占比75%以上,日活躍量600萬,次日留存率高達75%,完成超過30億次用戶匹配,用戶男女比例為6:4。到了2019年底,注冊用戶數量超3億,18-25歲年輕用戶占比最高,App Store社交和生活類别中,下載排行和收入排行均位于第一名。
探探用戶年齡分布在25-34歲的占比接近42%,多為白領,高收入人群較多,更看重直接匹配的效率。
積目
積目主打“潮”“酷”風格專屬年輕人的社交平台,倡導以興趣為基礎拓寬社交圈子,其主要用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95後占比近80%,是對音樂、藝術、潮流文化有追求的Z世代群體,可以通過産品内以下幾個方面印證:
1)提供的興趣項更為年輕個性、另類和小衆化,例如LiveHouse、改裝車、音樂制作、釋放、怪癖、字母等;
2)App UI呈現黑白色系為主的風格和官網品牌傳達出的年輕時尚的視覺理念一緻。
(※上圖為探探官網,應該好幾年沒更新了,整體風格和設計比較“複古”)
(※上圖為積目官網,點擊圖片可新開頁訪問,官網以全視頻的形式為背景,視頻内容中的不同場景突出了産品核心價值“興趣”、“交友”以及“約會”)
3)用戶頭像平均質量較優,趨近于“網圖”,翻快一點的話會有一種“都長得差不多、相似”的感覺,這裡的網圖并非貶義,而是指緊跟潮流、擅長打扮和自拍的一類人。
如果同時體驗探探和積目兩款産品,這種差異會十分明顯,甚至你會懷疑是不是真的有“托”,主要原因還是面向的用戶群體屬性不同,其次平台用戶體量小也是一個因素,不過這也引發了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關于用戶頭像的真實性問題,存在過多的“網圖”該怎麼辦?
03 讨論關于真人的問題和認證的重要性對于真實用戶的重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探探>積目>soul
一、soul
由于soul主打的心靈社交,用戶頭像采用類似早期騰訊QQ時的卡通頭像模式,不支持自定義上傳圖片,表面上算是基本屏蔽了顔值因素,所以在産品邏輯上并沒有強調實名認證的問題,隻能通過用戶自主判斷。
而探探和積目主打的是顔值社交,頭像或者說照片的真實性有助于推進匹配的效率。
二、探探
探探采用的方案是“人臉識别技術比對”,認證的前提需要先上傳一張主頭像(最多能上傳6張頭像),主頭像必須是清晰露臉照便于認證。
測試功能過程中發現即使是認證不成功,探探也會保留認證時的人臉面部數據,如果在後續添加新頭像時,系統會自動發起比對,減少用戶操作。(由于隻比對主頭像的照片,所以其餘五個位置的頭像不影響)
三、積目
積目則是通過讓用戶手動填寫真實姓名和身份證号碼,然後再進行“面部特征生物識别”完成實名認證,其主要目的是完成“實名認證”,而非探探的“真實頭像認證”即能證明該用戶所上傳的頭像是其本人的照片。
四、小結
對比之下,積目“實名認證”功能定位不清晰,更像是為加而加的功能,并不能起多大作用,如果說是為了約束用戶行為,但也不是強制性的要求。
而探探“真實頭像”的功能更符合産品定位,是為了提升用戶曝光度和匹配效率。在認證通過後,用戶身上會有明顯的認證标識,可為其他用戶做判斷時提供有效佐證。
更準确的說法則是探探“真實頭像”認證隻能說明大概率或99%概率是本人,因為盜用網圖在陌生人交友App很常見,常被應用于詐騙和引流等黑産行業。
探探百度貼吧中就有大量相關的廣告貼,例如出售賬号(主要是僞裝成女性的賬号,越多人“喜歡”價格越貴)、提供朋友圈素材(日常真實生活照、同一個人的語音包和視頻,更具真實性),還有市面上泛濫的真實頭像“代認證”服務,他們會通過對照片上的人臉進行關鍵點标注,再生成正面活體實人認證所需的眨眼、張嘴巴,搖頭等動作信息,甚至可以針對更高要求的面容識别進行臉部3D建模,所以對于探探這類App而言,“真人”就顯示格外重要,要通過不斷優化認證準确度或增大認證難度以提高“代認證”門檻,持續打擊相關惡意用戶、排查異常賬号,保持平台“健康度”。
(1/3)本篇結束,下一篇可在我的文章列表中找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