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很多寺廟沒有和尚

為什麼很多寺廟沒有和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7 06:17:37

我們在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時候,因為是母語乍看很簡單,但若是細分到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内容,就會發現其中的複雜和困難。尤其是在學習文言文時,在其中關于古今用詞變化的感受會更加明顯。我們發現,在古代,人們多用的是單音詞,據統計,《莊子·逍遙遊》全文用單字1465個,複音詞隻占80多個;而到了現代,漢語詞彙的發展趨勢又漸漸從單音詞到了複音詞,用兩個同義詞作為詞素來合成便是最常見的形式,如:兒 子——兒子、成 就——成就。

為什麼很多寺廟沒有和尚(寺廟觀)1

就如上述我們所談到的單音詞和複音詞,我們今天要讨論的“寺廟”一詞便與其有關,很明顯,“寺廟”是一個複音詞,現如今我們統一将其理解為佛寺的統稱,但若要細分到詞中的兩個單字的話,“寺”和“廟”形式盡管相近,究其含義卻是大有不同的。

為什麼很多寺廟沒有和尚(寺廟觀)2

我們先來看看到底什麼是“寺”。關于“寺”的含義解釋最早出現在東漢文學家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裡,其中寫到“廷也,有法度者也。”廷,一開始指宮廷的侍衛人員,後指封建時代君主受朝問政的地方。法度,則是有法令制度、有秩序的意思。因此,寺在當時所代表的是官署名,就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古時專門負責刑獄案件審理的“大理寺”和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太常寺”等等。除此之外,中國古代中央政府的高級官職制度——“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便稱之為“寺”。

為什麼很多寺廟沒有和尚(寺廟觀)3

而“寺”作為官署之稱的用途到了東漢明帝劉莊統治時期就漸漸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僧人藏經,講佛的場所。在永平十年(67),佛教開始從古印度傳入我國,相傳在當時,天竺僧人騎着白馬馱着經書朝東而來,最初便是在洛陽的鴻胪寺落腳,也是從這以後“寺”的功能便漸漸便為了僧人居住之地的統稱。

為什麼很多寺廟沒有和尚(寺廟觀)4

接下來是“廟”。廟,在古代,人們将用來供奉祖宗神位的屋舍統稱為“廟”,這一點也是廟和寺之間最大的區别,就是兩者供奉的主體不一樣,和廟不同的是,寺院中所供奉的是佛或者菩薩。而關于廟,古人還制定了相應的嚴格的等級制度,必須是擁有官職的人及其以上身份的人才能建廟,在《禮記》中就有記載:“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漢代之後,關于建廟的規定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是,廟逐漸和原始的神社混合在了一起,開始出現了“龍王廟”,“關公廟”和“娘娘廟”等;另一方面是,有關的建廟制度中出現了凡是有功于國,有功于民的,死後可以入廟,接受世人的祭祀和禮拜的規定,例如我們所知道的“大禹廟”,“嶽飛廟”等。

為什麼很多寺廟沒有和尚(寺廟觀)5

除了寺和廟這兩個熟悉又陌生的單字以外,還有兩個類似的單字,就是“觀”和“庵”,這四個字常常被我們認為是最常見的與宗教有關的場所的統稱,那麼,關于“觀”和“庵”你又了解多少呢?

為什麼很多寺廟沒有和尚(寺廟觀)6

觀,其最初的用途其實和道教并無關系,在劉熙所作的《釋名》中說到:“觀者,于上觀望也。”因此,最開始的“觀”是被作為古代觀察天文星象變化的地方——“天文觀察台”的統稱。之後,西漢帝王對道教非常推崇,因為在道教中認為,通過觀察天文星象的變化,可以悟道,由此将悟道場稱之為“道觀”,此後“觀”便漸漸成為了道士居住的地方。庵,其最初的本意指的是關起門來的小屋,具有不對外開放的性質。在《釋名·釋宮室》中有談到:“草圓屋謂之庵。”,則是說庵多是由茅草搭建而成。到了漢代,因為佛教的傳入,庵便也開始成為了給佛徒尼僧居住的庵堂,到了後面就逐漸演變成為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的統稱。

為什麼很多寺廟沒有和尚(寺廟觀)7

經過上述的分析,相信大家也大概了解了寺,廟,觀,庵的由來和區别,尤其是寺和廟,兩者最為相似也容易常常被人們混為一談,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這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俗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說法在寺和廟是兩個概念的前提下就不是那麼準确了。随着時代的變化,文字的用法也随着人們的使用習慣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着,因此,如今的我們去深究一個字或一個詞的初始意義和其意義在後來發生的演變經過時,在這過程中倒别有一番趣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