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是一座千年古城,自古以來就是交通極為便利的地方,從隋開元十七年設置漢津縣後,漢陽通往京城的驿站就基本穩定了,清末漢陽有2條驿道分别通往京城,西達四川。
武漢江漢關
可以說在曆史的長河中,漢陽的名氣要大于漢口,和武昌雙峰并峙,那麼漢陽是如何漸隐于武昌、漢口之後的?
首先是明代漢水改道。明成化初期(公元1465-1470年),漢水下遊多次發生大水,堤防多次潰口,最後在龜山北面形成一個穩定的河道,這條河道把漢陽縣一分為二,這便是年輕的漢口,漢口500多年的輝煌曆史從這裡起步,揚帆遠航。
陝西商人從漢水順流而下,把貨物運到漢口中轉。山西商人把茶葉從福建武夷山一路經陸路、水路,從長江而上,也到漢口中轉,再進入漢水,到襄樊,北上河南、山西,最後到中俄邊境恰克圖,這便是繁榮了數百年的萬裡茶路,漢口是其中重要的一站。
福建武夷山茶園
大家可以看出來因漢水改道,漢口取代了漢陽的地位,成為南來北往,西去東來的必經之路。
當然這個地位的取代有一個過程。1861年漢口開埠,英國人選擇緊鄰漢口老城區的沿長江岸邊的土地作為租界建設用地,原因是利用長江的水運。在長江岸線設置港口碼頭。
很快五國租界就建成了,江漢路以東的濱江荒涼地區,形成了帶狀的現代市區,原來的汪洋澤國成了城市中心。
武漢江漢路步行街
自此漢口成為“通商口岸”,也使得武漢從“雙城”到“三鎮”格局的形成,漢口成為三鎮之一。
後期随着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的通車,以粵漢鐵路為例,武昌城市先後設立了四個車站:城北郊的徐家棚車站、城東的賓陽門車站、城東南的通湘門車站以及城南的鲇魚套車站,京漢路和粵漢鐵路中間跨過長江的水陸交通連接處,成為人流貨流的集中地,三鎮交彙處形成了新的空間節點,漢口、武昌的地位在此期間直線上升,而漢陽則稍顯落寞。
與此同時,舉世聞名的漢陽鐵廠走入曆史,在1924年後逐漸停産,漢陽的曆史地位在武漢逐漸隐去,武漢三鎮排序一直延續到今天,武昌和漢口在前面, 漢陽在最後。
漢口站
從漢陽的城市發展中,我們可以窺見交通對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之高,在水運和鐵路交通條件都不及漢口之後,漢陽的地位就慢慢不如漢口了。
你認為漢口是如何超過漢陽的?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