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也好,火車也罷,隻要是在陸地上跑的交通工具就少不了一件東西,那就是輪子。
記得小的時候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科普動畫片,一個古人試圖制造一輛四輪推車,他嘗試用各種形狀的石頭當做車輪,有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型等,都不成功,最後終于安上了四個圓形的輪子,車子很容易就推了起來。當然,這隻是一個故事,但同時也說明了輪子的重要性,正是因為有了輪子,從手推車到自行車,從汽車到火車,才能順暢地跑起來。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輪子這麼适合運動,而動物又會逐漸向更有利于生存的方向進化,可數十億年過去了,為什麼沒有動物進化出輪子腿呢?
輪子是人類運用智慧所發明的重要部件,用現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它可以将滑動摩擦轉化為滾動摩擦,從而減小運動時的摩擦阻力,提升速度。
但實際上輪子并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強大,它的局限性其實是很大的。輪子從很早的時候就發明了,随後便誕生了各種各樣的車輛,比如民用的手推車和軍用的戰車等等。裝備有輪子的戰車因速度快,所以威力很大,但在曆史記載中,有大量戰車出戰的戰役其實是很少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輪子這種東西要想發揮作用,十分依賴于道路環境,隻有在極為平坦的道路環境之下,它才能夠帶領戰車自由馳騁,如果道路坑窪不平,車輪很容易變形損毀,在高速移動的情況系就更是如此。
為什麼諸葛亮在北伐運糧的時候要研究“木牛流馬”?就是因為在道路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無論是真腿,還是假腿,都要比輪子強。
其實即便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輪子這種東西也沒有那麼好用。比如在上坡的時候,要想讓輪子持續向上滾動,就必須要不斷為其提供能量,所以擁有一雙輪子腿,在上坡的時候會非常吃力,而且隻要坡度稍陡一些,或者坡的長度稍長一些,就根本不可能上得去。上坡雖然不行,至少下坡會很快吧?問題就在這個“很快”上,輪子在下坡的時候極易失控,如果沒有強大的制動系統,那麼下一個坡可能就一命嗚呼了。
野生動物所生存的環境是非常複雜的,即便是在平原地區生活的動物,也很難找到适宜輪子行進的地形,所以輪子腿并不适合它們。
其實,即便輪子腿很好,動物也不可能擁有這樣的腿,因為輪子的結構并不是生命體所能擁有的。輪子要想順暢地轉動起來,需要特定的結構配合,首先就必須要有軸承,而軸承是全向360度分離的,而這就是問題所在。世界上的動物種類繁多,記錄在冊的就達到了150多萬種,但沒有一種動物的身體上存在着全分離結構。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身體上有一個部分是與其它部分完全分離的,那麼身體如何給這個部分供養呢?如果沒有供養,它怎麼能夠随身體一同成長呢?
如果輪子與身體存在着某種連接,那麼它便沒有辦法轉動起來,如果輪子與身體完全分離,那麼它就不可能是身體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存在,所以輪子這種東西注定不是能夠自然生成的。
其實,動物要想跑得快,根本不需要借助于輪子,隻要擁有合理的身體構造,隻靠四條腿一樣能夠跑出驚人的速度,比如獵豹。這個草原上的狩獵冠軍依靠纖細的體型和極輕的體重可以讓自己的奔跑速度達到每小時110公裡,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通常也就每小時100公裡左右。
此外,動物雖然長不出輪子腿,但是卻可以讓自己的身體變成球形。
比如一種名為“鼠婦”的小蟲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體攢成一個标準的球型,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穿山甲,也具有着類似的行為。這些将身體攢成球的動物,我們給它施加一個力,它就能滾動起來,不過它們的本意可并不是為了移動。雖然攢成球之後的身體可以滾動,但卻無法掌握方向,因為脆弱的頭部都會蜷縮在身體的中間,而漫無目的的滾動實在是太過危險了,輕則以高速撞上堅硬的物體而受傷,重則掉落到萬丈深淵之中粉身碎骨。可見,圓形雖然是一種最和諧的形狀,但要想掌握這種形狀,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