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存在着事實上的不平等?說來了巧,我昨天剛剛上傳了《談談按勞分配的常識》一文,今天就看到了北大的閻天先生的文章《憲法按勞分配規範的當代意涵》初讀閻天先生文章的引言,可以明顯看出閻先生與許多研究按勞分配的學者一樣,依然局限在工資的誤區裡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把按勞分配的認識問題進行詳細讨論的必要,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按勞分配存在着事實上的不平等?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說來了巧,我昨天剛剛上傳了《談談按勞分配的常識》一文,今天就看到了北大的閻天先生的文章《憲法按勞分配規範的當代意涵》。初讀閻天先生文章的引言,可以明顯看出閻先生與許多研究按勞分配的學者一樣,依然局限在工資的誤區裡。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把按勞分配的認識問題進行詳細讨論的必要。
文章在引言中指出:
“什麼是按勞分配?早在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興起階段,按勞分配的構想即出現在經典作家筆下,這是憲法按勞分配規範的理論原點。但是,憲法按勞分配規範并沒有在原點駐足不前,更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面而脫離實際,而是伴随中國經濟改革的推進而不斷發展變化,充當了改革的重要理論源泉和制度載體。隻有在經濟改革的背景下,按勞分配的規範意涵方能獲得完整呈現。按勞分配的理論構想如何适應中國國情?如何與經濟改革相互結合,為實現經濟改革的目标作出貢獻?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構成理解憲法按勞分配規範意涵的重要線索,也為展望憲法按勞分配規範的未來發展設定了方向。為此,本文将在經濟改革的視野下追溯憲法按勞分配規範的變遷過程,采取演進主義的立場對按勞分配條款進行解釋。”
“首先,回溯按勞分配規範在現行憲法中的原初意涵可以發現,按勞分配規範服務于憲法上的效率目标。在效率目标的引導下,按勞分配的“勞”應理解為勞動的産出而非投入,物質鼓勵、管理改革和利益兼顧是服務于效率目标的制度支撐。其次,回顧按勞分配規範同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适配過程可以發現,市場機制引入後,按勞分配意味着應按勞動力的市場價格确定勞動報酬;公有制内的按勞分配原則允許例外存在,公有制外也有按勞分配的适用空間;按勞分配與其他分配制的關系表現為,在企業層面通過先發工資實現按勞分配,通過再分利潤實現按其他生産要素分配。最後,新發展理念入憲為按勞分配設定了新的價值目标。新發展理念引入了創新發展的目标,為了促進創新而允許發明創造性勞動同時參與按勞分配和按知識技能要素分配;新發展理念也引入了共享發展的目标,為了促進共享而要求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産率同步提高。”
從這裡可以看出,閻先生是把工資支付當作按勞分配來對待了。也就是說,閻先生的按勞分配完全是建立在工資支付的形式及其變化上了。
接着,文章分為如下幾個部分展開了論述:
一,按勞分配與市場經濟改革的适配
(一)按勞分配與市場機制改革的适配
(二)按勞分配與所有制結構改革的适配
(1) 公有制下的“原則”地位
(2) 按勞分配在公有制之外的實施空間
(三)按勞分配與分配制結構的适配
(1) 多種分配的并存方式
(2) 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
二,按勞分配與新發展理念的銜接
(一)創新目标的含義與實現
(二)共享目标的含義與實現
最後是結語。
從整個文章看,閻先生主要是考察了改革開放以來,有關按勞分配的相關法律條文的變化,而對于按勞分配的實質内容,并沒有詳細的論述。甚至,對于按勞分配的基本涵義,也沒有涉及。
很顯然,如果對按勞分配的基本涵義及性質都沒有弄明白,那麼,讨論按勞分配的實現形式及其變化,也就毫無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