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5:22

自北魏分裂成西魏北周與東魏北齊以來,東西雙方的貨币流通區域 逐漸分異,北周有了特殊的貨币流通區域與自然地理背景。在此背景下,周武帝時期北周政府發行了區域性貨币,限定貨币流通區域,大 商沽之利。滅齊後,北周政府又嘗試将區域性貨币的流通推廣至原北齊轄地,但因北周的滅亡而宣告失敗。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1

當前,學界對北周貨币史的研究已經有了不少成果。但前人對北周貨币的研究沒有涉及到流通區域的讨論,筆者将從出土報告、文獻資料入手,以貨币地理流通區域的視角,論述北周區域性貨币的發展過程。

| 地理背景考察 |

考察北周貨币流通區域背景,可從北魏時期不同區域貨币流通情況入手。北魏時期,由于宣武之後北魏始終無法把鑄币權收歸中央政府,引起地方鑄錢和私錢泛濫,中央政府也默認了地區間不同貨币的流通差異,根據《魏書·食貨志》載,大緻可分為徐州、河南、河北、京師四個區域。

從北魏到西魏北周初期的關中、河西、川蜀等地區,根據《隋書·食貨志》載:“後周之初尚用魏錢……時梁益之境又雜用古錢交易,河西諸郡,或用西域金銀之錢而官不禁。”此時期,該區域内也和北魏統治之下的四大區域一樣,有着獨立的貨币流通習慣,政府也不曾大力幹涉。《北史·魏本紀》有載,在西魏大統六年(540年)“二月,鑄五铢錢”、大統十二年(546年)“三月,鑄五铢錢”,這兩次鑄造五铢均是西魏政府的官方鑄币。根據西魏墓葬、窖藏出土的錢币可知,郫縣郫筒西魏窖藏銅錢中曾出土半兩、貨泉、直百五铢等12種27式銅錢,其中有西魏大統五铢一枚;鹹陽蒼張西魏墓銅錢中曾出土永安五铢一枚、漢五铢39枚;戶縣西魏窖藏銅錢中出土大統五铢64枚。

此外,在同時期的東魏北齊墓葬之中也有大統五铢發現。出土信息印證了史料所述西魏北周初期,其境内官方大統五铢與古錢通用的情況,又反映出東西兩方雖然處于對峙狀态,但是西魏北周并沒有限制官方鑄币流通至東魏北齊境内,西魏北周初期政府發行的貨币流通區域為整個黃河中下遊流域。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2

1996年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 集》中的北周疆域圖。

對于北周貨币鑄造區域地理背景的考察,其轄區内銅礦的分布不容忽視。黃若琰在《北周後期為何貨币不标明重量》一文中,通過《新唐書·地理志》、《新志》以及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統計了唐代在原北周轄區内的銅礦分布情況,得出了北周統治區“有上洛郡拒陽縣、平涼郡平涼縣、南陽郡南陽縣、天水郡成紀縣、臨邛郡臨邛縣、簡州陽安縣、金水縣、昌城郡8處出産銅,約占總數56處14%”的結論,進而提出了北周缺銅的觀點。筆者雖認同此觀點,但黃若琰一文統計的是唐代銅礦産地分布數量情況,并沒有考慮到銅礦規模、是否開爐鑄錢等因素,因此說服力較弱。

據《魏書·食貨志》載:“(延昌)二年(513年)冬,尚書崔亮奏:恒農郡銅青谷有銅礦,計一鬥得銅五兩四铢;葦池谷礦,計一鬥得銅五兩;鸾帪山礦,計一鬥得銅四兩;河内郡王屋山礦,計一鬥得銅八兩;南青州苑燭山、齊州商山并是往昔銅官,舊迹見在。謹按鑄錢方興,用銅處廣,既有冶利并宜開鑄。诏從之。”北魏晚期崔亮建議開銅礦鑄造永平五铢時,北魏恒農郡、河内郡、南青州、齊州有銅礦資源,其中王屋山的銅礦品位最高,南青州、齊州地區舊有冶煉。又據《水經注》載,位于中陽郡到禽昌縣之間的丹陽山“東北經冶東,俗謂之丹陽城,城之左右猶有遺銅矣”,王屋山“有水一,水曆冶官西,世人謂之鼓锺城。城之左右猶有遺銅及銅錢也”,晉陽縣“縣壅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晉水出焉”,渑池至洛陽之間的白超壘“在缺門東五十裡,壘側舊有塢,故冶官所在”。參看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可知,北魏末年的銅礦、冶官分布,在之後西魏北周轄區内部的隻有恒農郡與白超壘,且均在與北齊相鄰的豫西地區,此處是東西政權戰争沖突的前沿,銅官坑冶必然受到影響。而北齊轄區内的南青州、齊州、丹陽山舊有銅礦坑冶,有一定鑄錢基礎,又有王屋山這樣的高品位礦區,銅産量與坑冶水平必然遠遠高于北周。

| 大收商沽之利 |

西魏北周初年,政府雖鑄有大統五铢,但政府并沒有抵制前朝貨币,也沒有禁斷與東魏北齊的貨币流通。周武帝繼位後,采取了與北魏、東魏北齊不同的貨币制度——發行虛值大錢布泉錢與五行大布作為轄區内的區域貨币,大收商沽之利。

北周自建德三年(574年)七月始鑄五行大布,而後兩年間,五行大布以當十布泉之虛值錢在北周四關之内流通,不得出關,而齊、陳的布泉錢允許進入北周轄地。不難看出,政府的銅礦資源相當有限,故有意強推五行大布,不讓北周布泉流入他境。周境内的布泉錢與由齊、陳進入周境的銅錢很有可能被政府通過商稅或者其他收納手段收入,而後鑄成虛值五行大布。根據迄今為止發現的出土報告可知,在北齊境内并沒有發現北周虛值錢币,由此看出北周區域虛值大錢的發行取得了較好效果。

北周政府也意識到在轄區内強行發行虛值貨币會導緻貨币貶值、物價上漲。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剛剛親政,必須維護好關隴集團的利益,所以在貨币流通方面必然有所政策實施,其中最大的變動在對百官的賞賜方面。王仲荦在《北周六典》中有關于北周賞賜的條目整理:

太祖嘗怒定國臣王茂殺之赦而不及矣。曰:“可賜茂家錢帛,以旌吾過。”(《周書·柳慶傳》)

二年三月辛丙,會群公列将卿大夫及突厥使者于芳林園,賜錢帛各有差。(《周書·柳慶傳》)

……

周天和四年,誕育皇子,诏選名德至醴泉宮,時當次數。有敕錢二百一十貫。(《續高僧·傳羽禅篇唐終南山紫蓋沙門釋法藏傳》)

建德三年十二月戊子,大會衛官及軍人以上,賜錢帛各有差。(《周書·武帝紀上》)

由此看出,政府采取貨币賞賜是在建德四年之前。根據《隋書·食貨志》記載“建德三年六月,更鑄五行大布錢,以一當十。”而賞賜記錄之中有關貨币賞賜的記載,最晚一條也是在建德三年十二月。北周政府意識到了區域虛值大錢發行的影響,所以對北周統治集團内的地主階層也自建德四年起結束了貨币賞賜。

| 統一貨币失敗 |

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滅北齊,完成了對黃河流域的統一。此時,原北齊疆域内依然使用北齊貨币,這對完成北方統一的北周政權來說是不允許的,統一北方貨币勢在必行。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3

北周五铢

直徑25毫米 厚1.8毫米 重3.22克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4

北周布泉

直徑25.9毫米 厚2毫米 重3.9克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5

北周五行大布

直徑28毫米 厚2.1毫米 重4.21克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6

直徑28毫米 厚2.1毫米 重4.21克

北周永通萬國 直徑30.6毫米 厚2.2毫米 重5克

北周于大象元年(579年)“丁巳,初鑄永通萬國錢,以一當十,與五行大布并行”(《周書·宣帝紀》)。而大定二年(581年),北周政權為隋政權取代。考察關于永通萬國的出土報告,西安姚村和幹縣北周銅錢中出土有永通萬國,此兩處都在統一北方之前北周轄區内,而同時期原北齊版圖内的墓葬和窖藏中并沒有發現永通萬國。另外,至今發現存在錢币的隋代窖藏、墓葬有平陰洪範隋石函、新津十村隋墓、博興崇德隋窖藏、毫縣磚瓦窯場隋墓、洛陽澗西隋墓、西安白鹿原隋墓。其中,平陰洪範隋石函是在寺廟遺址中發現的大隋皇帝舍利寶塔石函,石函内函外函邊闆之間周匝相疊排列隋五铢銅錢360餘枚,直徑2.1厘米至2.3厘米、厚0.05厘米至0.1厘米,四個角上還各置北周永通萬國1枚。新津十村隋墓有所紀年,是為開皇元年,其中1座墓出土北周五行大布1枚,直徑2.5厘米。博興崇德隋窖藏是在隋代寺院遺址龍華寺中發現,出土隋五铢325枚,面有外郭,無内郭,背有内外郭,直徑2.3厘米,重2.3克;北周五行大布1枚,大小、重量與隋五铢基本相同。毫縣磚瓦窯場隋墓出土北周五行大布3枚、五铢3枚。洛陽澗西隋墓中發現中常平五铢2枚、永通萬國1枚、隋五铢8枚,錢币均含于墓主人口中或握于手中。西安白鹿原隋墓出土永通萬國1枚,此墓已被盜,錢币發現于天窗底。

由此可知,現今發現的出土五行大布與永通萬國的隋墓多位于原北齊領土,但這并不能說明周隋更替之際北周錢已在原北齊領土内廣泛流通。此時的五行大布和永通萬國多發現于寺廟、世族墓葬中,因其文曰“永通萬國”、“五行大布”文語吉祥玄妙,用途也轉向禮器,帶有厭勝錢性質。

據《隋書·食貨志》記載,隋政權在北周滅亡當年就開始鑄造隋五铢,而自開皇三年(583年)起,隋政府開始大力禁斷前朝貨币與劣錢。北周政府着力嘗試發行的全國性貨币在隋政府建立之後就不斷遭到禁斷,在民間也逐漸退出流通領域,從而成為了民間心目中的厭勝錢。而隋發行的隋五铢取代了永通萬國,才逐漸完成了統一貨币的任務。

(文章圖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選自

2018年第7期《中國收藏》雜志

欲知詳情請移步微店購買當期雜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7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8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9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10

國際貨币增長積極影響(北周貨币境外難推行)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