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文言文閱讀

小學文言文閱讀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2 11:21:29

小學文言文閱讀(小學文言文51篇)1

楊氏之子

[南北朝] 劉義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分類标簽:兒童小學文言文

一毛不拔

[魏晉] 邯鄲淳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将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讀書要三到

[宋代] 朱熹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隻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隻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學習哲理

揠苗助長

[先秦] 佚名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闵 通:憫)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陳元方候袁公

[南北朝] 劉義慶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裡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生活寫人寓理

愚人食鹽

[南北朝] 僧伽斯那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複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反為其患。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寫人哲理故事

葉公好龍

[兩漢] 劉向

  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孟母三遷

[兩漢] 劉向

鄒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複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教育故事寓理母親

伯牙絕弦

[未知] 佚名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音樂知音故事

刻舟求劍 / 楚人涉江

[先秦] 佚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學弈

[先秦] 佚名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鹄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學習哲理

畫蛇添足

[兩漢] 劉向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世無良貓

[清朝] 樂鈞

某惡鼠,破家求良貓。厭以腥膏,眠以氈罽。貓既飽且安,率不食鼠,甚者與鼠遊戲,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複蓄貓,以為天下無良貓也。是無貓邪,是不會蓄貓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理故事

精衛填海

[先秦] 佚名

又北二百裡,曰發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神話故事

濫竽充數

[先秦] 韓非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廪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理故事

文侯與虞人期獵

[兩漢] 劉向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于是乎始強。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故事哲理誠信

北人食菱

[明代] 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産,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哲理故事諷刺寫人

掩耳盜鈴

[先秦] 呂不韋

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哲理寓言故事

晏子使楚

[兩漢] 劉向

一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傧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闾,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予?”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張袂成陰 一作:張袂成帷)

二晏子将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三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曆史故事外交哲理

鄭人買履

[先秦] 韓非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甯信度,無自信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理故事諷刺

鐵杵磨針

[明代] 鄭之珍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媪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勵志哲理

曾子殺彘 / 曾子烹彘

[先秦] 韓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适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教育寓理故事

三人成虎

[兩漢] 劉向

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願王察之。’王曰:‘寡人自為知。’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龐蔥 一作:龐恭)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截竿入城

[魏晉] 邯鄲淳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寫人寓理故事

朝三暮四

[先秦] 佚名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衆狙之不訓于己也。先诳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衆狙皆起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衆狙皆伏而喜。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小學文言文閱讀(小學文言文51篇)2

富人之子

[宋代] 蘇轼

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者耶?”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問之。其子嘻然笑曰:“吾豈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來。”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來?”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邴原泣學

[明代] 禮贊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傷感,故泣耳。”師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學習哲理

父善遊

[先秦] 呂不韋

有過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遊。”其父雖善遊,其子豈遽善遊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哲理故事

人有亡斧者

[先秦] 呂不韋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人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視其顔色,竊斧也;聽其言語,竊斧也;動作态度,無為而不竊斧者也。俄而掘其溝而得其斧,他日,複見其鄰之子,其行動、顔色、動作皆無似竊斧者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理故事

吳起守信

[明代] 宋濂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欤?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誠信故事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

[南北朝] 劉義慶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甯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故事哲理友情

畫地學書

[宋代]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辄成誦。及冠,嶷然有聲。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故事贊美寫人

殺駝破甕

[南北朝] 伽腽肭

  昔有一人,于甕中盛谷。駱駝入甕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為憂,無計可施。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憂,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問:“法何?”老人曰:“汝當斬駝頭,自當出之。”主人以為妙,即依其語,以刀斬駝頭。既殺駝,而複破甕,如此癡人,為世人所笑。

  昔有一人,先甕中盛谷。駱駝入頭甕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為憂。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女當斬頭,自能出之。”即用其語,以刀斬頭。既殺駝,而複破甕,如此癡人,世人所笑。

  曩有一人,先甕中盛谷。駱駝入頭甕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患之。有一老父來語之曰:“女莫愁,吾教女出,女當斬頭,自能出之。”即用其語,以刀斬頭。既殺駝,複破甕,如此癡人,世人所笑。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理故事

外科醫生

[明代] 江盈科

有醫者, 自稱善外科。一裨将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請酬。裨将曰:“镞在膜内須亟治。”醫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責我。”裨将曰:“嗚呼,世直有如是欺詐之徒。”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承宮樵薪苦學

[先秦] 佚名

承宮,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裡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還,尋之。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問說

[清朝] 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緻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nàn),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雲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問且先于學也。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聖人擇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為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朋友之交,至于勸善規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甯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學之所以不能幾(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敵,其學非古人之學,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聖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後之君子反争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學習哲理

枭逢鸠 / 枭将東徙

[兩漢] 劉向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東徙。”鸠曰:“何故?”枭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鸠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嫦娥奔月 / 嫦娥飛天

[兩漢] 劉安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托與姮娥。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滞留月宮。廣寒寂寥,怅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

  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于月圓之日與羿會于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衆焉。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神話故事

師曠撞晉平公

[先秦] 韓非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歎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故事勵志哲理

人有負鹽負薪者

[唐代] 李延壽

  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擔息樹陰。少時,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訟于官。惠遣争者出,顧州紀綱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鹹無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使争者視之,負薪者乃伏而就罪。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理故事

鹬蚌相争

[兩漢] 劉向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衆,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哲理故事

寇準讀書

[宋代] 佚名

初,張詠在成都,聞準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及準出陝,詠适自成都罷還,準嚴供帳,大為具待。詠将去,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準莫谕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故事哲理

多歧亡羊

[先秦] 列禦寇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衆?”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 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追者之衆 一作:追之者衆)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 先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桑生李樹

[未知] 佚名

南頓張助,于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餘漿溉灌。後人見桑中反複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衆犬吠聲,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餘,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雲:“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之。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二翁登泰山

[未知] 佚名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鄉,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向吾遠遊冀﹑雍,然(但)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餘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淩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故事哲理初中文言文勵志故事

虎求百獸

[兩漢] 劉向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随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裡,帶甲百萬,而專屬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矛與盾

[先秦] 韓非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哲理故事

林琴南敬師

[清朝] 佚名

閩縣林琴南孝廉纾六七歲時,從師讀。師貧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歸,以襪實米,滿之,負以緻師。師怒,謂其竊,卻弗受。林歸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豈束修之禮?”即呼備,赍米一石緻之塾,師乃受。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感恩

王勃故事

[宋代] 宋祁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故事贊美寫人

董行成

[宋代] 佚名

唐懷州河内縣董行成能策賊。有一人從河陽長店,盜行人驢一頭并皮袋。天欲曉,至懷州。行成至街中,見之,叱曰:“個賊住!即下驢來!”遂承伏。人問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驢行急而汗,非長行也;見人則引缰遠過,怯也;以此知之。”捉送縣,有頃,驢主尋蹤至,皆如其言。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故事贊美寫人

晏子谏殺燭鄒

[兩漢] 劉向

齊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殺之。晏子曰: “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殺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 ,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 。”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分類标簽:小學文言文故事贊美寫人

小學文言文閱讀(小學文言文51篇)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