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火熱的夏季即将來臨。但是在夏天來臨之前,我們仍需經過一段比較“難捱”的春雨季節。雨天行車知識前面轱辘哥已經普及了很多次,這裡不再重點說明,簡單歸納起來就是:慢行謹慎,注意檢查輪胎和制動、涉水量力而行。但雨季的用車知識,您又知多少呢?
雨刮
參考解決成本:¥0-800元
相信雨刮問題困擾着不少車主,如果雨刮器的掃水能力下降,不能刮淨雨滴,那前擋風玻璃在燈光下産生各種反射光,使前方視野極度模糊,為行車帶來非常不便。如果您有這樣的困擾,或許隻需要清理一下雨刮即可,各種大小、質地的污垢(如樹屑、落葉、細石、鳥糞等)夾在橡膠條和玻璃之間會影響橡膠條和玻璃的貼合性,從而影響雨刮的掃水能力。而這完全可以通過我們定期清理來規避。
雨刮是橡膠制品,和其他橡膠制品一樣也有一定的“保鮮期”,過期的雨刮會加速老化從而性能受影響,這就不是能夠通過清洗解決的了。如果雨季行車雨刮器使用時間過長,橡膠條就會老化,不能緊密地和玻璃貼合在一起,也會影響掃水能力,需要及時更換。
左邊經過玻璃鍍膜,右邊未經鍍膜施工
而如果想要掃水效果更徹底,可以采用玻璃鍍膜和鍍膜雨刮等手段(一般二者選其一),兩者原理皆是基于高分子材料,膜層表面氟素處理後具有較強的潑水性,使得水珠滑落更快且不留水垢。但玻璃鍍膜和鍍膜雨刮的價格也并不便宜,普遍分别在800元和200元以内,且一般兩年就會退化,如非多雨環境下用車,必要不大。
除霧
參考解決成本:¥0-100元
汽車前擋風玻璃起霧在雨季及潮濕季節非常普遍,其原因或許是因為玻璃内外溫差較大,一冷一熱所以形成了冷凝現象。起霧現象一般發生在前風擋玻璃内側,所以我們拿手或者抹布抹拭都可以破壞水霧,但本質上這治标不治本。
前風擋凝結水霧這種現象一定程度可以通過開空調吹或者開窗來解決,現在多數汽車都擁有玻璃除霧按鍵,不過大家或許會發現這種方法在見效很慢。究其物理原因,車内玻璃凝水很多時是因為“外冷内熱”所導緻的,按照物理原理解釋,必須得吹冷風才能快速将污水化解,嗯你沒聽錯,前提是讓我們自己挨凍。至于開窗?天呐外面在下雨喔。
可是偉大的勞動人民總是企圖用智慧去解決問題的,來說一種最經濟實惠的方法——肥皂水,在玻璃上塗一層肥皂水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大概水與肥皂10:1的比例勾兌,塗抹在玻璃内壁,施工工作量并不大,也就是梅雨那陣子弄弄就好。
仍嫌麻煩的車主們可以通過噴塗除霧劑來防止起霧,同樣也是将除霧劑噴塗到汽車玻璃内側,并擦拭幹淨,在清除玻璃污垢的同時,還還可形成保護膜,防止水汽在玻璃上的凝結而形成的霧層,噴擦一次可防霧十天左右。價格一般在幾十元,汽配城、超市等很多地方都有售。
雨眉
參考解決成本:¥0-100元
雨眉的道理跟屋檐差不多,剛剛第二段說到下雨開窗除霧,假如你有雨眉,那你的确可以在下雨行車過程中稍微開窗透氣,以達到除霧效果(但并不會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雨眉不僅限于我們的車窗,後視鏡也可以安裝雨眉,在雨霧天時左右後視鏡在裸露狀态下十分容易沾水,造成的模糊感非常影響行車安全。
咱們分開來看看,車窗雨眉可能大家比較熟悉,在較長時間的雨天甚至雪天的時候,想開窗透透氣簡直就像一種奢求,畢竟即使是空調外循環機制,空氣也依然要通過空調過濾系統,空氣還是會有點很不自然。而車窗雨眉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車窗雨眉也不是沒有壞處,畢竟這麼一塊面積大的東西擺在這裡,改變了原車的氣流形态,車主普遍反映會帶來噪音(也有極少數車主反映風阻油耗問題)。
後視鏡雨眉則粘貼在後視鏡上方,作用和原理車窗雨眉相同,這裡不再贅述。除此之外,現時部分車型會配有外後視鏡加熱功能,我們也可以通過後期自行加裝來得到這項配置,也可以達到除水霧的效果。綜合比較下後視鏡雨眉和側窗雨眉最值得選購的,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根除了雨天行車視野問題,且價格較便宜(市價10-20元一對);側窗雨眉也并不貴(市價30-80元四片,依車型而定),但一定程度會破壞車子外部美感,而後視鏡加熱裝置則不作過多推薦,除非您處在雨雪較多的地區常會用到。
防黴
參考解決成本:¥0-600元
車内黴變好像聽着跟我們很遙遠,其實不然,轱辘哥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我們開共享汽車是經常會聞到一股怪味,而一般這種怪味就是黴變氣味。雖說黴變在我們用車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但雨水季節的潮濕天氣無疑會加劇我們車内的黴變反應。
一般來說,車廂内的配置件在出廠前都經過一定的防黴處理,導緻黴變的多數都是因為車内的雜物,比如座椅下的抹布、後座上的毛絨玩具、後備箱裡的運動鞋等,這裡就不對車内防黴變過多展開了,注意清潔是對任何一個車主在任何季節來說都是必要的。對于使用時間較長的車輛,車主還應檢查後備箱裡的備胎槽,看看凹槽裡有無積水,避免一些零件或工具受潮生鏽。
後排地毯下部由于長時間不清理,發生黴變
在雨水季節,我們應當格外注意車載空調的風道、蒸發器、濾芯等表面,這些地方積累的一些灰塵和雜質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很容易發生黴變,開啟空調後會直接将黴菌吹到空氣中。因此轱辘哥還是建議大家在雨水季節之前,或者正當雨水季時及時将空調系統清理一遍,以獲得更健康的環境。如果隻是洗濾網等簡單工作我們大可自己DIY,較大工程的車内清洗,包括循環系統的清洗、散熱器清洗等則需要專業人士完成,一般600元以内一次,推薦一年做1次就夠了(該項目在絕大多數4S店保養項目都不包,而且偏貴)。
(嗯……其實這種常見的萌萌小狗玩具是竹炭包哦)
用品方面就比較常規了,在雨水天氣裡,車主可以在車内放置一些幹燥劑、竹炭包或除濕盒,既可吸潮除濕又能去除異味。另外,廢舊報紙也可作為一種除濕工具,通常做法是将其卷成一捆,放在前後腳墊上或後備箱中,利用紙張的吸水性來保持車廂幹燥。需要提醒的是,沾有污水的廢舊報紙應當天清理掉。
如果上述的四大方面都做齊了,那您和您的愛車的雨季可能會過得比較清爽舒适。或許有朋友覺得上面的有些項目或用品價格并不便宜,而且隻是為了應付不定時的雨水。但我們可以仔細看下,其中的除黴和雨刮更換隻需定期施工和更換,且可以通過我們的一些用車習慣規避;而除霧和安裝雨眉的成本并不高。為了更舒适和健康的用車環境,上述項目還是非常值得我們結合自己的用車情況實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