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寺廟建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是中國佛教唯識宗(又稱法相宗、慈恩宗)的祖庭,唐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迄今已曆1350餘年。
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内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後長孫氏創建慈恩寺。玄奘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了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法相宗。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内外佛教界的重視。
唐高宗李治為太子時,為報答生母文德皇後的慈恩,奏請太宗敕建佛寺,賜名“慈恩寺”。寺建成之初,迎請高僧玄奘擔任上座法師,玄奘于此創立了大乘佛教慈恩宗,此寺就成了中國大乘佛教的聖地。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禦書《大慈恩寺碑記》,從此寺名稱為“大慈恩寺”。由于高僧玄奘主持該寺,故此寺地位、名聲大大提高。加之寺内多植名貴花草,如牡丹、芍藥等,因而常有不少王公貴族到寺院進香賞花,甚是熱鬧。唐末戰亂時,寺院損毀。今天的大慈恩寺是當時寺院的西園,為明末清初所重建。
大慈恩寺大雁塔,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初,被評為首批全國4A級旅遊景區。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高64米,塔身枋、鬥拱、欄額均為青磚仿木結構。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而建造的一座五層磚塔。
大雁塔最初是實心的,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由玄奘法師親自主持修建。而後經曆代改建、修繕,逐漸由原西域磚面土心逐漸演變成具有中原建築特點的磚仿木結構,成為可登臨的樓閣式塔。這一過程生動地體現了古印度佛教建築藝術傳入中國并逐漸的中國化的過程。大雁塔是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大唐三藏聖教序記”進一步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曆史。
大雁塔北廣場占地100餘畝,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遊商貿設施等組成。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禅修林樹區”等景觀,廣場南端設置“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台”等景觀。
雁塔西苑位于北廣場西側,突出園林特色,修整森林樹木,鋪設石闆布道,置放民俗風情濃郁的雕塑小品,整體景觀與大雁塔北廣場渾然一體,相映成趣。整個西苑突出了公益性和地域文化色彩,以陝西民俗文化為主題,用活靈活現的雕塑藝術形象集中展示陝西關中、渭北高原、陝南、陝北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風情,如:皮影、剪紙、泥塑、陝西八大怪、農村嫁娶、吹糖人、踩高跷、老城趣事及白鹿原系列等,頗有韻味。
大雁塔南廣場建在大慈恩寺南,廣場上的标志性建築是玄奘站立雕像,周圍有園林綠地、花崗岩鋪地和水面過橋等設施,是拍攝大雁塔的絕佳之地。
大唐不夜城位于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大雁塔腳下,以盛唐文化為背景,以唐風元素為主線 , 2020年7月,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入選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名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