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莫言的朋友對他說,《透明的紅蘿蔔》是他最好的小說。對此莫言不反駁,也不認同,但他認為,《透明的紅蘿蔔》是他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長的一部。
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講上這樣描寫《透明的紅蘿蔔》裡的黑孩:
那個渾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說的靈魂,盡管在後來的小說裡,我寫了很多的人物,但沒有一個人物,比他更貼近我的靈魂。或者可以說,一個作家所塑造的若幹人物中,總有一個領頭的,這個沉默的孩子就是一個領頭的,他言不發,但卻有力地領導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東北鄉這個舞台上,盡情地表演。
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角色,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黑孩何德何能成為莫言筆下所有人物角色的領頭人?
02
《透明的紅蘿蔔》裡的黑孩,是一個奇特的小男孩。他不像《紅樓夢》裡面的賈寶玉,豐神俊朗,受萬千寵愛。他也不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保爾。他倒是有一點像《活着》裡面的福貴,但還是不像的地方居多。
看這樣一部小說,其實内心是沉重的。雖然之前已經看過幾次,按道理來說,閱讀起來應該是很順暢的。
實際上,今晚看這部小說,中斷了好幾次,才慢慢把它看完。
黑孩第一次出場,是人民公社時代的隊長,召集村民們去完成一個加寬村裡的一個堤壩的工程。他看到黑孩是這樣的情形:
牆角上站着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子。孩子赤着腳,光着脊梁,穿一條又肥又長的白底帶綠條條的大褲頭子,褲頭上染着一塊塊的污漬,有的象草的汁液,有的象幹結的鼻血。褲頭的下沿齊着膝蓋。孩子的小腿上布滿了閃亮的小疤點。
黑孩的父親三年沒在家,他的後媽對他很不好,經常虐待他。在寒冷的冬天,他也不穿衣服,光着上身,赤腳。褲頭上幹了的血漬,就是後媽打罵他的證據。
隊長罵了黑孩幾句。
孩子不說話,隻是把兩隻又黑又亮的眼睛直盯着隊長看。他的頭很大脖子細長,挑着這樣一個大腦袋顯得随時都有壓折的危險。
小說裡面經常描寫黑孩兩隻“又黑又亮”的眼睛,這是他身上唯一有生氣的部位。他走路都不穩,精神有點呆,可能是因為後媽的虐待,傷了腦袋。不是啞巴,但從來都不說一句話。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是最貼近莫言靈魂的角色。
03
這樣的一個小男孩,他會發生一些什麼的經曆呢?這樣的一個生活苦難,精神苦悶的人,他會有什麼樣的内心追求?
黑孩跟着同村的小石匠去修堤壩,他和一群女人一起負責把石頭敲碎。其中一個叫菊子的女孩對他表現了特别的關愛,讓他感受到了一絲的溫暖。
因為黑孩精神不集中,又或者是沒吃飽沒力氣,他把自己的手指頭砸碎了。沒辦法在工地上幹活。
隊長安排他到鐵匠爐上拉風箱,獨眼的小鐵匠雖然常常對他惡言惡語,但卻是最真誠的一個人。
菊子看到黑孩拉風箱,實在是太苦了,想要硬拉着他走。黑孩不願意,咬上了菊子,掙脫了,繼續留在鐵匠爐那邊拉風箱。大概是因為他沒有衣服,隻有在鐵匠爐旁邊才是最溫暖的。
這裡可能也說明了菊子雖然可憐他,表面上似乎關心他,但實際上并不知道他想要什麼。而小鐵匠雖然兇巴巴的,但卻是知道黑孩其實需要一件保暖的衣服,或者一個溫暖的地方。
小說裡面寫到,小鐵匠讓黑孩去偷蘿蔔,烤熟了吃。其中對烤熟的蘿蔔有一段非常神異的描寫。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麗的圖畫:光滑的鐵砧子。泛着青幽幽藍幽幽的光。泛着青藍幽幽光的鐵砧子上,有一個金色的紅蘿蔔。紅蘿蔔的形狀和大小都象一個大個陽梨,還拖着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須須象金色的羊毛。紅蘿蔔晶瑩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裡苞孕着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蔔的線條流暢優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長有短,長的如麥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這個透明的紅蘿蔔究竟意味着什麼?可能有幾種不同的含義。這個透明的紅蘿蔔,是黑孩夢寐以求的東西。比如菊子的善良和關愛,比如說小鐵匠的真誠火熱,比如說老鐵匠給他的穩如泰山的安全感……
後來,老鐵匠走了。
再後來,小鐵匠和小石匠因為矛盾打了起來,混亂當中菊子和黑孩也過去幫忙,結果造成菊子瞎了一隻眼睛。
從此,黑孩失去了菊子的關愛。而小鐵匠可能是因為内疚,整天喝酒度日,渾渾噩噩。
最後,黑孩穿上了保暖的衣服。他還是想找到那天晚上那個透明的紅蘿蔔,把别人為長成的蘿蔔都挖了出來,沒有找到。
而他則被生産隊長抓住,剝光了衣服,他一絲不挂地跑了,如魚入大海。
這就是故事全部。
04
作者賦予了黑孩“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去尋找生命中的“透明的紅蘿蔔”。
而“透明的紅蘿蔔”則可能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一切美好的集合體,這些美好可能包括善良、真誠、安全感、滿足、溫暖……這些美好在人們感受痛苦的時候提供安慰,鼓勵人們更好地活着。
作者在諾獎的獲獎演講中一開始就提到他已經去世的母親,母親一生都是一個善良的人,這一點深刻影響了作者。
善良指引作者一路前行,就像那個神異的“透明的紅蘿蔔”。
黑孩的痛苦即作者的痛苦,黑孩的寂寞即作者的寂寞。
作者小的時候有個類似的黑孩的經曆。他在獲獎演講裡這樣說:
我小學未畢業即辍學,因為年幼體弱,幹不了重活,隻好到荒草灘上去放牧牛羊。當我牽着牛羊從學校門前路過,看到昔日的同學在校園裡打打鬧鬧,我心中充滿悲涼,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孩子,離開群體後的痛苦。
他也的确曾在橋梁工地上為鐵匠師傅拉過風箱。
作者也認為自己和黑孩一樣,生來相貌醜陋,村子裡很多人當面嘲笑他,學校裡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甚至為此打他。
我回家痛哭,母親對我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裡?而且隻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後來我進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後甚至當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親的話,便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道歉。
我想,“透明的紅蘿蔔”很多時候就是善良的化身,是一切美好的化身。
黑孩就是那個執着追求“透明的紅蘿蔔”的代表人物。
黑孩代表了作者莫言。莫言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作家,辍學沒有完成系統學習的作家。飽受貧窮的折磨,還遭受同行的冷眼。但他始終追求内心的“透明的紅蘿蔔”。
黑孩是邊緣人物的代表。這些邊緣人物不被社會主流關注,但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無處宣洩。
這些邊緣人物可能是農民或者農民工,也可能是各個領域的底層人物。但願他們都有自己的“透明的紅蘿蔔”。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 作者:閱悅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