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技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近日,山東農業大學大四學生不斷收到研究生錄取信息,農學院、植保學院等傳統農科學院更是幾十個宿舍集體“上岸”10号公寓223室4名農學院學生:朱芮娴被保送至北京大學,許佳詣保送中國農業大學,李雪婷保送山東農業大學,張嚴方考取安徽農業大學15号公寓902室的植保學院6名女生:3人分别被保送中國農大、山東大學和山東農大,3人分别考取西南大學和新疆農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農科技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山東農業大學大四學生不斷收到研究生錄取信息,農學院、植保學院等傳統農科學院更是幾十個宿舍集體“上岸”。10号公寓223室4名農學院學生:朱芮娴被保送至北京大學,許佳詣保送中國農業大學,李雪婷保送山東農業大學,張嚴方考取安徽農業大學。15号公寓902室的植保學院6名女生:3人分别被保送中國農大、山東大學和山東農大,3人分别考取西南大學和新疆農大。
同時,就業的學生,也已經通過“就業直通車”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去向,其中不乏國家電網、大北農集團、登海種業等大企業。
根據學生的個人潛質和發展需求,圍繞“學術創新”和“創業就業”兩個方向,通過“課創融合”“科教融合”“專創融合”“産教融合”,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一直是山東農業大學這所百年老校的治學理念和辦學追求。
按需分類培養 搭建特色平台
經過多年探索,山東農大形成了獨特的育人模式和培養特色。山東農大目前擁有14個國家一流專業,10門國家一流課程,這些國家一流專業和課程,幾乎都集中在大農學專業。今年3月,農科專業人才“兩方向、四層次、四融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獲得山東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山東農大堅持“學生中心、志趣發展、耕讀合一”的理念,根據學生個人潛質和發展需求,圍繞“學術創新”和“創業就業”兩個方向,構建了“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拓展實踐”四個層次、逐層遞進的實踐課程體系,設置差異化實踐教學内容。學術創新型人才培養側重科研實訓,實行“兩室三練”,即依托本科教學實驗室和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開展校級、省級和國家級大學生研究項目為主的科學創新能力訓練,以畢業論文和創新項目研究為主的科學創新實踐訓練,以高層次學術人才選拔為目标的創新人才工程訓練,實現了課創融合和科教融合。創業就業型人才培養側重創業實訓,實行“兩地三賽”,即依托校内外實踐教學基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開展實驗技能競賽、專業技能競賽、創業設計競賽,實現了專創融合和産教融合。成果以“兩室兩地”為平台,以“三練三賽”為抓手,通過“四融合”實現學術創新和創業就業型人才培養。
本科生導師制在全校普遍實行,學校為大二學生選配科研指導老師,參加國家、省、學校和學院等不同層面的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鼓勵有科研創新興趣的學生參與科研工作。植保學院近八成學生參加過SRT團隊。學院要求所有SRT項目必須圍繞專業進行,幾乎所有學生都參加過昆蟲創意作品設計大賽、菌物文化創意大賽等專業競賽。第一屆全國大學植物保護專業能力大賽團體特等獎成員何夢君說,SRT項目和各種專業競賽的曆練,讓自己和同學們的專業能力得到了長足進步。
農學院、植保學院等大農科專業普遍實施“四課兩室三訓練”教學模式,打造“基礎實踐課、專業實踐課、綜合實踐課、科研實訓課”四課融通的創新實踐課程體系,營造“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信息化實踐教學環境。對以就業創業為目标的學生,學校出資建立大學生創客中心,讓學生的“金點子”直接應用于實習實踐,轉化成創業産品。農科類專業近五年獲批233項國家級和省級創新項目,組建創新創業團隊392支。
在實驗室和田間學做科研
多年來,山東農大一直引導優秀本科生盡早進入實驗室,在參與中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和研究創新能力,向社會輸送了一批批敢創新、能創新、會創新的學生。
老師們在帶領本科生做科研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大學期間的科研參與經曆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學術科研産生興趣,提高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引導學生走上學術發展道路。學校每年200餘人入選“齊魯學堂”和學校“創新人才工程”。學生深造率連續超50%,最高為72.6%。
在農學院院長孔令讓的課題組裡,一直有本科生參與課題研究。在課題組固定的組會上,他指導本科生閱讀學術文章,引導一些“科研種子”走向學術之路。在小麥授粉、去雄等一系列實驗中,他手把手指導本科生。剛剛從本科生轉為研究生身份的魏新意說,本科幾年的實驗室鍛煉,讓自己養成了做科研求創新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自覺。
以科技創新項目為主的第二課堂,為學生培養科研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涉農專業的學生在科研田、攻關田裡親手種植各類作物并觀察記錄,把課堂相關知識運用到整個實踐過程,把課内教學基地和畢業實習基地變成實踐動手的開闊舞台。
在實踐中了解創業就業
去年10月,山東農大資環學院“金種罩”創業團隊剛剛摘得山東省“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在青年教師劉之廣帶領下,學生團隊研制出了可以用大型機械播種的丸粒化種衣劑,在東營鹽堿地中使用,較傳統包衣種子,每畝可增産41%,經濟效益顯著。
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對接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實踐教學,是山東農大鮮明的辦學特色之一。“實行教學、科研、生産三結合,建立适應經濟建設需要的教學體制”這一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不同層次的實踐環節有機銜接,學生學到了真本事,用人單位歡迎,自己創業的更是成績不俗。
園藝學院2014級果樹學專業的鄧應龍,大學二年級一開始就組建了“一世花開”創業團隊,研究“南花北引”,将家鄉雲南的月季鮮切花品種帶到山東。在教師邢樹堂指導下,他主持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優質月季鮮切花生産銷售與精準扶貧,研發的月季鮮切花品質達到國際标準。他将月季鮮切花技術進行種植推廣,帶動臨沂、日照等地十多個貧困村一千餘人脫貧,農民人均年收入從1000元提高到25000元。
植物保護學院的研究生聶陽,在學校時跟着姜淑霞教授研究蘑菇,畢業後在山東德州夏津縣注冊成立了三生萬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帶領當地貧困戶利用閑置林地種植赤松茸。他們将項目推廣到全國26個省份65市,推廣種植8000多畝,總産值達2億元,累計帶動3000餘戶實現了脫貧。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讓每個學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是山東農大學生培養的不懈追求。
(本報記者 趙秋麗 馮 帆 本報通訊員 翟榮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