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拜山有什麼好玩的東西

拜山有什麼好玩的東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16:55:21

拜山有什麼好玩的東西(給你們科普下拜山)1

清明掃墓粵語為什麼叫拜山?

拜山有什麼好玩的東西(給你們科普下拜山)2

在我國很多地方把清明祭祖稱為“掃墓”或“上墳”,隻有粵人婉稱“拜山”。 也許這不僅是由于 “意頭語”的習俗保留下來的古雅說法,還也是蘊含着我們整個民族對自然界的大好河山崇拜之情。拜山兩廣地區用語,意思是在清明、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的時候,去祭掃祖先的墳墓,是一種祭祀先人的紀念活動。

拜山為的是紀念先人,但不少祭祖的人還有一個念頭,希望得到先人的保佑。是故去拜山時,除了祭奠用品之外,人們還要帶上發糕、爆竹、甘蔗等物,每種東西都有一種象征意義,若果燒爆竹時響亮大聲,就是好意頭。“發糕”固然是發達的意思,至于甘蔗則表示漸入佳境。拜山的人不僅在墳前吃甘蔗,還将蔗渣丢在墳茔裡,據說這樣是祈求子孫昌盛、香燈有人繼承。随着西方思想觀念的影響,不少人以鮮花或花圈拜山,而省去香燭、寶帛等迷信品。

廣州人在外因故吵架而無法解決時,就會說“有咩留返拜山先講啦(有什麼話等到掃墓時再說吧)”.其原意是指拜山時可以随便說話,沒有忌諱,現在引申為不想聽對方說話.另外一個含義是指對方不像在對活人說,而是對死人說的.拜山時在先祖面前多說好話,祖先也不會嫌羅嗦.而平時就好好幹活,不要說那麼多的閑話.而在清明拜山時,在墳前有祖宗作證,隻要不怕祖宗責怪,就可憑良心怎麼說話都行。

廣府人在這上頭更加講究。例如清明節掃墓,嶺北叫上墳,廣府人為了避開“墳”、“墓”二字,婉稱為“拜山”。把掃墓叫做“拜山”顯得更古雅,“山”字的古義之一便作 “墳茔”解,如今風水師仍然稱墓地的坐向為“山向”。

土葬習俗中,靈柩送到墓地後,風水師須用羅盤定出山向,挖好墓穴,擇吉時落葬,死者方能入土為安。 廣府人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内的祖輩,叫“家山”,拜祭家山叫“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叫 “祭祖”、清代廣府地區的小康人家拜山,準備雄雞一隻、豬肉一方、鮮魚一尾 和茶酒若幹等,孝子賢孫來到墓前,把墓道上的雜草除掉,把墳墓打掃幹淨,給墓旁的後土神上一炷香。

然後在墳前宰雞,把雞血滴瀝在墓碑和 冥币上,把雞烹熟,與生肉、生魚放置盤中供于碑前,另斟茶酒各五杯陳列在三牲前面。一應物品布置好後,孝子賢孫三跪九叩,最後由家長朗誦祭文,誦畢把祭文與冥币燒了,衆人離開前還要放一串鞭炮。

财力殷實的人家,還會請一名樂師在拜祭過程中站在一旁吹笛,在 如泣如訴的背景音樂中緬懷先人。 祭祖的盛況遠勝于家祭,合族男丁浩浩蕩蕩,隊伍中趕着幾頭肥豬, 豬的數量按族人多寡而定。

人們來到墳前把豬和雞(僅限一隻)宰了,把豬血與雞血調和灑遍列祖列宗的墓碑,然後把雞烹熟,和豬、魚一道供在墳前,拜祭儀式與家祭同。祭祖的壓軸節目是“分胙”(胙,音zu6,古代祭祀時供的肉),廣府人 叫“太公分豬肉”。

後來,廣府人祭祖不用活豬而用燒豬,因此“太公分豬肉”又生出一個新的版本叫“太公分燒肉”。由于用燒豬代替了活豬,祭祖時一隻雄雞的鮮血不夠用,廣府人又變通為用朱砂調和蛋清或桐油重描碑文。

這個習俗流傳至今,紅漆與燒乳豬、雞和魚一道成為拜山必備的物品(聶巨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