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情境的優缺點

情境的優缺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8:12:48

情境的優缺點?随着學習科學研究的進展,教育界已經普遍意識到“多、快、好、省”地學習知識并不意味着高效、有深度的學習,知識的獲得、思維的培養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環境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因此,“情境”這一概念逐漸被引入教育教學并得到廣泛應用,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情境的優缺點?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情境的優缺點(情境的三種層次)1

情境的優缺點

随着學習科學研究的進展,教育界已經普遍意識到“多、快、好、省”地學習知識并不意味着高效、有深度的學習,知識的獲得、思維的培養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環境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因此,“情境”這一概念逐漸被引入教育教學并得到廣泛應用。

普通高中課程标準修訂後,各學科高度重視情境的作用,包括最抽象的數學學科也提倡“創設合适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把握數學内容的本質”。

創設情境首先是為了讓學生的情感與學習内容産生共鳴。例如,有教師帶着學生讀《傅雷家書》,提出了一個研讨問題:探尋我們的“交友之道”。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在你的人生經曆中,與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訴求敗給了不可名狀的“不好意思”。同學年少,需要消除隔閡;暢想未來,需要繪制藍圖。你是否要與誰說說話?請給“他”寫一封信。青春期的學生關注自我、關注與他人的交往,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問題與自身成長密切相關,更容易與《傅雷家書》“對話”。

的确,如果我們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信心等問題擱置起來,剩下的隻有效率、效果,學生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但是,以往教學中普遍采用的“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有時隻是把情境當成了教學處理的一個環節,機械地接受學習加裹情境的“糖衣”,情境隻起到導入作用,更極端的做法是導入情境與接下來的學習内容毫無關聯。為此,我們要考慮情境的第二層作用,營造真實的學習環境。所謂“真實”是将學習内容、學習方式與自我成長、社會發展緊密關聯。學習者隻有将學科知識與自己的經驗辨析、與外界交互并積極将學習内容遷移運用,才能體現學科在個人發展方面的奠基作用。

上述案例中的教師進一步要求:這封信不少于1000字。在寫信過程中要了解《傅雷家書》書信體文章的特點;明确寫作目的和讀者定位,把握自己的性格特點和理想,以交往和成長為中心,注意行文層次;需要至少引用2-3處從閱讀中收獲的觀點或看法。這樣的設計将文體知識、寫作知識、主題内容和情境創設有機整合,情境中的問題提供了學生理解學習内容的關鍵點,也增強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

“學而時習之”的“習”,不隻是練習,更是實踐。有效的情境創設包括重要的學習内容,也包括學習内容與實踐的一體化。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學可以從知識本位再往前走一步,走向融合知識的情境創設,進而引導學生經曆知識發現的過程,在問題解決中自然習得知識。

對于複雜概念的深層理解,尤其是到了高中學科知識難度陡增的時候,有效的學習需要更加系統的設計。這時,我們要考慮情境的第三層作用:将學科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

一般我們說的知識是系統化的,學科知識的結構、體系是數百年人們認知的結果,是專家型的知識,我們把知識體系分解後當成學習起點呈現給學生,抽離掉了知識結構形成的過程,灌輸與訓練在教學中短時間看似最有效,其實不然。高中課改更強調學科的育人價值,學科知識并不是學習的終點,也并不等于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教師應該将學科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對知識進行“解碼”,重建知識産生的情境,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自己建立對于知識的結構化認知。

此時的情境創設已不同于以往的情境導入,而是站在課程的視角理解“情境”,從教學環節走向整體的、綜合化的學習任務設計。若教師僅僅聚焦某個知識點,将“情境”理解為用講故事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看起來活躍了課堂,但學生隻是獲得了零散的知識點,不一定能夠建立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

整體化的情境創設要求教師具備全局眼光,依據課程标準、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創設基于開放問題、複雜需求的情境,并以單元的形式統整學科内容,考慮前後課時之間的關聯、不同課時在單元中的作用,着眼于知識的育人價值,着眼于通過知識學習在學生身上能夠留下來的東西,這種留下來的東西才是真正的素養。

情境的三種“層次”并非割裂,這裡隻是針對實際教學中對情境的不同操作而做的概括。教學中創設情境實質上是對學科本質的理解。人是個性化的,也是社會化的,從情境出發,進而在經驗、社區以及文化的環境中實現教學轉向,這是更為迫切、深遠的研究課題。

(作者系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教育部高中語文課程标準修訂組核心成員)

《中國教師報》2018年03月14日第7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