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北京義務教育課程設置

北京義務教育課程設置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8 21:29:30

近日,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辦法》詳細制定了義務教育課程類别、科目設置和教學時間等重要内容,并于2022—2023學年度開始施行。小編整理出其中的重點内容,一起來看~

北京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公布)1

北京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公布)2

北京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公布)3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表

北京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公布)4

以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全文内容,請上滑查看↑↑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

義務教育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的所有适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旨在保障每位适齡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提高國民素質。義務教育課程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反映時代特征,體現中國特色,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奠定人才基礎。

按照教育部要求,為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統籌規劃、科學規範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特制定本辦法。

一、培養目标

義務教育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有理想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産黨,學習偉大建黨精神。努力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領會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懂得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道理,初步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明确人生發展方向,追求美好生活,能夠将個人追求融入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之中。

(二)有本領

樂學善學,勤于思考,保持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掌握适應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具有學會學習的能力。樂于提問,敢于質疑,學會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有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自理自立,熱愛勞動,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強身健體,健全人格,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識和适合自身的運動技能,樹立生命安全與健康意識,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具有抗挫折能力與自我保護能力。向善尚美,富于想象,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初步的藝術鑒賞、表現能力。學會交往,善于溝通,具有基本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

(三)有擔當

堅毅勇敢,自信自強,勤勞節儉,保持奮鬥進取的精神狀态。誠實守信,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具有社會主義民主觀念與法治意識。孝親敬長,團結友愛,熱心公益,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積極為社會作力所能及的貢獻。熱愛自然,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珍愛生命,樹立公共衛生意識與生态文明觀念。具有維護民族團結,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的意識。關心時事,熱愛和平,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初步具有國際視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育人為本。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入推進“五育”并舉,面向全體學生,打好發展基礎。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加強正确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發展需求,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二)堅持統籌規劃。一體化設計義務教育階段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統籌協調各實施環節,保障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整體、一緻、協調。全面落實國家課程,積極建設地方課程,嚴格規範校本課程。系統構建學校課程,加強學段銜接,學科配合,課内外學習有機融合。

(三)堅持創新引領。立足具有首都特點、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鞏固北京課程改革和“雙減”工作成效,增強學校辦學活力。探索全員、全學科、全過程育人路徑,推進育人方式創新,全面促進提質增效。

三、課程設置

(一)課程類别

義務教育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類。以國家課程為主體,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補充。

國家課程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開發、設置。所有學生必須按規定修習。

地方課程由市教委統籌規劃,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開發,在全市部分年級開設,強化實踐性、體驗性、選擇性。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北京豐富的科技、文化、教育等資源,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資源,服務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建設,促進學生認識家鄉,涵養家國情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綜合素質,提高創新能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創新、學習科學、學科學法、媒介素養、國際理解、體育、美育等内容。

校本課程由學校組織開發,向區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要立足學校辦學傳統和培養目标,發揮特色教育教學資源優勢,以多種課程形态服務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原則上由學生自主選擇。

(二)科目設置

義務教育課程九年一貫設置,按“六三”學制或“五四”學制安排。

國家課程設置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曆史、地理、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科技、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等,有關科目開設要求如下。

曆史、地理在初中階段開設,實行“五四”學制的學校,可從六年級開設地理。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起始年級為一年級。一至二年級使用地方課程學時,以聽說為主。初中階段開設外語,可在英語、日語、俄語等語種中任選一種。

科學在一至九年級開設(初中階段分科開設物理、化學、生物學)。

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級獨立開設。

體育與健康在一至九年級開設,每天1學時,每學期至少安排室内課4學時。優先統籌使用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不足的在學校兩周機動時間安排。

書法在三至六年級開設,每周1學時。

藝術在一至九年級開設,其中一至二年級包括唱遊·音樂、造型·美術;三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融入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相關内容;八至九年級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等,學生至少選擇兩項學習。構建以藝術課程為主體的美育一體化課程體系,小學高年級學段開始學習藝術史教育内容。

勞動在一至九年級開設,每周1學時。

綜合實踐活動在一至九年級開設,側重跨學科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每周1學時,可統籌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學校要充分發揮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建設經驗,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各門課程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學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專題教育融合到相關科目中,以滲透為主。

班團隊活動在一至九年級開展,每周不少于1學時,内容由學校安排。

(三)教學時間

每學年共39周。一至八年級新授課時間35周,複習考試時間2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九年級新授課時間33周,第一學期複習考試時間1周,第二學期畢業複習考試時間3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合理安排學校作息時間,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不早于8:20,中學不早于8:00。

一至二年級每周26學時,三至六年級每周30學時,七至九年級每周34學時。小學每學時按40分鐘計算,初中每學時按45分鐘計算。學校可以各年級周學時總時長為依據,根據學科特點、課程内容需要開展長短課。堅持零起點教學,加強幼小銜接,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發展需要,合理設計課程。

四、課程标準落實與教材使用

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标準,依據課程标準規定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标、核心素養、課程内容、學業質量标準和課程實施等具體要求,研制各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嚴格依據國家課程标準,做好課程标準、教材、教學系統培訓。

按規定做好國家課程舊教材過渡和新教材選用。整體規劃教輔資料選用和課外讀物審核,做好一二年級英語、信息科技、勞動等課程資源建設,充分發揮地方課程教材育人價值和對國家教材的補充作用。

五、課程實施要求

(一)科學規劃課程實施

各區要準确落實國家課程要求,結合實際合理安排地方課程,嚴格管理校本課程,科學制訂本區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并報市教委備案。學校要立足實際制訂學校課程實施方案,注重課程整體規劃,做好各門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安排。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報區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二)嚴格落實課程實施要求

各區和學校要加強課程管理,開齊開足開好各類課程,不得随意增加或減少課程門類。嚴格按照課程标準開展教學,堅持把教材作為學校教學的基本依據,落實義務教育教學基本要求、基本規範和基本規程,合理安排教學計劃。

(三)持續深化教學改革

堅持素養導向。圍繞“為什麼教”和“為誰教”,深刻理解課程育人價值,落實育人為本理念。準确把握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明确教學内容和教學活動的素養要求,培養學生正确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設定教學目标,改革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

強化學科實踐。注重“做中學”,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加強知識學習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系,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推進綜合學習。整體理解與把握學習目标,注重知識學習與價值教育有機融合,發揮每一個教學活動多方面的育人價值。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的内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

落實因材施教。創設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開展差異化教學,加強個别化指導,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引導學生明确目标、自主規劃與自我監控,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發揮新技術的優勢,探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服務個性化學習。

積極探索互聯網 基礎教育新模式,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空中課堂、雙師課堂和融合課堂建設,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拓展課堂教學邊界,提升教學水平。

(四)強化專業支持

紮實組織三級培訓。着力加強對課程整體育人、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标準等重難點的培訓。

加強教科研指導。完善三級教研,搭建教研大平台,建立教研、培訓、教學數據庫,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全面提高教研質量。市級教科研部門要圍繞核心素養、課程标準、課堂教學内容方法等開展教學研究指導。各區教研部門要将工作重心落實在教育教學一線,形成在課程目标引領下的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格局。

(五)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全面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求,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着力推進評價觀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試評價質量。

更新教育評價觀念。強化素養導向,注重對正确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考查,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倡導評價促進學習的理念,注重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導學生合理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嚴格遵守評價的倫理規範,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自尊心。

提升考試評價質量。全面推進基于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強化考試評價與課程标準、教學的一緻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增強日常考試評價的育人意識,注重伴随教學過程開展評價,捕捉學生有價值的表現,因時因事因人選擇評價方式和手段,增強評價的适宜性、有效性。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增強針對性,豐富類型,合理安排難度,有效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優化試題結構,增強試題的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提高試題信度與效度。

(六)健全實施機制

市教委統籌規劃全市課程實施安排,各區要系統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依據學校辦學情況合理賦予課程自主權,确保課程方案平穩有序落實。學校要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健全課程建設與實施機制,提升課程實施能力。

開展課程實施監測和督導。市級采取多種方式開展監測,關注學生成長發展情況。開展課程實施督導,對義務教育課程保障、學校課程開設和教材使用情況進行督導,把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作為評價課程實施質量的參考指标,強化反饋指導,确保新課程落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