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由文學作品翻拍來的電影或電視劇都要遭受原著黨火眼金睛的檢驗,筆者認為,完全還原書中的一切是不大現實的,但這其中的差别不能太大,否則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人物形象的塑造與主題深刻度的表達!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與原著之間比較重要的區别點有多少吧!體系龐大,劇情複雜,難免疏漏之處,還望不吝指出。
1、佩妮姨媽的小過往
書中對佩妮姨媽與魔法世界的一點小過往未曾展現,佩妮姨媽也是一個傲嬌的人兒啊,居然曾有過向鄧布利多寫信請求去霍格沃茨上學的舉動!然而此舉失敗的她開啟了對魔法世界的憎惡模式,認為擁有魔法能力的人都是“怪胎”,更是百般阻撓哈利與魔法有涉。這一點缺失使得佩妮姨媽的人物形象幹癟了許多。
2、赫敏的“S.P.E.W”事業(家養小精靈權益促進協會)
這是較能展現赫敏性格的一個小情節,赫敏認為家養小精靈無報酬地為巫師工作是相當不人道的,就開始了對它們的解放事業,處處受阻仍不懈怠,為此,還到學校廚房對家養小精靈們進行遊說,在格蘭芬多公休室散落羊毛帽子等。在電影中,這一情節被剪除了。
3、格林德沃對鄧布利多的保護
書裡面,格林德沃對老鄧是懷着一腔深沉愛意的,面對前來探尋老魔杖消息的伏地魔,他一臉不屑,熱嘲冷諷,和鄧布利多一樣以“湯姆”稱之,至死都絲毫沒有透漏老魔杖的去處。這是對鄧布利多的保護啊,更顯示了他在精神層面跟老鄧是其實相通的。伏地魔這一個發狂的後生,哪怕有再高明的魔法能力,在如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這樣的人眼裡,也是可笑并可嘲的。“有些事你永遠都不會懂的”,伏地魔不會懂什麼?“你和他不一樣 ,伏地魔不懂得愛 ,也不相信愛的力量遠遠勝過他所堅信的黑魔法 ”這是當年鄧布利多校長說給哈利的話。那些詹姆夫婦可以為了哈利做的事情,格林德沃為了鄧布利多也可以。而在電影裡,格林德沃的人物形象被進行了嚴重的扭曲,面帶奸笑,很快滴告訴了伏地魔老魔杖在哪裡,沒愛了哦!真不知道《神奇動物在哪裡》電影裡會怎麼圓這個窟窿,這是惹哈迷們诟病最多的一個地方。
4、皮皮鬼角色的缺失
書裡的皮皮鬼是熱鬧搞笑和搗蛋擔當,作為緊張情節的調劑,還是比較成功的。電影裡缺失了這一角色,影響并不是十分大。
5、伯莎·喬金斯、家養小精靈閃閃的缺失
這兩個角色都出現在第四部,伯莎·喬金斯是魔法部的女員工,在去往國外度假的過程中失蹤了。其實呢,我們知道,她是被伏地魔與蟲尾巴主仆二人殺害了,并從中得知了三強争霸賽的消息,由此,計劃了第四部的整個陰謀。家養小精靈閃閃是巴蒂克勞奇家的小精靈,負責照顧從阿茲卡班逃出的小巴蒂,但因出了差錯而被趕走,這個角色在第四部末尾講述了巴蒂克勞奇一家的家庭悲劇,成功而忙碌的父親,失敗的教育,誤入歧途的兒子,愛子心切的母親……,能夠使得整個劇更富于教育意義。但電影時限所緻,并未有閃閃這個角色出現。許多哈迷在論壇表示,哈利波特系列還是拍成電視劇比較好,仔仔細細地拍,出個幾百集,筆者也有同感,電影裡太多情節的剪除讓原著黨們感覺甚是可惜。
6、鄧布利多給哈利開小竈
第五部書末尾,哈利知道了預言——自己與伏地魔兩個不能同時活着,而後在第六部,鄧布利多開始正式給哈利開小竈——通過冥想盆裡的記憶了解伏地魔的過去。這一部分在電影裡有所展現,但不完備,隻展現了鄧布利多第一次在孤兒院見到伏地魔的記憶以及斯拉格霍恩篡改的有關魂器的記憶,其中,書裡還另有一段關于湯姆裡德爾與梅洛普的故事(伏地魔的父母),以及一位魔法部執法員對岡特家族的記憶。
7、伏地魔與哈利的貼身肉搏戲份
最後一部電影裡,無端多出了這麼一段戲,伏地魔與哈利連魔杖都不用了,直接開始掄巴掌、跳懸崖,這麼折騰了許久後,從好高好高的高處摔下來,又摸索到各自的魔杖,才以一聲“除你武器”和“阿瓦達索命”結束了戰鬥。私以為這裡的格鬥形式可以變一變,大家畢竟是巫師嘛。書裡寫得比較幹脆利落,多對話少動作設計,也許不太符合電影這種形式對畫面感的要求,但在語言裡,有更動人的東西存在。
8、斯内普勇護鐵三角
這是第三部電影裡的亮點,當時被忽略的一個細節。從尖叫棚屋出來準備回城堡把蟲尾巴交給攝魂怪的一群人沒想到逢上了月圓之夜,盧平見了圓月後開始變狼人,嗷嗷地叫着,情勢略控制不住之際,原本暈倒在一遍的西弗勒斯斯内普醒來了,第一句話是“波特,你在這裡”,之後就把三個孩子護在了身後。這是書裡沒有的細節,卻加得很有創意。無數人看完了第七部書得知教授的卧底身份後翻出這一幕,感慨無限。
小夥伴們還認為哪些區别點是比較重要的,可以列出來分享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