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厭學的學校?孩子厭學,不想讀書這些現象一直困擾着家長,俗話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我們找到問題的關鍵,用心去做,就會有好的結果,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教育小孩厭學的學校?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孩子厭學,不想讀書這些現象一直困擾着家長,俗話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我們找到問題的關鍵,用心去做,就會有好的結果。
下面我們結合不同情況的孩子進行分析:
第一種情況:成績退步 不想上學的女生
老師這邊電話一接通,那頭就傳來一位母親焦慮的聲音:“老師,你說我女兒是不是有心理問題,還是故意逃避上學啊?開學3天,就隻去了學校一天。”原來,她的女兒現在讀初二,初二上半學期還是年級前50名的好學生,一次考試掉到了100名外後,學習就變得非常不主動,寫作業時經常發脾氣,偶爾還請假不上學。剛開始,母親考慮到女兒的情緒問題,同意她請假。可是,新學期開始後,孩子就接連請假不上學。這位母親再也坐不住了,打來電話求助。
第二種情況:迷上遊戲 結交損友的男生
“叮鈴鈴……”随着鈴聲響起,電話中一位媽媽抽泣着說:“老師,你可以幫幫我、幫幫我孩子嗎?”來電者是一位初二男生的母親。原來要開學了,讀初二的兒子突然感到頭暈、胃痛,說不想去上學。這位母親說,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她在管,孩子的爸爸忙于工作,每天早出晚歸,根本無暇管教孩子。
這個寒假,孩子多數時間在玩遊戲,還結交了一些社會上的朋友,成天跟他們混在一起。開學前兩天才急急忙忙趕寒假作業,一直寫到開學前一天晚上還沒完成。想到開學要交作業,孩子就不想上學了。
結合兩個不同情況的孩子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一、環境原因
有的孩子因為在學校受到欺負,或者被同學恥笑過,不願意去上學;有的高中生因為剛進入新學校,無法迅速在新環境中交到新朋友,适應不了高中繁重的課業負擔,或者不習慣集體生活,不知如何面對集體生活中的沖突,導緻他們戀家而出現返校上課困難的現象。
二、孩子個性原因
有的孩子因為學習成績退步,或者自我要求比較高,學習壓力大,害怕考試失敗;或者因為性格内向、不善言辭,無法交到好朋友,在學校裡不開心就想躲在家裡。通常這些孩子心理耐挫力比較差, 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選擇退縮。
三、孩子學習成績退步或者學習壓力大,導緻自信心不足
通常我們會以為不願意上學的一定是成績不好的孩子,而成績不錯的孩子居然也不願意上學,做父母的就難以理解、接受了。常見原因是這些孩子或者由于學習成績下降,或者由于學習有壓力,因此害怕考試、害怕失敗,從而選擇逃避的行為。
四、孩子沉迷于網絡世界
孩子沉迷于網絡遊戲,并樂在其中,而通常與之相伴的是親子關系不佳,孩子學業不如意。這些孩子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在家庭中也感受不到溫暖,而在虛拟的網絡世界裡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找到原因我們就能總結對應措施:
一、多與孩子溝通,深入了解孩子所想。接納孩子暫時的逃避行為和恐懼、焦慮等情緒,讓孩子敞開心扉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作任何評判,以便了解其背後真實的動機和遇到的困難。争取召開家庭成員會議,就孩子上學問題達成共識,對幹擾孩子上學的問題一一解決。
二、制止影響孩子學習的不好的娛樂資源。如果不去上學,可以在家看電視、玩遊戲,那還有幾個孩子願意去上學呢?所以,要想孩子回歸課堂,必須要暫時禁止這些玩樂資源,或者是有條件、有限制地進行開放。
三、聯合學校,充分利用好老師和同學的作用。争取學校尤其是班主任的支持,可以跟學校和班主任進行積極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或協助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如果孩子請假在家,在身體許可的條件下要堅持自學,或請老師、玩的好的同學、朋友補課,以免功課落下太多。聯合多方力量,幫助孩子重返校園。
四、父母要引起重視,形成統一戰線。嘗試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樹立父母的權威,訂立家庭規則,不給孩子的退縮行為以退路。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厭學、辍學的問題,或親子沖突嚴重的,家長可以到專業心理機構做家庭輔導,或聯系學校心理老師尋求幫助。最後,隻要家長不放棄,就能拯救孩子。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要正确引導教育孩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