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人力資源網站上,我看到這樣一條熱議話題,在職場你敢到點就下班嗎?評論區的網友們觀點各不相同:
“下班前盡量把手頭上的工作做完再走。”
“我,到點上班,到點下班。”
“等老闆走了,我再走吧。”
……
那麼,身在職場圈中的你敢不敢到點就下班呢?
敢到點就下班
1.有敢于下班的“勇氣”
2022年,第一批00後正式步入社會,短短數月,“整頓職場”已經成為00後的專屬标簽。
我曾在HR朋友口中聽到過這樣的事例:00後小李每天準時上下班,某天,主管告訴她踩點上下班不好,領導和其他人還沒走呢。小李直接甩下一句“别人走沒走和我有什麼關系”,便離開了。
有些人會說00後沒禮貌,但我想他們身上有我們沒有的勇氣,他們面對上司不恭維、不畏懼,敢于表達自己,更敢于到點下班。
2.有敢于下班的“底氣”
在工作時間拒絕摸魚,把有限的工作時間用到刀刃上,高質量完成工作任務。這時下班時間到了,工作任務也完成了,到點下班豈不是在情理之中。
3.有敢于下班的“硬氣”
朋友歡歡說,每次加班問老闆能不能有加班費,老闆就開始灌雞湯畫大餅,說你這屬于自願加班呀,公司是6點下班也沒強迫你在這裡加班呀,而且你還年輕嘛,要多積累經驗,和公司一起進步成長,未來不容小觑。歡歡心想,加班又不給工資,到點就走怎麼了,不行就去仲裁!
歡歡敢于到點下班,離不開他知法懂法的“硬氣”。
不敢到點就下班
1.“等有人走了,我再走”
下班時間是樂樂内心戲特别豐富的時刻,工作都已經做好了,但奈何辦公室裡小夥伴們紋絲不動,樂樂也不敢先有動作,隻好等一等,等到有人起身,默默竊喜,再慢悠悠地收拾東西。
“等有人走了,我再走”的這種心理,在新人時期更為常見,萌新們一般内心翻江倒海,但由于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還不熟悉,不敢到點就下班。
2.“等老闆走了,我再走”
到了下班時間,辦公室裡老闆在打電話,辦公室外同事們配合表演,每個人表面忙碌,心裡都在想“等老闆走了我再走吧”,擔心其他人沒走自己走了,老闆會不會認為自己工作不積極。因此,有時隻好随波逐流做個“演員”,不敢到點就走。
從HR的視角看:
業績是衡量員工績效的唯一标準
年初,鵝廠應屆生加班事件中,騰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黃鐵鳴做出回應:絕不會僅僅是根據工作時長就來判斷一個人的工作表現好壞或者績效排名。
沒錯,從HR及公司層面視角看,不應該以工作時長來衡量員工工作是否積極與到位。
1.預防為了加班而加班
在職場,很多企業會把考勤作為檢驗工作積極性的唯一标準。這樣的神操作其實很不公平,有些人看起來從來不加班,但周末都在思考工作,有些人每天在加班,但他其實是把1小時能完成的工作,故意擴大到了3小時。
考勤隻是一種紀律行為,沒有哪個公司通過監督考勤表做大做強吧?偶爾的加班很正常,但要拒絕形式主義的加班,做完工作且到了下班時間還不走而開始投入“表演”,這不僅在消耗自己,也在傷害他人。
加班≠能力強≠有擔當≠會升職,因此,如果員工存在經常加班行為,管理者與HR應該查看員工的工作中某個環節是否出錯,其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或者僅僅是為了加班而加班。
2.看重功勞而不是苦勞
對一個公司而言,看重的永遠是做出的成績。HR在績效考核中應以“結果導向 鼓勵過程”為原則,即獎賞功勞,勉勵苦勞。把錢給到業績,把鼓勵給到努力,以減少内卷、曬加班與躺平帶來的内耗。
我相信,是不是準點下班,從來不會是決定你職場的關鍵因素,工作業績才是你在職場上走得更遠的通行證。
3.建設符合企業與員工的文化土壤
公司企業文化,一方面是由老闆行為風格決定的,HR往往是這一風格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另一方面,HR需要持續思考企業文化與長期發展的适配性問題,輔助老闆共同建設符合企業與員工長遠發展的文化土壤。
最後,留言說說:職場中的你敢不敢到點就下班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