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常用骈偶成語彙總

常用骈偶成語彙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5 09:15:42

常用骈偶成語彙總?【成語】:韋編三絕【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常用骈偶成語彙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常用骈偶成語彙總(每日成語韋編三絕)1

常用骈偶成語彙總

【成語】:韋編三絕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近義詞】:懸梁刺股 三絕韋編 牛角挂書

【反義詞】:偶一為之

【例句】:對于讀書,他有着極高的興趣,非得韋編三絕,完全讀懂,方肯罷休。

【成語故事】:

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孔子的父親是個地位不高的武官。在孔子三歲的時候就死了父親,他母隻好帶着他搬到曲阜住下來,把他撫養成人。據說他從小很愛學禮節,沒有事兒,就擺上小盆小盤什麼的,去學大人祭天祭祖的樣子。

孔子年輕時候,讀書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禮作樂的周公,對古禮特别熟悉。當時讀書人應當學的“六藝”,也就是禮節、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比較精通。他辦事認真。開頭他當過管理倉庫的小吏,物資從來沒有缺少;後來又當管理牧業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沒到三十歲,名聲就漸漸大了起來。

孔子在魯國擔任司寇一職,但是看不慣魯定公整天不理國家政事,于是就辭官離開魯國,帶着一批學生周遊列國,他先後到過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在列國奔波了七八年,并一路向列國推說仁的政治主張。可是,那個時候,大國都忙于争霸的戰争,小國都面臨着被并吞的危險,整個社會正在發生變革。這些國家的國君沒有一個采納了孔子宣傳的政治主張。

最後,孔子回到魯國,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孔子在晚年還整理了幾種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詩經》、《尚書》、等,并把魯國史官所記的《春秋》加以删改,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曆史著作。在認識論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主張。他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門下弟子有上千人。自漢代以後孔子的學說成為了兩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在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幹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隻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着,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根據孔子苦讀《周易》的故事,後人引申出“韋編三絕”這句成語。形容勤奮讀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