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鄉村振興局談經濟工作

鄉村振興局談經濟工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8 21:13:43

鄉村振興局談經濟工作(從雞毛換糖到人均年收入4萬元)1

何斯路村的村莊風景。 義烏市城西街道辦事處 攝

何斯路村的村莊風景。 義烏市城西街道辦事處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電 (高琰瑭)義烏,自古以來算不上什麼富庶之地。和東北富饒的黑土地不同,這裡多山而土地貧瘠,難以耕種。但正是這樣的水土,培養出了一批批吃苦耐勞、什麼都願意幹的義烏人。

這裡流傳着“雞毛換糖”的故事。走街串巷的貨郎,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水,用糖果、針線、紐扣等小商品,換取居民家中的廢雞毛,制作雞毛撣子獲取微利,或用作農田所需的肥料。

一把雞毛一把糖,就這麼慢慢哺育出了一個小商品的集散市場,也逐漸發展出了這裡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義烏經驗”。

鄉村振興局談經濟工作(從雞毛換糖到人均年收入4萬元)2

何斯路村的村莊風景。 義烏市城西街道辦事處 攝

何斯路村:“燕子坳”裡飛出金鳳凰

從義烏城西出發,驅車向西15公裡,就來到了何斯路村。這裡曾是座貧窮的小山村。村民們靠山吃山,生活十分困頓。

“過去村子裡面,最常聽到的聲音就是狗叫,最熱鬧的時候就是辦喪事。”何斯路村黨支部書記何允輝介紹,原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村子裡留下的隻有七八十歲的老年人,隻在村裡有人去世時,年輕人們才會回來一趟。

到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從2008年到2018年,十年時間裡,這裡居民的人均純收入從4584元上漲到43580元,增加了近十倍,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更是達到了49800元。随着收入的增加,這裡的人口,也從2008年的908人增加到了如今的1166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留在村子裡,留在何斯路。

這一轉變,始于發展薰衣草特色産業。當初的何斯路既沒有發展其他産業的基礎,也沒有很好的經濟支撐,将薰衣草作為何斯路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既是出于無奈,也是出于對現實的思考。

經過了幾年的試種、引種,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義烏的普羅旺斯”,每年薰衣草盛開的季節都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而這裡薰衣草的衍生産品已經開發到了第二代,廣受遊人好評。

而帶動村民真正富裕起來的,還是精神文明建設。“一個村支書最大的成就,是化解矛盾。”何允輝表示,隻有真正讓村民們的思想發生轉變,才能建設好一座文明的村莊,實現鄉村振興。

于是,就有了“功德銀行”,其做法是為每家每戶設立一個功德賬号,将好人好事全部記錄在冊,以賦分的形式進行評價,并定期進行公布,對積分領先的個人或家庭予以獎勵。

創辦十一年間,這座“銀行”已經記錄好人好事45000餘件,憑借功德銀行,村民們不僅獲得了思想的轉變,更獲得了銀行的全村授信。這一模式也被陝西、河北、福建等十幾個省市拿去複制模仿。

鄉村振興局談經濟工作(從雞毛換糖到人均年收入4萬元)3

分水塘村村莊一角。 高琰瑭 攝

分水塘村:味道“有點甜”

分水塘村距義烏城區約10公裡,這裡也是陳望道的故鄉。1920年,在分水塘村裡的自家柴棚裡,陳望道翻譯了一部“改變19世紀以後人類曆史”的經典著作——《共産黨宣言》。其中,在翻譯的過程中,陳望道吃粽子時誤把墨汁當成紅糖沾着吃的經曆,更是最終傳為了一段佳話。

現在,這裡已經被打造成為一座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後榮獲浙江省紅色旅遊教育基地、浙江省2A級景區村、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示範村和浙江省主題黨日活動基地等稱号。過去的危房舊房被拆除,換上了粉刷一新的新房。而陳望道的故居也被保護起來,以供遊人參觀。

2018年,分水塘村共接待遊客986批次、10.5萬人次,招引義新歐進口商品直銷中心、名特優新農産品館、非遺義烏麻糖等一批項目,過去的“雞毛換糖”,現在則變成了村民用村裡的瓜果蔬菜,換取世界各地搭乘中歐班列而來的進口商品。今年,受疫情影響,分水塘村自3月份開始陸續接待考察團隊,6月全面開放。截至目前,已接待參觀團隊689批次,17440人次;散客32139人次。

七一村:觀光農業實現集體增收

七一村,這個與黨的生日同名的村莊,全村共有農戶634戶,本地人口1462人,外來建設者8200多人,占村子的大多數。

為了創收,這裡發展起了農村集體經濟,讓全體村民以土地入股參股,實行年終分紅。以村級集體經濟為主體,這裡投資260萬元,建起了東河綜合市場、沿街店鋪等市場,此外,還建立起了獨有特色的生态園。僅2019年,生态園就接待了遊客34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667萬元。

借由農村集體經濟,這裡實現了“富起來”。在經曆了舊村改造後,如今的七一村,幢幢花園式的洋房,一排連着一排,村容村貌大變樣。目前,該村集體資産8.9億元,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50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6萬元。這裡走出了一條黨建強、發展強、民生優、生态美的綠色發展道路。

窮則思變。在義烏這個地方更是如此。當這裡的村子面臨困頓的生活的時候,憑着當年“雞毛換糖”的韌勁,它們各自闖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未來,相信這些義烏人,還會以同樣的拼勁,走得更久,更遠。(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