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處無芳草”是現代人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它通常用來指男女之間可選擇的機會很多,沒有必要死守着一人到天荒地老,于是後人自然而然給這句話接了個下聯,“何必單戀一枝花”。當然,它不僅僅有這一種意思,往寬泛了來說,又指大千世界的機會很多,不要過分專注于某件不值得的事,從而忽視了其他珍貴的東西。但是,縱然這句話耳熟能詳,可你知道這句話真正的出處嗎?
蘇轼的《蝶戀花 春景》是他十分著名的一首詞,具體創作年份不可考,有人說是在密州所作,有人說是谪嶺南時期的作品,也就是在惠州所作,當然了,還有人說是貶谪黃州時所作。不過創作時期其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首詞的本身價值,哪怕它僅僅是寫春光,我們也能從中收獲風景之外的東西。
《蝶戀花 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花兒落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翔,青綠的河流圍繞着村落人家。枝上的柳絮被風吹得越來越少,天涯海角,世界之大,何處沒有芳草呢?圍牆裡的少女蕩着秋千大笑,圍牆外的行人聽到佳人的笑聲感到愉悅,但過了會兒,笑聲就散了,慢慢的聽不見了,這讓行人感到十分怅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牆裡少女的無情傷害了。
蘇轼這首詞上阕寫景,暮春時節,百花凋零,開始結起果子來,燕子随處可見,山村周邊的河流依舊清澈動人,春風吹盡,柳絮也越來越少。從“花褪殘紅”可看出,詩人對于春天的消逝是惋惜與傷感的,但别樣的綠色又将暮春增添了一番生機,所以哪怕柳絮被風吹的越來越少,那無處不在的芳草又别有一番意境。蘇轼這首詞是婉約的,明明是傷春的節奏,奈何蘇東坡總是豁達而樂觀的,這就使得哪怕詩人是在感傷,我們也能從中讀出自我排解的意味。
到了下阕,詩人短短幾句,勾勒的卻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故事。一個嬌俏的少女在院子裡蕩秋千,院牆外的小道上有行人路過,少女因為開心而放肆大笑,銀鈴般的笑聲透過圍牆傳進路人的耳朵裡,路人被笑聲吸引,駐足不前,可不一會兒,少女似是笑夠了,于是再沒有動人的笑聲穿出去了,這讓被笑聲吸引的路人感到怅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傷害了一般。
後人之所以将“天涯何處無芳草”用來比作男女之間的那點事兒,大概與這段故事有些許關系吧,但蘇轼寫詞,一字一句定不止是表面的東西,其中延伸的必是他人生深刻的思考。牆内的少女蕩着秋千都能如此歡樂,不會為暮春傷懷,可見年少單純不知事,她不會知道牆外有行人曾為了她的笑聲駐足,她沒有煩惱,沒心沒肺,可不是詩人說的“無情”?而牆外的行人,本就是匆匆路過,卻為了那美好的笑聲而怅然,這不僅僅是單純的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蘇轼的格局定是宏大的,所以這裡,詩人感懷的情感也是複雜多樣的,如行人的思鄉之情,如對年輕的向往之情,還有對自己行色匆匆的人生之感懷,或許還有更多,所以說行人是“多情”的,而這多情的行人何嘗不是蘇轼自己呢?
有個成語叫做傷春悲秋,可見暮春着實讓人傷感,百花凋敝,仿佛人世間都少了那些許色彩,縱然燕子猶在,可柳絮也漸漸稀少。詩人本是傷春,時光易逝,孤獨惆怅,可哪怕一人身處異鄉,悲傷難奈,卻始終對美好的事物有着發自内心的追求,所以縱然春光不在,他依舊可以看到圍繞着村莊的清澈河流,依舊能夠在碧綠的芳草中尋找到生機。但終究缺少點什麼,這種缺失讓蘇轼也感到無望,以至于内心的抑郁無處排解。
詩人上阕寫春景,寫芳草,下阕寫行人,寫姑娘,隐含的都是自己内心的追尋。被貶他鄉,感懷自身,憂國憂民,思念家鄉,這些都是蘇轼無可言說的落寞。于是隻能化為詩句中的一句“多情卻被無情惱”。
世人大多有自己無可言說的煩惱,越成長,感悟的越多,對人生的見解也就不一樣,生命本就是無法诠釋的哲學,感情太多,承載的東西也就越多。我們羨慕别人無憂無慮的人生,卻不知,總有一天,别人也會羨慕另一批人的天真,這是時代的更叠,是成長的代價。天涯何處無芳草?重新尋找所謂的芳草,不過是一段無可奈何的放棄,亦或是退而求其次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