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養殖技術:
一.烏魚的精養化:
(1)池塘要求: 烏魚精養池以土池為好,不但造價低且适合其生活習性,便于調節水質,還不損傷魚體。水面大小均可,但水面太大則容易造成烏魚苗攝食不均,馴食困難,難于管理。因此,精養塘一般3—5畝為宜,水深1.5米以上,池底以沙泥為宜,魚池四周環境安靜,排灌方便。魚苗下池前,魚池徹底排幹曬底,用生石灰和茶粕清塘消毒後進水培育浮遊生物,池水PH值要求8.0—8.5,透明度為40—50厘米。
(2) 魚苗投放:一般從3月份至10月份均可放養烏魚苗,但放養時間多集中在4—6月份。放苗前,先放20—30尾桶裝試水,以觀察水體藥性是否已消失。放養規格要整齊,魚種健壯、低傷病。放苗量視放養規格,一般全長3厘米規格的魚種每畝放15000—20000萬尾。
(3)飼料投喂:烏魚屬肉食性魚類,目前人工養殖生魚仍以冰鮮魚、小雜魚作為主要餌料,但現用膨化飼料取代冰鮮雜魚,飼養生魚取得成功,而且這也将成為今後集約化精養生魚的主要方式。
投喂膨化飼料馴食方法為:開始用冰鮮魚漿誘食,2、3天後根據魚苗口徑用相應大小的膨化飼料與冰鮮魚漿拌喂,直至主要用膨化飼料(90%以上)或全用膨化飼料,馴食過程需5—7天。每天早、晚投喂,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4%。投喂量應視天氣變化來調整。
二、飼養管理:
(1)經常調節水質:防止水質惡化 高密度養殖産生大量糞便,如不換水将造成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含量大大增加,水體溶氧含量減少,影響生魚食欲,出現生魚吐料現象,從而影響生魚生長,且容易滋生各種病菌。因此,要經常加注新水,防止水質惡化。池水每隔3天施放陳家珍菌群B型,用量為1一2.5Kg/畝水面/次, 施用後起到降解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 淨化養殖池塘水環境。
(2)防病治病: 每10—15天投喂藥餌3克磺胺嘧啶,以加強生魚的抗病能力。一旦發現魚病及時治療,連續投喂藥餌4-5天。
病害預防: 生魚的養殖是一個集約化、高密度的生産過程,與野生自然環境下相差很大,所以這就大大增加了魚種感染各種各樣疾病的可能。一旦發病,很容易使病情擴散,即使采取治療措施,花費往往很高而結果也未必理想,給養殖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在生魚養殖過程的病害防治,應注重于“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
魚的發病: 是魚體受傷、病原菌、水體環境三者相互作用下,緻使魚體抵抗力. 免疫力會很低的, 會因此形成魚體患病。了解到這一點,對于生魚的病害防治,可從改良環境、增強生魚抵抗力、減弱病原菌二方面來着手。
(1)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魚體自身抗病能力。适量投喂,保證飼料質量,加強日常養殖管理。
(2)改善生态環境 ,保持水質幹淨清新,定期更換新水,保持水環境的穩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