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
73家壽險公司保費排名
①保費提速至5.43%
59家正增長,55家超市場
②國壽、太保等新單正增長
銀保渠道貢獻大,增速均超20%
③萬能險結算利率下調
多數規模保費增速低于保費增速
頭部險企個代團隊再減50萬人
個代轉型還是難...
1
2022年上半年
壽險公司保費排名榜
頂住壓力的頭部們,屬實不易
1. 2022年上半年保費排名:頭部險企發力,行業增速較年初大幅增長!
與财險業的增速跑赢GDP,成本率下降助力行業淨利潤創新高相比,今年的壽險确實有點難。
從盈利方面看,2022年上半年壽險公司淨利潤“兩連降”,4年内首次跌破千億大關,創曆史新低。
詳見《2022上半年壽險公司利潤榜:平安第一,友邦ROE第一,中融人壽虧65億後,又虧7億》
不過,各家險企并未放棄努力,而是積極調整渠道業務布局,推出更具“性價比”的産品,終于在半年後,壽險業的保費增速較年初大幅提升。
曆經半年努力,壽險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從1月的0.04%,提升至6月末的3.5%,上升約3.4個百分點。
其中,頭部險企的逆勢增長最為突出,詳見後文,今天,我們帶大家仔細看下,壽險公司的保費排名和增長情況。
2. 前海、中融等未披露的公司,保費“負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除特殊标注外,本文所指保費為“保險業務收入”,是原保險保費收入與分保費收入的總合。
不過,對于大多數壽險公司來講,分入保費較少,因此,保險業務收入的排名可以作為保費排名的重要參考,具體排名如本節第一張圖所示。
至于,原保險保費口徑的數據,後續如果公布,我們會放到“13精”小程序中,詳見文末。
此外,截至目前,由于前海人壽、中融人壽、珠江人壽、上海人壽等公司,仍未披露償報,本文數據僅以能統計到的73家壽險公司,進行分析。
這就導緻一個問題,即,從73家壽險公司的數據看,行業保費增速一季度和二季度變化不大,且都遠超前文說的行業增速。
這就說明未披露的公司中,有一些公司的保費肯定是顯著下滑的,比如,一季度披露數據的前海人壽保費同比近乎腰斬。
另外,未披露償報的中融人壽,從成立至今,已經累計虧損約90億,償付能力不足的情況下,2022年上半年的保費恐也是大幅下滑...
詳見《前海人壽虧損23億後,總經理、監事雙雙被免職!目前董事長、總經理均缺位...》
3. 萬能險結算利率下調,多數險企規模保費增速低于保費增速!
另外,在保費排名榜中,此次我們還列式了規模保費的增速,其與原保險保費收入的差異在于還包括萬能險和投連險的新增交費。
從排名榜中,可以看到,在“老六家”中除國壽未披露規模保費增速外,太保壽險、新華保險、泰康人壽等,三家公司的規模增速,都是快于保費增速。
不過,大多數公司的規模保費增速還是低于保費增速的,其中,中小公司居多。
這就說明,在當前的經濟環境背景下,壽險業增速低迷的背後,昔日的萬能險和投連險發展也并不如意。
這背後可能有兩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險企的萬能險結算利率有所下降,以2022年上半年的數據為例,472款結算利率相比去年底下調,僅剩22款結算利率為5%。
二是,從去年互聯網人身險新規開始,萬能險等新型壽險産品已經不能在互聯網渠道銷售。
之所以,頭部公司規模保費增速更高,可能是考慮産品複雜程度以及險企知名度,在利率下行背景下,相比中小公司頭部公司更有競争力。
2
頭部險企提速,新單正增長
全靠銀保渠道,個代團隊仍縮水
1. 國壽、太保、人保等公司,新單保費“正增長”!
如前文所說,頭部壽險公司在二季度提速,保費逆勢增長!
比如,中國人壽的增速從年初的-5.3%提升至上半年的-0.53%,7月末更是實現保費正增長。
此外,上半年太保壽險和太平人壽等公司的增速,也較一季度有所提升。
而在保費提速的背後,更值得關注的是新單保費的正增長。
從上圖可見,中國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等公司,新單保費增速多數超20%。
其實,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畢竟,今年上半年在部分地區的疫情反複,對壽險展業的影響并不小。
這一點從友邦的數據可以看到,在上海和蘇州等因疫情影響時間長的地區,将近3個月的時間新業務價值都是大幅負增長。
2. 個代團隊再減50萬人,新單保費仍“負增長”!
更何況在開門紅效應不再,疊加代理人渠道改革進入深水期,以及外部經濟環境等多重影響下,2022年開年多家頭部險企保費負增長,行業發展有多難大家都有體會。
那麼,頭部險企提速背後靠的是什麼呢?
首先要說的是,提速背後靠的肯定不是個代渠道!
注: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為個代渠道長險首年業務增速
因為,頭部險企的個險團隊較上年年末,還是繼續縮水的狀态,上半年以國壽為代表的5家壽險公司,代理人減少約50萬人。
其中,很多公司個代團隊人數的環比降幅,仍在雙位數左右。
團隊人員如此高的降幅之下,即使産能提升,也很難拉升新單保費實現增長。
因此,頭部險企個代渠道的新單保費仍負增長,如上圖所示。
3. 銀保渠道超高速增長,趸交、儲蓄型是重點!
所以,頭部險企提速的背後,第一大功臣是銀保渠道。
比如,2022上半年太保壽險銀保渠道保費增速高達876%,為公司貢獻保費增速超11%,不僅彌補個代負增長的缺口,更是拉動公司增速提升至5.38%。
而且,銀保渠道的高增長大多數都是新業務貢獻的,其中,趸交業務居多。
比如,中國人壽的銀保渠道趸交保費從上年同期的300萬,增長到今年的58億,翻了近1950倍。
而在這背後,是頭部險企靠開發保值增值型産品,才換來的規模。
比如,太保壽險推出的養老傳承新産品長相伴(臻享版),産品兼顧年度保額增長和儲蓄功能,覆蓋客戶超過22 萬;鑫享事誠(慶典版)和鑫從容(慶典版)等中期儲蓄型産品銷售,覆蓋客戶超過10 萬人。
當然,這也有弊端就是業務價值,這一點在分析利潤的時候,我們已經說過。
3
正增長和超市場公司增多
陽光、人保、友邦等多家增速高
1. 除老六家外,其他險企降速,但仍“超市場”!
然而,頭部險企發力後,其他壽險公司增速反而有所下降!
按照2021年年末各家險企的保費規模,“13精”将壽險公司劃分為5類,分别是老六家,500億、200億,百億和其他類即保費規模小于100億的公司。
從上圖可見,年初增速較高的百億規模以上險企,上半年保費增速,均較一季度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不過,即使如此,頭部險企的保費增速還是低于市場,也低于其他險企。
除老六家外,其他規模險企的增速普遍較高,大部分都超10%,且較上年同期增速還要高。
2. 陽光和人保增速高,友邦和中信保誠連續2年超10%,銀保系公司增速更高!
①500億規模險企中,陽光和人保增速高!
其中,500億規模險企中,增速較高的分别是陽光壽險和人保壽險,增速分别為26%和12%。
人保壽險主要依靠的也是銀保渠道,這一點年初“13精”就說過。
至于,陽光保險集團已經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或成第10家H股内地險企,第6家集團上市公司,詳見《陽光保險集團赴港IPO》。
今年以來,集團下财壽險子公司的業績表現都不錯,可能也是為上市做準備。
②200億規模險企中,多數險企增速超10%!
在200億規模險企中,增速超市場的較多,比如建信人壽、工銀安盛、友邦人壽、中信保誠等。
具體去看大緻分為兩類,一類是銀保系險企,依托銀保渠道優勢實現高速增長;
一類是友邦、中信保誠等外資險企,連續多年增速穩定在10%以上。
③百億險企多家超高速增長,保費排名快速上升!
在百億規模險企中,超高速增長的很多,比如,招商信諾、幸福人壽、中銀三星、光大永明、招商仁和等。
這些公司中要麼有銀行系股東支持,要麼主要靠銀保渠道,保費排名大幅提升,比如,招商仁和排名第30位,較上年同期上升8位。
④其他規模險企,多家二季度提速,超越市場!
最後就是其他新小險企,與頭部險企類似,在二季度提速,甚至從一季度的保費負增長,轉變為超越市場。
比如,财信人壽、渤海人壽、信美人壽等。
其實,這些公司的高增長背後,往往靠一些主打産品發力,就能做到。
以财信人壽為例,一款團體醫療保費入賬約6億,一款增額終身壽險二季度保費就翻番增長。
其實,今年靠增額終身壽壯大公司保費規模的并不少,此前我們已經說過,包括,前文提到高增長的陽光壽險、國華人壽、招商信諾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