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樣改善少言寡語

怎樣改善少言寡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18:43:47

怎樣改善少言寡語?大家好,我是國學周小彙什麼是巧言令色,鮮矣仁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怎樣改善少言寡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怎樣改善少言寡語(什麼是巧言令色)1

怎樣改善少言寡語

大家好,我是國學周小彙

什麼是巧言令色,鮮矣仁呢?

巧言令色是指一個人他的言行舉止,外在表現出來的像一個仁人君子的樣子,是裝的,是做作的。而鮮矣仁呢,意思是說很少能夠達到仁,做到仁。合起來就是說,一個人想通過修飾自己的外在行為,做到跟仁人君子一樣,以達到仁的境界,那是不可能的,距離很遠?為什麼呢?因為「仁是心上功夫,若向言色處下手,則愈似而愈非」。因為仁是心地的上的功夫,如果在言色上努力,那隻能距離越來距遠。在表面上做文章,無非是恭維别人,谄媚别人,光說好話,不以事實為依據,内容沒有實際。怎麼樣才能算得上實際呢?心裡面有什麼說什麼,表裡一緻,誠實不妄語,但這并不是孔老夫子所要表達的。

孔夫子所要表達的真實,實際,必須要證到諸法實相,然後言詞才能真實,沒有見到諸法實相,實從哪裡來,無從談起。孔老夫子在教學過程中,肯定講過很多話,但記錄下來流傳到後世的就這麼多,可見當時記錄的時候,一定是挑選非常重大要緊的事來記,每一句話都有非常的深度,以便于後世人讀到後能夠覺悟。

求實很重要,世間學問著重在實在、真實,出世間學問更是講求真實。這個真實就是「仁」?仁怎麼求得呢?要如何修學才能達到呢?這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孔夫子教我們從格物緻知下手,而内典裡有四弘誓願,煩惱無盡誓願斷是格物,所以不從格物緻知上做功夫,真實不能現前,仁不能得到。

『善其顔色,……少能有仁也』,這就是外表上裝出一副慈悲仁厚的面貌,無知;隻有外表,沒有内容;内心,那又是另外一樣。

  『緻飾於外,務以悅人,則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這是外表裝成谄媚、巴結、迎合别人的一副面孔,其目的是自己的人與事,自己的欲望,為了要達到自己的欲望。這樣的人是迷失自己本性者,他才會做。自己本性要不迷,縱然與自己有利益之事,也不肯巴結人。

所以孔子說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要财,要得到自己的欲望,先要看看合不合乎道義?不合乎道義,縱然有這個機會也不要。小人則無所忌諱,他不顧道義,隻顧自己的欲望,這是小人。小人在内典裡叫做什麼?諸位要記住,「一闡提」!一闡提,解釋中國的意思是沒有善根的人。為什麼?小人迷失了本性,不能回頭,就是聖人來度他也沒法子。

「巧言令色者」,這一句是不是孔子教我們觀人之術?拿這個來看看我們附近的人,哪些是君子?哪些是小人?如果我們這樣讀《論語》、運用《論語》,那孔老夫子也要流眼淚了。大家要知道,孔老夫子是教我們要學聖人。這些話都是教我們自己檢點自己的身心,我們在日常生活言語态度上,是不是「巧言令色」?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才是學君子、學聖賢之道。決定不可以拿這個尺碼,到處去量人,「某人巧言令色」、「某人是小人」、「你是一闡提」,那就造罪業了。

那看到他堕落怎麼辦?孔老夫子常說:「命也夫!」沒法子的,他的命就是如此。什麼時候才能救?什麼時候他回頭了,一念回心向善了,這個時候他的機緣成熟了。他這一念不肯回心,機緣沒有成熟。沒有成熟的時候,聖人總是在他的旁邊常常給他暗示,希望他能覺悟;實在覺悟不了,那也沒法子。覺悟,肯回頭,聖人沒有說是坐在那裡不救援的,一定救護你。

『朱子曰:聖學不外求仁』。「聖學」就是儒家的教學,儒家的教育。教育的宗旨在哪裡?宗旨就是求仁,行先孝悌,在實行上是以孝悌基礎。所以聖賢求仁,從哪裡學起?要從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學起。這個順長是悌道,是要孝親順長,這個是仁之根本。

『其賊之者,以巧言令色為甚』。賊是什麼?就像内典裡面講的「煩惱賊」,是一個意思。破壞仁道、破壞孝悌的,也就是障礙了學問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巧言令色」。一個人不誠實,處處欺騙别人,這種人在世出世間學問都談不上。這樣做的人,眼前所得到的一點好處,都是命裡原來有的。命裡要沒有,巧言令色能夠欺騙人,可以得來,那聖人也贊歎巧言令色,孔老夫子也主張巧言令色。為什麼?巧言令色果然能緻富,果然能出名,那是聖人之大道。事實結果是不能!所以古人說:「君子樂得為君子。」他懂得因果,樂得作為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他用盡了巧詐,所得來的還是命裡有的,真正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真正相信因果的人,參透這個道理的人,決不幹巧言令色之事。為什麼?隻造罪業,沒有一點好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