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代有松子嗎

古代有松子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30 15:25:20

松子:道家器重的“延年果”

汪鶴年

古代有松子嗎(松子道家器重的)1

大約是受松本長壽之木這一客觀現象的影響,作為松樹種子的松子成為古人心目中最富神奇色彩的“延年果”。而且,似乎與中國土生土長的道家有着不解之緣。

松子延年的傳說

對于松子延年的解說,僅漢魏間文士所作的《列仙傳》中記載的因食松子而壽達數百的傳奇就有兩則:

偓佺者,槐山采藥父也。好食松實,形體生毛,長數寸,兩目更方。能飛,行逐走馬。以松子遺堯,堯不暇服也。松者,簡松也。時人受服者,皆至二三百歲焉。

犢子者,邺人也。少在黑山,采松子、茯苓,餌而服之,且數百年。

說的是一位名叫偓佺的古人因好食松實,以緻體毛數寸,健步如飛;還有一位名叫犢子的古人因自幼在山上食松子、茯苓,壽達數百歲。

這些傳說雖不足信,但松子的營養價值和醫藥功用,卻得到中國傳統醫學的廣泛認可。中醫認為,松子具有補腎益氣、養血潤腸、滑腸通便、潤肺止咳等作用,久食有延年益壽之功。如《海藥本草》謂:“主諸風,溫腸胃。久服輕身,延年,不老。”《大明本草》說:“逐風痹寒氣,虛羸少氣,補不足,潤皮膚,肥五髒。”《本草衍義》稱:“同柏子仁,治虛秘。”《本草綱目》則稱其有“潤肺,治燥結咳嗽”之功。《本草經疏》謂其“味甘補血,血氣充足,則五髒自潤,發白不饑。仙人服食,多餌此物,故能延年,輕身不老”。《玉楸藥解》還說其有“潤肺止咳,滑腸通便,開關逐痹,澤膚榮毛”等效用。

古代有松子嗎(松子道家器重的)2

現代營養學亦對松子的營養價值有着較高的評價。因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礦物質鈣、磷、鐵和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故特别适合腦力勞動者食用。

松子别名松子仁、松仁、松元、海松子、羅松子。為松科植物紅松、白皮松、華山松等多種松樹的種子。主産東北、雲南等地。

松子是老少鹹宜的堅果類食品,以顆粒豐滿、大而均勻、色澤光亮且幹燥者為佳。松子以炒食、煮食為主,還可用為糖果、糕點等的輔料。

對異域名品的推崇

中國食用松子的記載始見于漢代。《初學記》引《漢武内傳》已有食用松柏産物的記載:“藥有松柏之膏,服之可以延年。”文中所說的“松柏之膏”,便是道教視之為長生成仙之途的松脂、松子一類産品。

成書于漢魏間的《列仙傳》更視松子為長壽之物,偓佺和犢子因食松子而壽達數百的傳奇故事,便打着松子延年之說的明顯烙印。

晉唐人在食用松子時,對産于今越南、朝鮮等異域的名貴品種更加珍視。

晉嵇含《南方草木狀》所載的海松子,就是産于林邑(系象林之邑的省稱,故地在今越南中部)的佳果:“海松子樹,與中國松同。但結實絕大,形如小栗,三角,肥甘香美,亦樽俎間佳果也,出林邑。”

《本草綱目》引唐藥學家蕭炳《四聲本草》所載的五粒松,則是新羅(朝鮮古國名)不時進奉給大唐天子的另一珍品:“五粒松,一叢五葉如钗,道家服食絕粒,子如巴豆,新羅往往進之。”

據宋初陶榖《清異錄》載,前來中國的新羅使者還往往順便銷賣其國所産松子:“新羅使者每來,多鬻松子,有數等,玉角香、重堂棗、禦家長、龍牙子。惟玉角香最奇,使者亦自珍之。”

古代有松子嗎(松子道家器重的)3

或貢或賣的異域堅果,使本就對松子情有獨鐘的國人更多了幾分好奇。為時不久,這些異域之松品,就已陸續在國人的園圃中生根。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就記述了自己私第中栽種五粒松(又稱五鬣松)的情形:“松,凡言兩粒、五粒,粒當言鬣。成式修竹裡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兩株,大财如碗。甲子年結實,味如新羅、南诏者不别。”

宋代,人們更加看重松子的益壽延年功用,并用其為原料,研制出松餌、松膏等保健藥品。北宋藥物學家蘇頌《本草圖經》就詳細記述了修道之人常服的用松脂、松子等為原料的“松餌”的制作方法:“松脂,生泰山山谷,今處處有之。其用以通明如熏陸香顆者為勝。道人服餌,或合茯苓、松、柏實、菊花作丸,皆先煉治。其法:用大釜加水置甄,用白茅藉甄底,又加黃砂于茅上,濃寸許可矣,然後布松脂于上,炊以桑薪,湯減即添熱水,常令滿。候松脂盡入釜中,乃出之,投于冷水,既凝又蒸,如此三過,其白如玉,然後入藥,亦可單服。”

宋人所撰的《聖惠方》也記載了“松膏”的制作及其奇特功效,即“服松子法”:“七月取松實[過時即落難收也],去木皮,搗如膏收之。每服雞子大,酒調下,日三服。百日身輕,三百日行五百裡,絕谷,久服神仙。渴即飲水。亦可以煉過松脂同服之。”

不過,這些松餌之類的産品制法有可能是轉引前人的有關記載,如蘇頌《本草圖經》在詳述“松餌”制法後便接着寫道:“但今松實,多作果品,餘不聞堪入藥。……松歲久則實繁。中原雖有,然不及塞上者佳好也。”這可能才是當時的實情:松子多用作果品,而且中原所産不及塞外。

不僅如此,當時塞外民族在松子的食用上,亦顯現出多樣化的特征。生活在兩宋之交的洪皓在《松漠紀聞》中記述金國婚俗時曾提到:女家父母在款待初次上門的女婿時,常會大擺宴席。而且,在酒過三巡之後,再進大軟脂、小軟脂、蜜糕等“茶事”。其中的“蜜糕”便是“以松實、胡桃肉漬蜜和糯粉為之”,其形或方、或圓、或作成柿蒂花狀,據稱,“大略類浙中寶階糕”。

而在當時的中土,連朝中權貴在食用松子時,也僅僅隻是停留在炒食之類的傳統方法上。《武林舊事》在記及張府侍奉宋高宗時端上的十二味幹果中,松子就是與榛子、銀杏等并列的果品之一。

古代有松子嗎(松子道家器重的)4

不過,這種由金國創制的松子新吃法,很快便在南宋的國土上流行開來。如當時的京都百姓在熬制臘八粥時,松子就被列為此粥的主要用料。《武林舊事》就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南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中介紹的一種名叫“勝肉(食夾)”的餃子一類美食中,松子亦是餡料之一:“灼筍、蕈同截,入松子、胡桃,和以油醬香料,溲面作(食夾)子。”一種名叫“玉灌肺”的小吃,亦是以真粉、油餅、芝麻、松子、核桃等“為末拌和,入甑蒸熟”而成。

據宋陳元靓《歲時廣記》載,南宋末年,人們在制作粽子時,也常以松子為餡料:“或加之以棗,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指松子)、栗、胡桃、姜、桂、麝香之類。”

元人在松子的食用上又有所創新。如元忽思慧《飲膳正要》就提到了“松子油”,并記述了其具體制作方法:先将松子去皮,搗研為泥。然後“水絞取汁,熬成,取浮清油,綿濾淨,再熬澄清”。

元人在制作包子時,也常用到松子。《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記述的一種“七寶餡”的包子,其用餡就是以栗子黃、松仁、胡桃仁、面筋、姜米、熟菠菜、杏麻泥等入五味調和而成。

不過,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服用松子,仍是出于保健延年的目的。《飲膳正要》所載“服松子”法,就是這一觀念的明證:“松子不以多少,研為膏,空心溫酒調下一匙頭,日三服則不饑渴。久服日行五百裡,身輕體健。”

元明時期,松子的品種更多,但人們似乎仍延續着固有的觀念:異域所産佳品具有更強的吸引力。《本草綱目》引元吳瑞《日用本草》就有“新羅者肉甚香美”之說。《本草綱目》甚至認為:偓佺等古人所食,皆指的是海松子之類。理由很簡單:“中國松子大如柏子,亦可入藥,不堪果實。”

當然,盡管李時珍認為本地松所産松子隻可入藥,但一些較優秀的品種,還是受到不少人的垂青。《本草綱目》引元吳瑞《日用本草》就說:“松子有南松、北松。華陰松形小殼薄,有斑極香。”明王世懋《學圃雜疏》還認為,栝子松也是很好的松子載體:“栝子松俗名剔牙松,歲久亦生實。雖小,亦甘香可食。”

而且,值得慶幸的是,原産于越南的海松子,已被南北各地廣泛引種。《本草綱目》對其産地及具體形态,就有過較詳的記述:“海松子出遼東及雲南,其樹與中國松樹同,惟五葉一叢者,球内結子,大如巴豆而有三棱,一頭尖爾,久收亦油。”

産于滿州裡的松子,亦是本土的名品。清代《欽定滿洲源流考》“國俗四·物産”即有此載:“松子,諸山皆産,而窩集中所産更勝。蓋林多千年之松,髙率數百尺,枝幹既茂,故結實大而芳美,亦足征地氣滋培之厚也。”

古代有松子嗎(松子道家器重的)5

由于松子受到人們廣泛的喜愛,在松子的收藏、食用等方面,人們亦漸漸積累出許多有益的經驗。元賈銘《飲食須知》就總結了收藏松子的兩種方法:欲使之不油,可“以燈心剪碎,和入罐内,放燥處”;對出現将油之迹象者,則“攤竹紙焙之”,便能完好如初。明張岱《夜航船》中也總結了“松子用防風數兩置裹中,即不油”的經驗之談。

在食用上,《飲食須知》還特别提醒:“松子味甘性溫。多食生痰涎,發虛熱。不可同胡羊肉食。”不過,李時珍《本草綱目》對此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按《醫說》雲:食胡羊肉不可食松子;而《物類相感志》雲:凡雜色羊肉入松子則無毒。其說不同,何哉?”看來,這位醫藥學家對此說是持保留态度的。

立足于口味的松子食品

與前人相比,明人在松子食用上的最大貢獻,便是将松子納入了糕點原料的系列。明高濂《遵生八箋·飲馔服食箋》中介紹的松子餅和松子海啰幹,就是分别以松仁點綴或直接用為原料的糕點一類食品,而且後一種明顯地帶着淵源于塞外民族的色彩:

松子餅方:松子餅,計一料:酥油六兩,白糖鹵六兩,白面一斤。先将酥油化開,溫入瓦合内,傾入糖鹵擦勻。次将白面和之,揉擦勻淨,置桌上擀平,用銅圈印成餅子,上栽松仁,入拖盤,熯燥用。

松子海啰(口幹)方[核桃仁,瓜仁同用]:糖鹵入小鍋,熬一頓飯時,攪冷。随手下炒面,後下剸碎松子仁,攪勻。案上抹酥油,潑在案上擀開,切象眼塊子。凡切塊,要乘溫切,若冷硬,難切恐碎。

可見,這種名叫“松子海啰(口幹)”的糕點,是一種用糖鹵、松子仁和炒過的面粉為原料,做成後切成菱形的糕點。由于形味俱佳,它還常被明代皇帝用作賞賜百官的甜點。《燕京歲時記》引清吳長元《宸垣識略》就說:明代皇帝每于冬至要向百官賜“甜食一盒,凡七種”,其中就有一品可能系相沿于元代的名叫“松子海哩(口幹)”的點心。

然而,在更多的情況下,人們是看重松仁的養生保健作用,因視之為珍食,連皇宮主子都概莫能外。據《打牲烏拉志典全書》記載,清宮也曾将松子列為禦膳食品。康熙二十四年還曾诏令“再将松子自此免由盛京關領,仍着烏拉呈進”。當時,配備的專門負責“采捕松子”的人丁達114人,額定上交的松子為15鬥。

清錢泳《履園叢話》還說,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第六次南巡時曾駐跸鄧尉山聖恩寺,并向寺僧際志賞賜過松子、榛子、頻婆果、葡萄等物。

其時,人們在制作月餅時,松子也成為常用的餡料。袁枚《随園食單》專門介紹過“劉方伯月餅”的制法:“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

清宮中亦常以松子制作月餅。《紅樓夢》第七十六回中就提到宮廷所制的瓜仁油松瓤月餅:“說着,便将自己吃的一個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餅,又命斟一大杯熱酒,送給譜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細細的吹一套來。”

大觀園中人除了有幸吃到這種用松子作餡的宮中美食外,還常會用松子自制茶點。《紅樓夢》第 62回中就有這樣一段筆墨;“說着,隻見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個盒子來。小燕接着揭開,裡面是一碗蝦丸雞皮湯,又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腌的胭脂鵝脯,還有一碟四個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熱騰騰碧熒熒蒸的綠畦香稻粳米飯。”其中的“奶油松瓤卷酥”便是用用面粉加松子、奶油烤制出的酥卷。

清童嶽薦《調鼎集》則記述了松仁餅、松仁糕、雞油炒松仁等餐點的制法,時人甚至以松仁泡茶、浸酒,或用其熬汁,配葷素各菜。至于以“松仁拖米粉,用銅圈印作小圓餅,油煎,粉内加洋糖”的吃法更别開生面。

對松子潤心肺,調大腸等食療功用,人們尤為看重。清曹庭棟《養生随筆》推崇的“松仁粥”就是古人常用的粥品之一。其制法是:“取潔白者,研膏入粥。”不過,作者特别提醒:如粥色微黃,即是有油氣的表現,則不堪食用。

如今,在松子的食用上,更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作為一般堅果食用,炒松仁自然是最受歡迎的吃法之一。看重松子食療價值的,松子粥自是較受垂青的佳品。講究清淡口味的,松子黃幹糕、松仁玉米應是不錯的選擇。而雞米松子、松子魚塊等,則是可大快朵頤的美味佳肴。

參考文獻(略)

《咱們祖先的瓜果園》(連載)

版權作品:鄂作登字-2017-A-0001684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