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8-01 05:13:22
學習目标

1.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積累重點文言詞語,背誦課文。(重點)

2.體會兩篇短文的句式特點,學習運用類比論證的方法論述觀點。(難點)

3.理解儒家“教學相長”的觀念和“大同”社會的理想,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素養)

關于《禮記》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戰國至秦漢間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是西漢經學家戴聖編纂的。《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為兩大類:關于禮樂的一般理論和關于禮樂制度。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包含較豐富的哲學思想。《禮記》與《儀禮》《周禮》合稱“三禮”。

第一篇:《雖有嘉肴》

介紹作品

《雖有嘉肴》節選自《禮記·學記》。《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學的論著。文字言簡意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所選課文主要談了關于“教學相長”的道理。

課文及詳細批注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1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2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3

問題探究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教學相長”,為什麼開頭卻從“佳肴”開始寫起?

從“佳肴”寫起,是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有“佳肴”“至道”作類比,教與學的關系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論證方法叫作“類比論證”。

2、談談你對“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實踐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确。

3、作者是如何論述“教學相長”這一觀點的?

逐層論證:

學知不足,教後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強

4、“教學相長”的結論在前面已經道明,課文最後《兌命》中的一段話是否多餘?

不多餘,“學學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是對本文觀點的補充說明。《兌命》的話進一步論證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字詞句式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4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5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6

概括主題

本文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第二篇:《大道之行也》

關于作品

《大道之行也》節選自《禮記·禮運》。《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課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中的一段,是孔子對學生言偃說的一番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課文知識點批注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7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8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9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10

重難點分析

一、“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麼?

1、天下為公:政權屬于社會的全體成員,不屬于任何個人。

2、選賢與能:社會的管理者應由社會成員選舉産生,而選舉的标準是“賢”“能”,即品德高尚、才能出衆的人。

3、講信修睦: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要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二、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1、滿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2、滿足發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3、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三、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會是什麼樣子的?

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

四、文中的“大同”社會和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顯然是根據“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是“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的藝術再現,二者都描繪了理想的社會藍圖。

“大同”社會中人人都能受到關愛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體的體現,如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體現。

字詞句式: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11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12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13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14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15

八年級下冊語文禮記二則教學講解(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禮記二則詳細筆記)16

主題概括:

《大道之行也》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理想社會的向往,同時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學後感悟:

《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會,是理想的社會形式,它需要每個人都貢獻出一份力量。我們要建立的和諧社會,也是一個美好的社會,也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哪怕僅是将廢紙拾進垃圾桶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也将會帶來巨大的風氣轉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