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什麼解體三大原因?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其前身主要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成立的蘇維埃俄國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四個蘇維埃政權國家共同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其後陸續有蘇維埃政權國家加入,至1940年8月,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加入,蘇聯共擁有十五個加盟成員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蘇聯為什麼解體三大原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其前身主要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成立的蘇維埃俄國。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四個蘇維埃政權國家共同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其後陸續有蘇維埃政權國家加入,至1940年8月,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加入,蘇聯共擁有十五個加盟成員國。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二戰中顯示了強大的力量,扭轉了戰局、攻克了柏林,是打敗法西斯國家的重要力量。但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也逐漸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管理體制,這嚴重阻礙了蘇聯的發展,最終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形成了對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嚴重的個人崇拜,不能進行民主集中制的集體領導,導緻在制定國家建設發展重大政策上出現失誤。例如: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而忽視了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這自然會影響經濟全面健康發展,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
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又對國有工礦企業管得過死,使企業失去了經營的自主權,失去了市場的調節和激勵作用,使國有經濟逐漸失去了活力。至上世紀八十年代,蘇聯已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人民對國家産生了不滿情緒。
在斯大林之後,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也曾嘗試進行改革,但其對斯大林的全盤否定也搞亂了人們的思想。最終,赫魯曉夫的改革失敗,被迫黯然下台。
上世紀八十年代,戈爾巴喬夫上台,蘇聯的國家危機已十分嚴重。戈爾巴喬夫先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改革,但成效微弱。其後,戈爾巴喬夫又放下的經濟改革而轉向了政治改革,提倡新思維,否定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實行多黨制,放棄蘇聯唯一執政黨地位,這使各加盟共和國分離主義傾向快速發展。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自己辭去蘇聯總統職務,蘇聯停止存在,建議蘇聯共産黨自行解散。蘇聯解體後,分裂為十五個國家,最大的政治、經濟繼承國是俄羅斯聯邦。
回顧曆史,蘇聯解體有其自身原因,成立時的聯盟制使各加盟共同國有相對的獨立性,中央政府對各加盟共和國的管控力量弱化,當國家處于困難時,各加盟共和國就會産生分離傾向。再有蘇聯自身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後續的改革也失敗,沒有找到一條解決危機的正确道路。
蘇聯解體的外部因素,也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敵對與破壞。在美蘇冷戰時期,軍備競賽加劇了蘇聯的經濟困難,迫使蘇聯把更多的國力放在軍工上,而弱化了民生。西方陣營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颠覆和滲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寫過一本書《1999不戰而勝》,把對社會主義國家颠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共産黨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領導人身上。
三十年前的蘇聯解體,隻能說明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犯了嚴重的錯誤,而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錯誤。如今,中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前事不忘、後事之事,我們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也要警惕外部敵對勢力的滲透和破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