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及其屬性
(一)商品的含義:用于交換的勞動産品。
①具備兩個條件:勞動産品;用于交換。
②不同的商品能夠進行交換,是因為它們都是勞動産品,生産它們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腦力,即無差别的人類勞動。
③商品交換實質:商品生産者之間的勞動交換。
(二)基本屬性:價值和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自然屬性。體現人與物的關系。
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别的人類勞動。——社會屬性。是商品的獨有屬性。體現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換的勞動關系。
二者關系:①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一種物品要想成為商品,必須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二者缺一不可。②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但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三)商品價值量及其有關的概念。
1.概念
商品價值量:衡量單位商品價值大小。
2.價值量的決定因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産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某種商品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長,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産率的關系
(1)明确勞動生産率的含義及分類。
含義:勞動者的生産效率,用單位勞動時間内生産的産品數量來表示。
分類:
①個别勞動生産率(個别企業或勞動者的勞動生産率);
②社會勞動生産率(某個行業或部門的勞動生産率)。
(2)關系: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産率成反比。因為社會勞動生産率提高,意味着單位商品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因此,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會減少。
價值規律
1、基本内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産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商品的價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價值;但從一段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和商品的價值相符。
3、作用:
(1)調節生産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産的各部門之間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産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産率,促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
(3)促使商品生産者在市場競争中實現優勝劣汰。
關注我,大威帶你了解更多公考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