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學會急救技能的人?40歲女子心梗倒地,偶遇醫生當場急救,及時送醫,最終被成功挽救;60歲阿姨突發“持續性胸痛”,呼吸心跳驟停,所幸同車的一位家屬為老人實施心肺複蘇術,為搶救赢得了寶貴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應學會急救技能的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40歲女子心梗倒地,偶遇醫生當場急救,及時送醫,最終被成功挽救;60歲阿姨突發“持續性胸痛”,呼吸心跳驟停,所幸同車的一位家屬為老人實施心肺複蘇術,為搶救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近年來,越來越多心髒驟停事件見于媒體,有驚心動魄的搶救過程,也有因治療不及時而未能挽回生命的患者。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有55萬人,相當于每分鐘都有1人因心髒因素猝死,而其中絕大多數的患者都是發生在院前,入院前這段時間是患者處在危急關頭的時刻。
清遠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蔡衛東表示,随着社會的發展,心腦血管急症與創傷已成為城市人群院前急救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從撥打急救電話到救護車抵達現場的這段黃金救命時間稱為“院前急救待援期”,若患者能夠自救或目擊者及時施救,可以有效減少傷殘率和死亡率。
蔡衛東介紹,院前急救是指傷病員從現場到醫院之前的就地搶救、監護、運送到醫院的過程,是急救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急救醫學的一個重要範疇。國際上先進國家普遍建立了急救醫療服務體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診室急救—ICU救治形成一個完整體系。
院前急救是急救醫學的延伸和發展,是急救醫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急救醫學的“先遣部隊”。它改變了過去那種醫生在醫院或診所裡等患者上門的傳統急救醫療模式,而是迅速地把急救醫療送到急、危、重患者的身邊,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患者的“無治療期”。醫生介紹,從患者發病至獲得治療為止的時間稱為“無治療期”。
有文獻報道,急、危、重症患者死于原發病不到10%,多由于搶救時機延誤,并發症加重而死亡。因此,最大限度地縮短急、危、重症患者的無治療期,将有利于患者早日恢複。可以說,院前急救處于急救醫學的最前沿,是急救醫學的首要環節和重要基礎。
蔡衛東稱,院前急救不單是指醫護人員專業的醫療救治,更包括“第一目擊者”的初步搶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瀕危患者的“第一目擊者”,比如可能有老人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有人遭遇交通事故,發生意外傷害。如果民衆能掌握一定的急救意識和技能,當有患者發病時就能及時得到周圍人們的有效救治。
“心肺複蘇術、AED的使用、氣道異物急救等技能,都應該要普及。”蔡衛東介紹,清遠市人民醫院急診科2018年開始推行“護佑生命、救在身邊”志願者服務,長期進行社區健康知識科普及急救技能培訓,内容包括心肺複蘇術、氣道異物急救、常見突發疾病及意外傷害緊急處理等,至今共舉行60餘場,受衆4000餘人。
健康知多D
心腦血管疾病院前急救常識
心腦血管疾病作為常見的突發性疾病,當身邊有人發生這樣的意外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需要做些什麼?
腦卒中院前急救科普
腦卒中就是腦中風、急性腦血管病、腦梗死或腦出血。由于大腦裡面的血管突然發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缺血、缺氧所緻的急性疾病。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85%。
時間就是大腦,救治需要争分奪秒。神經細胞在血流完全中斷、缺氧的情況下最多存活5—8分鐘,一名患者大腦中動脈閉塞後,每1分鐘就會有190萬個神經細胞死亡。缺血性卒中救治的最佳時間窗非常短暫,為3—6小時。
如何快速識别腦卒中?
中風“120”法則。1:看1張臉,不對稱,口角歪斜;2:查2隻胳膊,平行舉起,單側無力;0:聆聽聲音,言語不清,表達困難;有上述任何突發症狀,快打120。
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靜脈溶栓(3—6小時内)。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提醒您:牢記中風“120”法則,發現自己或者家人、朋友得了腦卒中,立即撥打120,及時送到有溶栓條件的醫院。
心髒驟停院前急救科普
心髒驟停的最佳黃金搶救時間僅有4分鐘,把握猝死的黃金治療期,及時進行心髒按壓,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成功複蘇的幾率,最大程度搶救生命,改善預後。所以,心肺複蘇技術非常關鍵。
第一步,确認現場情況。确保現場環境安全,迅速來到患者身邊去識别意識,檢查他的呼吸。雙手拍打患者肩部,呼喊患者,用5—10秒觀察患者胸腹部有無起伏。用千位數計數,每數一次正好是一秒鐘,計時10秒确認患者有無脈搏與呼吸。
第二步,撥打120急救電話。如隻有一人在場,應先撥打120,說明情況和所處的位置;如有其他人在場,需要讓其他人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同時開始心肺複蘇。
第三步,将患者下颌擡起,頭部後仰,開通氣道。跪在患者一側,雙手重疊,手掌根部正中置于胸部雙乳頭連線的中點,身體前傾。按壓的同時,看向患者的臉色有無變化,連續用力快速垂直按壓。頻率在每分鐘100—120次,按壓幅度5—6厘米。每按壓30次,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進行人工呼吸前,應注意患者口鼻腔是否有異物堵塞氣道。如果有,應先清理口腔異物,再進行人工呼吸。
文/圖:黃劍琴 張麗 彭可明 陳之瑜 劉秋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