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西廂記》,知道了普救寺,長大了,也知道普救寺就在山西永濟,但一直有疑問,當年相國的女兒崔莺莺怎麼會好端端的來到山西永濟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休閑呢?同樣的問題是大名鼎鼎的鹳雀樓為什麼也修到黃河邊邊這個地方?
這次實地探訪,才真相大白了,原來現在山西運城市永濟市下面的蒲州鎮就是唐朝時的蒲州,傳說中的舜都蒲闆即此。引城始建于周時,以後屢有重建擴修,曆為州治府治,是盛唐時大唐六大都市之一,中唐幾度為中都建制,為中國北方曆史重鎮。
蒲州古城已經廢馳了太久,蒲州古城遺址位于山西省永濟市境西南約17公裡處黃河東岸,城磚剝揭幾盡,但城坦土胎輪廓幾乎完整保存,城内鼓樓及南、西、北門遺構清晰可見,東門因時間久遠,隻剩下了半個城樓,還有一個岌岌可危的城門,其餘的都是雜草,還沒有修複,鼓樓隻剩下基座,現在正在修複中。
先信步來到黃河邊,這裡是整個黃河流域裡黃河最寬的地方,黃河遠在濕地中央,汛期的黃河水會漫到這邊。
這是一座始建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曾經為佛教的十方禅院,留給後人最為輝煌或者著名的瞬間或許就是元代王實甫《崔莺莺待月西廂記》中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寺院之中。
鹳雀樓,又名鹳鵲樓,因時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鹳雀樓》最富盛名。鹳雀樓是中國四大名樓之一。
鹳雀樓是現存最大的仿唐建築,外觀四檐三層,内分六層,總高73.9米,總建築面積33206平方米,在建築形制上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
一層到五層都有主題展示,六層極目千裡,使盛唐的氛圍和華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
約公元704年前後,唐朝才子王之渙遊蒲州,登上鹳雀樓,寫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不朽詩篇。
遠眺黃河,滾滾而去!
景區前院,我們進來的地方。
來過了,打卡就好!
蒲津渡遺址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裡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津渡是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
古渡夢境
蒲津渡遺迹有鐵牛四尊,各長3.3米,高1.5米,重約50~70噸。每條鐵牛旁各有一鐵人,高約1.9米,重約3噸。南側鐵牛下還發現有鐵闆、鐵柱。
四大鐵牛被譽為“世界之最”。
當年有8組鐵牛鐵人,曆史上的大洪水吞噬了他們,也保存了他們,現在找回來4組,還有4組依舊沉寂在黃河厚厚的淤泥中不知去向!
當年修建蒲津渡黃河大浮橋,是唐朝的政府大工程,一次性用掉了全國一年鐵産量的百分之八十的鐵。
鐵牛尾部立有鐵制的七星鐵柱7根。
以上普救寺、鹳雀樓、蒲津渡,都是當年唐朝在蒲州的記憶,它們距離都非常近,可以一線遊覽。
馬上就要離開山西啦,戀戀不舍,最後吃一碗山西的面吧!
【遊山西 讀曆史】
喜歡曆史的人,不可錯過山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