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東晉。此話出自晉?庾亮《報溫峤書》:“吾憂西陲過于曆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後來演變成了耳熟能詳的成語“不敢越雷池一步”。說這句話的庾亮(公元289年——340年),當時是東晉時期的朝中大臣,丞相軍谘祭酒庾琛之子、晉明帝皇後庾文君之兄。公元325年,東晉第二任皇帝晉明帝司馬紹駕崩,5歲的皇太子司馬衍嗣位,是為晉成帝。新君年幼,母後庾氏臨朝施政。庾太後以司徒王導、中書令庾亮等大臣輔政,國舅庾亮為執政決策者。但是,庾亮十分專權,經常疑忌曆陽内史蘇峻、荊州刺史陶侃、豫州刺史祖約等外鎮大将有謀反之心。其中,祖約自恃資深望高而未能成為顧命大臣,常懷滿懷怨憤,而蘇峻因平叛有功,威望漸高,且兵精卒銳,鎮守着江北,也漸生異志。為此,庾亮遂任命丹陽尹溫峤為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鎮守武昌,以防生變。
公元327年秋,庾亮征召蘇峻入朝為大司農,想以此解除其兵權。蘇峻懷疑庾亮欲加害自己,遂于當年11月聯合祖約舉兵反叛。鎮守武昌的溫峤聞訊後,欲發兵東下守衛京師建康(今南京),可庾亮擔心溫峤東下勤王,西線防務空虛,荊州刺史陶侃會乘虛東下,與蘇峻、祖約東西呼應,危害更大,遂趕忙派人緻書溫峤,阻止道:“吾憂西陲,過于曆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勸溫峤坐鎮原防地,不要越過雷池而東進保衛京師。
最後的結局是,由于庾亮缺乏識人之明,不察陶侃是位大忠臣而心生猜忌,故而阻止了溫峤的東下勤王之舉。此舉導緻公元328年,蘇峻自曆陽(今安徽和縣)至橫江(今和縣東南)渡江,攻入建康,庾亮隻好投奔溫峤。
鹹康五年(公元339年),庾亮執意要北伐,遭朝臣反對。不久,邾城失陷,緻使庾亮北伐遇挫,進而憂悶成疾,終于鹹康六年(公元340年)病世病逝,終年52歲。
那麼,這“雷池”在哪兒呢?如今有兩種說法:一說在安徽省望江縣東十裡的一個水塘;一說在湖北黃梅縣和安徽宿松共有的龍感湖。《太平寰宇記》在望江縣條目裡面記載:大雷池水,西自望江縣流進縣界。東南積而為池,經縣而入于江。因此,今天最接近雷池的地方,應該是在安徽望江縣。 人們讀書時,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句話: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你知道“雷池”在什麼地方,雷池是地名,在安徽省望江縣東部,在地處楚頭吳尾的皖西南沿江地帶,是廣闊的水網密布地區,古時候統稱為大雷水。而其下遊則在今日的望江縣東部積而成池,這便是漢語成語詞典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典處——“古雷池”。今天,筆者就來說一說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