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貴州省自兩年前開始實施的單株碳彙精準扶貧項目,目前已覆蓋全省8個市(州)60個村2649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通過“種樹賣空氣”助力當地貧困戶脫貧緻富。
到底是怎樣“種樹賣空氣”呢?根據貴州省單株碳彙測算方法,将擁有林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樹木按照樹種、大小和碳彙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進行篩選、編号、拍照,再上傳到貴州省單株碳彙精準扶貧平台,每棵樹每年的碳彙價格為3元,開發一次可連續售賣6年。這些碳彙樹可出售給個人或企業,購買碳彙資金全額将進入貧困農民的個人賬戶。
所謂碳彙交易,就是發達國家出錢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指标,這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森林生态價值補償的一種有效途徑。這種交易是一些國家通過減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餘的碳排放指标轉賣給需要的國家,以抵消這些國家的減排任務,并非真正把空氣打包出售。
貴州省生态環境廳提供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初,貴州省單株碳彙精準扶貧項目交易總金額為55.8萬元,累計交易單株碳彙樹木18.6萬株共1860噸二氧化碳碳彙量。一些“排碳大戶”也參與購買碳彙樹項目,4月下旬在貴陽市舉行的“購碳扶貧·你我同行”活動上,有29家企業共購買碳彙樹木50萬株,碳彙量5000噸,碳彙金額150萬元,惠及貴州兩個深度貧困縣納雍縣、從江縣共556戶貧困戶。
“去年10月底至今,我家林地裡的碳彙樹收入3912元,孫子上網課用的手機就是賣碳彙樹的錢買的。”貴州畢節市納雍縣土補村村民王德先說。
作者覺得,貴州省這項碳彙精準扶貧項目确實挺好的,種樹但不賣樹,還可以額外掙錢,既保護了環境,也能給群衆帶來新的經濟效益,值得其他地方推廣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