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當中有不少意境優美的詩篇,最有名的莫過于《春江花月夜》。除了這首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詩篇之外,即便是“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此類知名度稍遜一籌的詩篇和詩句,同樣也有很美的意境,更不用說孟浩然和王維等專門寫山水之景的詩作了。
而今天我們查看唐詩三百首當中的七絕,卻發現其中的一首詩作,知名度非常高,意境也很優美。雖然乃是大曆詩風之時的詩作,卻有着盛唐詩人的敏銳;雖然出自盛唐,但是其意境之美再加上略帶感傷的基調,更賦予這首詩無盡的魅力。
且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我們大家隻要熟悉一點唐詩,就會全文背誦。這首詩的題目是《楓橋夜泊》,而作者乃是唐代著名的落第才子張繼。張繼所流傳下來的詩作很少,但是這一首古詩就讓他名垂青史。
這首詩所抒發的情感,乃是詩人的羁旅思鄉之苦。詩人千裡尋求功名,卻無奈遭遇不順,内心郁結無處發洩,恰逢夜半之時臨到姑蘇城外,聽得寒山寺的鐘聲,敲開了其内心的滿腹惆怅,也敲醒了詩人的滿腹才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詩脫口而出,其所塑造的意境之美,出自大曆詩風卻蓋過華美盛唐。
前兩句是景色描寫,寫詩人看到的美麗夜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月落之時,寒霜滿天,孤寂的寒冷讓詩人難耐。科舉失利之痛,羁旅思鄉之苦都在此時湧上心頭,更有遠處的江楓漁火,讓詩人更增添幾分孤寂,内心愁苦實在難耐。
恰逢此時,詩人在姑蘇城外。除了視覺沖擊之外,詩人聽覺也更感受到一份寒意。“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城的寒山寺有着悠久的曆史,也有着佛家特有的符号。詩人的孤寂之苦與寺廟的鐘聲兩相融合,内心之痛絲絲入骨,而悲涼的意境更覺蒼勁,讓人沉迷其中。
這首詩最出色的地方,乃在于意境之美。詩人的詩篇當中所塑造的意境,乃是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羁旅客子卧聞靜夜鐘聲。在短短的詩篇當中,詩人對于意境景物的挑選都獨具特色,有靜有動,有明有暗。而這些與詩歌本身的情感表達、與詩人此時的所思所想都有高度的契合,情景交融,景中有情,且咀嚼不盡,當屬第一流詩人的典範之作。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