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稻鳅養殖效益怎麼樣

稻鳅養殖效益怎麼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17:31:00

北方稻鳅綜合種養技術總結

稻漁綜合種養作為一種現代生态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已在全國掀起了新一輪發展的熱潮。從2016年開始至今,東港市開展了稻鳅綜合種養試驗,經過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我地區稻鳅綜合種養技術也日臻成熟,總結如下。

一、選擇稻田和泥鳅品種

選擇的稻田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以1公頃為一個種養單元,最好多個單元連片,能結合低窪田改造更佳。養殖泥鳅品種選擇大鱗副泥鳅,大鱗副泥鳅生長快、個體大、味道鮮,且銷路好、價格高。

二、稻田工程

1.田埂的加固

利用挖環溝挖出的泥土加高、加寬、加固田埂。田埂加高至50~60厘米,埂頂寬40厘米,底寬50~60厘米,田埂要夯實。

2.開挖環溝

在稻田離田埂1.5~2米開挖環溝,環溝寬2~3米、深1.2~1.5米,四角挖深至2米以上作為魚坑,可暫養用。田間開挖“十”字形的田間溝,溝寬0.8米、深0.8米,與環溝連通,挖溝面積占稻田總面積不超過10%。開挖環溝、田間溝要留有機械插秧、收割等通道。

3.防逃設施

(1)防逃牆。外圍田埂用塑料薄膜或5~20目篩絹作防逃保護,埋入土内20~30厘米,地上部分50厘米左右用竹竿立起固定。

(2)攔魚栅。稻田進、排水口成對角安置,并安裝雙層攔魚栅,攔魚栅孔的大小以養殖生物不能逃出為宜,并視泥鳅生長而加以調大。防逃層用聚乙烯網,網目要小些;濾水和防外界雜魚進入層的網用鐵絲網,網目可稍大些。

4.防鳥網

魚溝兩邊每間隔 5 米左右插上 1.5 米高的竹竿,待放苗後用于支撐防鳥網,網距離環溝水面及兩邊50厘米以上。防鳥網的布設是提高泥鳅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泥鳅養殖

1.鳅苗放養

(1)放養量。在放養時間上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養”。水稻選擇抗病性好、豐産性高、米質優良的品種,最好在5月中旬前完成插秧。鳅苗可提早放養在魚坑中,一般在秧苗封壟後再放入稻田。放養規格為5厘米以上的鳅苗,放養量為6萬~7.5萬尾/公頃,要求鳅苗體質健壯、活動力強、體表光滑、無病無傷,每個種養單元放養的鳅苗規格要盡量一緻。

(2)消毒肥水。放養前用生石灰750千克/公頃制成石灰乳遍灑環溝消毒。放苗前10天用發酵好的有機肥肥水,用量為3000~4500千克/公頃。投放苗種時要先用1%~3%食鹽水對苗種浸泡消毒5~10分鐘,以殺滅泥鳅體表的細菌、寄生蟲,預防水黴病等。

(3)放養。投放應選在晴天早晨或傍晚進行,避免陽光直射,溫差不能超過2℃。投放時将苗緩緩倒入水中,讓其自行遊走。

2.管理

(1)投餌管理。泥鳅為雜食性。稻田中的天然餌料如枝角類等較為豐富,飼料投喂量相對較少。人工養殖可選擇浮性全價配合飼料,配合飼料的蛋白質含量為30%以上。在水溫25℃以下時,飼料的日投量為魚體重的1%,25~30℃為3%。分早晚兩次投喂,早晨喂全日量的 30%、傍晚喂70%。設置餌料盤觀察泥鳅吃食情況,以30分鐘内吃完為好。建議每10天拌EM菌投喂1次,以增強大鱗副泥鳅免疫能力。還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水質條件酌情減量投喂。投喂地點選在魚溝,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四定”原則。

(2)水質管理。要注意水質變化情況,定期檢測水質。溶解氧保持 5 毫克/升以上,pH 7.5~8.5,氨氮小于0.2毫克/升。根據需要追施經過發酵的有機肥,并加入少量的過磷酸鈣,水的透明度控制在25厘米。每半月用微生物制劑全魚溝遍灑1次。水溫超過30℃時,要常換水,并提高田面水的深度。

(3)巡塘管理。降雨量大時,将稻田内過量的水及時排出,以防泥鳅逃逸。一查田埂有無漏洞;二查泥鳅活動有無異常;三查進排水口及防逃設施有無損壞;四查魚溝上方覆蓋防鳥網是否完好。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對稻田的老鼠、水蛇、鳥等敵害生物要及時清除、驅趕走。

稻鳅養殖效益怎麼樣(北方稻鳅綜合種養技術總結)1

四、病害防控

由于稻田養殖泥鳅放養密度低、投餌量少,所以發生病害概率小。但要做好病害防控,每15天沿着環溝潑灑1次生石灰乳,用量為225千克/公頃,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節環溝水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