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洪武末年名臣

洪武末年名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2 11:42:21
晚唐高官支谟生平曆事

一 支氏名人之支谟生平簡述

支谟:字子玄,生于公元828年,卒于乾符六年(879年),享年五十一歲,葬于河南洛陽北邙山的孟津縣南陳莊。支谟天祖支元亨,普安郡司馬。高祖支敏,字不機,皇攝廣州司馬。曾祖支光,字平,江州浔陽丞。祖支成,太子少詹事,贈殿中監。父支竦,曆郡守王官,分司告老;以鴻胪卿緻仕,累贈司空,支谟是司空之第三子也。支谟家庭成員:前夫人朱氏,後夫人韋氏,京兆縣君臯之孫。長子支藻,右千牛備身。次子支杜九。長女支楊十,次支小十,與次弟支詳,武甯節度使。

支谟世系如次:支雄...支元亨-支敏-支光-支成-支竦-支谟-支藻。

二 地下出土的唐代長篇墓志

墓志記載晚唐朝廷高官支谟生平曆事與晚年(乾符五年冬季)積極投入進兵讨伐沙陀李克用的戰鬥,取得勝利的戰績,可以補充正史未立傳記的缺佚。長達3162字的鴻篇巨制,為近代洛陽出土墓志所僅見。20世紀二三十年代,洛陽邙山盜掘出土了支谟先人及其兄弟姊妹的墓志9種,是研究志主生平與支氏祖先源于西域月支國等問題的可靠資料。

有唐三百年,文風多樣,就五品以上官員墓志而言,多言簡意赅之詞,文字冗長者少。2004年洛陽北邙山的孟津縣南陳莊出土了一方唐代墓志,青石質,方形,邊長76厘米,厚13厘米,楷書56行,滿行60字,實書3162字。墓志4個側面刻十二生肖,每面3個,獸首人身。上側面以鼠居中,順時針排列。志主支谟身居高位,節鎮地方,在晚唐紛擾的西北邊事中,以忠君愛民為己責,聯絡吐谷渾部落赫連铎弟兄,抵禦割據政權沙陀首領李國昌、李克用父子襲擾,因疾終于任。史書《舊唐書》中僅兩見,支谟墓志凸顯了補史之功用。

就全國範圍而言,長篇墓志目前已知字數超過3000字之鴻篇巨制僅4志,《支谟墓志》可排第二,已為洛陽大學圖書館收藏。與一般的墓志相比,支谟墓志文雖長而不冗,前呼後應,文氣貫通。評人以理政之績,述事詳谵,尤以晚唐中央王朝與沙陀的關系、李克用虓勇豪猾之描述,筆鋒不亞于唐史。墓志長銘524字,亦屬罕見,以韻語濃縮長序,用另外一種文學形式概括志主家系生平,與序對讀,則了其微言大義。

三 墓志原文

唐故大同軍都防禦營田供軍等使朝請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雲州諸軍事雲州刺史禦史中丞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工部尚書琅耶支公墓志銘并序

朝議郎守尚書膳部郎中柱國賜绯魚袋房凝譔

蓋聞....(此處省略詳細墓志銘内容,後面有專門墓志銘各類詳述)

四 支谟生平

支谟出身仕宦,家庭優越,舉明經試,獲做官資格。又得外叔祖崔能、妻祖韋臯之政治背景。30餘年的仕宦生涯中,屢得貴人提攜,風帆頗順。

(一)曆官與才幹

墓志記支谟年十八舉明經,據其卒年逆推,生于公元828年。

墓志雲:“尋為外叔祖将作監崔公奏,署内作使判官。”當權官員向朝廷舉薦求官,即獲通過。這位支谟仕途的開路人即崔能,數見于兩《唐書》,憲宗朝任蜀州刺史,黔中觀察使。元和十五年(820)九月,穆宗“以将作監崔能為廣州刺史,充嶺南節度使”。支谟之續妻韋氏,是韋臯之孫女。韋臯,一代顯宦,兩《唐書》有傳,因戰功封南康郡王。這兩位老人顯然是支谟的政治靠山。

支谟由家令寺主簿(正九品下)轉家令丞(從七品上),“家令掌太子飲膳、倉儲、庫藏之政令,總食官、典倉、司藏三署之官屬”。職事與庫藏、倉儲結緣而影響一生。

墓志所記“太府卿窦浣”即穆宗之女延安公主驸馬窦浣,太府卿為從三品的高官,此公為皇家姻婿,政治地位高而才幹不足。他擢拔支谟為司農寺丞(從六品),兼專知延資庫官事,司農寺掌邦國倉儲委積之事,丞掌判寺事。延資庫即備邊庫,收度支、戶部、鹽鐵錢物。支谟于任上業績顯著,“宰相夏侯公嘗對朝賢獎激,詞意俱深。”此公名夏侯孜,兩《唐書》有傳,宣宗、懿宗朝宰相。大中十二年(858)“五月,以兵部侍郎、鹽鐵轉運使夏侯孜本官同平章事”。則支谟任職,在此年五月之後,時已過不惑之歲數年了。已往洛陽出土的《支煉師墓志》由“季弟朝議郎權知司農寺丞兼度支延資庫給官谟纂”于鹹通三年五月[11],則彼時仍于任上。

後來,支谟任天德軍副使,隸屬于蘇弘靖,此公軍階頗高而史書無載。支谟躬行職守,屯田足食,得計相曹公賞識,此公即曹确,兩《唐書》有傳,鹹通二年八月,“以兵部侍郎曹确判度支”時稱度支為計相。鹹通四年十一月,“以兵部侍郎、判度支曹确同平章事”,居相位,則支谟履曆系年範圍明矣。

由官吏的舉薦和朝廷批準,支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管理國家府庫。先任司農寺丞,兼專知延資庫官事,執事本兼雙赢。後加檢校庫部郎中(從五品),兼禦史中丞。久之,拜太府少卿(從四品),知度支左藏庫出納。左藏庫納天下财賦,他的職官由小而大,不斷升遷,執掌小大國庫,本質未變,十分稱職。故墓志雲:“官雖新命,人實曩賢,庶務谙詳。”

鹹通末年(874),支谟虛歲45,朝廷委以濮州刺史,鎮撫地方,兼京官秘書少監、禦史中丞。明年(乾符二年),繼母崔氏去世,辭官。在邙山茔地守墓3年後,朝廷複其官職,為“右金吾衛大将軍、知街事”(正三品),“掌宮中及京城晝夜巡警之法,以執禦非違”。時當在乾符四年前後。

《舊五代史·武皇紀上》叙李克用“及壯,為雲中守捉使,事防禦使支谟,與同列晨集廨舍,因戲升郡閣,踞谟之座,谟亦不敢诘。乾符三年,朝廷以段文楚為代北水陸發運、雲州防禦使。”。按《通鑒考異·乾符五年》曰:趙鳳《後唐太祖紀年錄》曰:‘乾符三年,朝廷以段文楚為代北水陸發運、雲州防禦使,以代支谟。’”此文記載的準确性值得考慮,因支谟墓志明确記載他是在段文楚遇害後,“太原屢陳警急,雁門不足隄防”時,任河東節度副使和大同宣谕使的。其所任“都督雲州諸軍事雲州刺史”,轄屬于河東節度。已往洛陽出土的《支訢妻鄭氏墓志》由“仲兄前太府少卿賜紫金魚袋支谟撰”于乾符三年五月,說明此時仍在守孝。

(二)征讨沙陀李克用

支谟的人生晚年,即鹹通末至乾符六年,當時黃巢、王仙芝兩支農民起義軍兵潮洶湧,陷城掠地,勢不可擋。沙陀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叛附無常。内外幾股力量不停地震撼唐朝政權的根基。也是墓志叙述支谟生平的亮點。

沙陀是隋唐時期西突厥别部處月之種,以朱邪為姓,憲宗朝诏遷至太原。墓志雲:“于時沙陀恃帶微功”,說的是硃邪赤心(李國昌)率騎兵随唐軍消滅龐勳為首的農民起義軍(鹹通十年)、派兵參與鎮壓王仙芝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乾符四年十二月)而屢立功勳受封賜姓的故事:“龐勳亂,诏義成康承訓為行營招讨使,赤心以突騎三千從。承訓兵絕渙水,遇伏,堕圍中幾沒,赤心以騎五百掀出之。勳欲速戰,衆八萬,短兵接,赤心勒勁騎突賊,與官軍夾擊,敗之。其弟赤衰以千騎追之亳東。勳平,進大同軍節度使,賜氏李,名國昌,預鄭王屬籍,賜親仁裡甲第。回鹘叩榆林,擾靈、鹽,诏國昌為鄜延節度使。又寇天德,乃徙節振武,進檢校司徒。王仙芝陷荊、襄,朝廷發諸州兵讨捕,國昌遣劉遷統雲中突騎逐賊,數有功。”

洪武末年名臣(晚唐高官支谟生平曆事)1

墓志續雲沙陀“常難姑息,逞其驕暴,肆毒北方。朱耶克用,屠防禦使一門,率鹽泊川萬戶”。據《新唐書·沙陀傳》說,乾符三年(876)饑馑,代北水陸發運、雲州防禦使段文楚削扣軍食,軍中不滿,屬下謀反。擁戴李國昌子雲中守捉使李克用,殺段文楚,占據雲州。要求朝廷任命克用為大同防禦留後,僖宗不許,并征發各道兵馬讨伐雲州。國昌父子與黃巢農民起義軍,一北一南,縱橫于大唐統治日益虛弱的河山城鄉。《新五代史》亦雲:“國昌子克用,尤善騎射,能仰中雙凫,為雲州守捉使。國昌已拒命,克用乃殺大同軍防禦使段文楚,據雲州,自稱留後。唐以太仆卿盧簡方為振武節度使,會幽、并兵讨之。簡方行至岚州,軍潰,由是沙陀侵掠代北,為邊患矣。”沙陀之亂自此始。

墓志續雲:于是朝廷加支谟“檢校左散騎常侍,充河東節度副使。……那期晉政多門,曹翔作伯。移公于大同宣谕,尋有後敕,讨除二兇”。此事于史有征:《資治通鑒》雲:“振武節度使李國昌之子克用為沙陀副兵馬使,戍蔚州。時河南盜賊蜂起,雲州沙陀兵馬使李盡忠與牙将康君立、薛志勤、程懷信、李存璋等謀曰:‘今天下大亂,朝廷号令不複行于四方,此乃英雄立功名富貴之秋也。吾屬雖各擁兵衆,然李振武功大官高,名聞天下,其子勇冠諸軍。若輔以舉事,代北不足平也。’衆以為然。”數州執政洶湧而起,反叛朝廷。《舊唐書·僖宗紀》雲:乾符“五年春正月丁酉朔,沙陀首領李盡忠陷遮虜軍。太原節度使窦浣遣都押衙康傳圭率河東土團二千人屯代州,将發,求賞呼噪,殺馬步軍使鄧虔。窦浣自入軍中安慰,仍借率富戶錢五萬貫以賞之。朝廷以浣非禦侮才,以前昭義節度使曹翔檢校尚書右仆射,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又以左散騎常侍支谟為河東節度副使”,加強對付沙陀的領導力量。時朝廷兵力虛弱而善于利用外族軍隊,吐谷渾人赫連铎是依靠的主要力量。故墓志記支谟“激勸赫連铎弟兄,優其禮秩;厚撫吐谷渾部落,寘彼腹心。”《舊唐書·僖宗紀》又雲:乾符五年“十月,诏昭義節度李鈞、幽州李可舉、吐渾赫連铎白義誠、沙陀安慶薛葛部落合兵讨李國昌父子于蔚州。”

《舊唐書·僖宗紀》雲:乾符五年“七月,滑州、忠武、昭義諸道之師會于太原,大同軍副使支谟為前鋒,先趨行營。”太原為朝廷北都,高祖起建義旗之地,地理位置重要。當時以為軍事基地,打擊沙陀軍,遏制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勢力的增長而如此安排。

墓志用一定的筆墨描述李可用的強悍:“克用桀逆有素,猃頑叵當,統乎日逐之師,欲為天柱之舉。輕騎詭道,次于平陽。”可是在乾符五年(878)十二月,支谟避其“虎搏鷹揚,摩壘挑戰”的鋒芒。而在可用略地回兵時,“即命鐵馬尾襲,抵其私莊,叢弧射之,洞臆而斃”。支谟的讨伐一戰而勝,大掃沙陀軍雄勁之風,使“阖族喪氣”。雖“克用虓勇,工騎射,國昌号之‘萬人敵’”,而于此時卻“恐四方乘虛罙入,乃取一瞎虜,年貌相類者,訛人雲,克用存焉”,以售其奸。唐軍以為兇頑已剪除,“持此死虜,以質國家”,盲目高興。支谟揭露沙陀騙局,可是朝廷居然無人相信。文獻亦叙李克用“少骁勇,軍中号曰‘李鴉兒’,其一目眇,及其貴也,又号‘獨眼龍’,其威名蓋于代北。……因時時從其群豪射獵,或挂針于木,或立馬鞭,百步射之辄中,群豪皆服以為神”,可為墓志記載之注腳。

乾符五年冬季的進兵讨伐取得了一時的局部的勝利,朝廷以為李克用已死,為此頭腦發昏。後來的大小戰事,朝廷多處于劣勢。因兵亂遇害和失利,乾符五年八月曹翔死後,朝廷于一年多的時間内(乾符五年十一月至廣明元年二月),居然五換太原尹、北都留守。

墓志雲:乾符“六年夏,任遵谟入奏,固稱克用身在,大言于朝,遂除蔚朔雲三州節度使。……仍轉公左散騎常侍、司農卿”,支谟也于朝廷的頻繁人事調動中任京官,削去了政權兵權,要離開地方了。墓志說當時北方局勢混亂,社會動蕩。雲州百姓遭鐵騎蹂躏,水深火熱,皇帝昏聩,難知下情。于是軍民雲集衙府雲:“今朝廷已将赤子委豺虎,常侍甯忍棄我輩性命,侚一官寵榮!”不讓他走。支谟自己也認為“去則違衆,犯水火之怒;止則招謗,贻骨肉之憂”。墓志銘也以韻語吟道:“铠丈在身,诏敕在手;一朝翻然,信義何有。兩族二軍,久結怨仇;使彼得志,此必盡劉。哀哀赤子,寄命君侯;死生不舍,欲去何由。”支谟進退兩難,憂心如焚,一病不起。他抱着難以釋懷的遺憾,卒于乾符六年十二月一日。

廣明元年七月,“乃以吐渾都督赫連铎為雲州刺史、大同軍防禦使”,當是朝廷安排頂替支谟調任去世後的空缺。墓志記支谟“粵以庚子歲七月十五日葬于河南縣之杜翟村,祔于先司空墦檟之後”,即以廣明元年(880)葬于祖茔。

(三)李克用殺段文楚之系年及其他

《新唐書·沙陀傳》曰:“乾符三年,段文楚為代北水陸發運、雲州防禦使。”《舊五代史·唐武皇紀上》同。《新唐書·僖宗紀》曰:乾符五年“二月癸酉,雲中守捉使李克用殺大同軍防禦使段文楚”。又見于《通鑒·乾符五年》二月。按《舊唐書·懿宗紀》曰:鹹通十三年五月,“以天德防禦使、檢校左散騎常侍段文楚為雲州刺史、大同軍防禦使”。十二月,“李國昌小男克用殺雲中防禦使段文楚,據雲州,自稱防禦留後。”《新唐書·段秀實傳》、《新五代史·唐莊宗紀上》、《冊府元龜》卷一二三亦均稱:鹹通末,殺雲州刺史段文楚。《通鑒考異·乾符五年》曰:“克用既殺文楚,豈肯晏然安處,必更侵擾邊陲朝廷亦須發兵征讨,而自乾符四年以前不見其事。《唐末見聞錄》叙月日,今從之。”由墓志将“朱耶克用,屠防禦使一門”,系于乾符二年之後觀之。所考稱是。

支谟兄弟很多,然而墓志僅雲:“兼之友悌,與次弟詳,埙篪笙磬,合契同規。”支詳,兩《唐書》、《舊五代史》、《資治通鑒》等文獻,任知四方館事、太仆卿、司農卿、武甯節度使等職。

墓志撰文者是“朝議郎守尚書膳部郎中柱國賜绯魚袋房凝”,時任京官。志中自稱“凝周旋門館之舊”,知曾是支谟門吏。《新唐書》雲:“凝字玄儉,郢州刺史。”為房玄齡六代孫,許是一人。考官高元經。《新唐書》記其初仕之職:“元經,河南兵曹參軍。”

墓志雲,支谟去世後,因“幽州李司空抗疏上論,請加旌異。有诏贈工部尚書”。此公可能是幽州節度使李可舉。乾符四年“十月,诏昭義節度李鈞、幽州李可舉、吐渾赫連铎白義誠、沙陀安慶薛葛部落合兵讨李國昌父子于蔚州”。二人同是為朝廷率兵讨擊李克用者。

洪武末年名臣(晚唐高官支谟生平曆事)2

附:《唐應拔萃前明經支公谟夫人吳郡朱氏墓志銘》溫庭皓撰

廣明元年 公元880年 支谟前夫人

撰文者:溫庭皓,唐詩人。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國子助教溫庭筠弟。大中末,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從事。鹹通中,辟徐州崔彥曾幕府。龐勳反,使庭皓草表求節度,庭皓拒之,遂遇害。诏贈兵部郎中,代表作 《梅》 《觀山燈獻徐尚書》

洪武末年名臣(晚唐高官支谟生平曆事)3

原創作品,喜歡支登成文章請關注➕點贊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