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李先生的遭遇在網上引起了熱議。這一年多來,莆田的網友李先生一直在為自己退休的事情奔波!
據李先生所說,他的實際出生時間為1960年6月5日,這是在莆田市檔案館的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表中有記載的。
按照這個出生時間的話,李先生在2020年6月就可以退休了,而他的工作單位也是按照這個時間去為他申請辦理退休手續。
但是在李先生的個人檔案和戶籍登記中,他的出生日期卻是1962年7月6日,這就意味着按照這個時間,李先生要到2022年7月才有資格辦理退休。
當地人社局認定,個人檔案中的時間才是李先生的正确出生年月,因此李先生并不符合退休條件,拒絕為其辦理退休手續。
那麼,退休到底是以哪個時間為準呢?
在1999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下發了8号文件《關于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明确:
對職工出生時間的認定,實行居民身份證與職工檔案相結合的辦法。
當本人身份證與檔案記載的出生時不一緻時,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準。
按照這個文件通知,當本人身份證與檔案記載的出生時間不一緻時,以本人檔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準。
如果職工檔案中有幾個不同出生時間的,以招工表、錄用表、入伍政審表等,批準其參加工作的正式表上記載的時間為準。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下發的這份文件,是為了規範退休年齡,避免國家利益受損。
對于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參加工作的人員,因為當時的招工或轉正政策對于年齡是有限制的,所以為了符合相關政策,部分人員在檔案中故意把出生時間填小。
而現在雖然他們的檔案年齡不足60周歲,但是實際年齡到達了60周歲,就想要辦理退休。退休就意味着他們可以少交幾年的養老保險,多領幾年的養老金。
俗話說“甘蔗沒有兩頭甜”,當時故意改小年齡,‘騙取’招工,獲得了利益,現在又想按實際年齡辦理退休,好事都想占,這是不行的。
為此,相關部門發文要求必須按照檔案記載的相關時間作為辦理退休手續的依據。
而這個檔案指的是職工的個人檔案,檔案館中的資料,比如全國人口普查登記表,并不屬于職工檔案中的材料,因此不能認作依據。
所以正常情況下,李先生是要按照個人檔案和戶籍登記中明确的時間辦理退休的,也就是要到2022年7月才能退休。
不過在實際生活中,雖然人社部門辦理退休都是按照8号文件執行,但是對于退休審批中出生日期的确認争議,國内不同地方的法院判決結果卻是不同的。
安徽省的法院對此類案件的判決和人社部門的意見是一緻的,都是認定個人檔案中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是準确的。
但是江蘇省的法院判決卻完全不同,最為著名的是一個案件是“黃蘭芳訴江蘇省海門市勞動局退休審批行政案”,在到底是以身份證日期還是以檔案日期為準的争議上,最終江蘇省南通市中級法院認定:
“居民身份證是國家法定的證明公民個人身份的證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并可用作辦理聘用、雇傭和離退休手續”。
判決撤銷海門市勞動局依檔案記載出生時間作出的退休審批決定。這個案件後面還被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資料轉載。
而上文中提到的莆田的李先生,在通過法律途徑上訴後,莆田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責令秀嶼區人社局于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内為李先生辦理退休手續、支付各項退休待遇。
也就是除了檔案和戶籍資料外,莆田市法院認可其他材料也可以作為确定出生時間的依據,認為莆田市檔案館的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表中記載的出生時間為李先生的真實出生時間。
而這件事也引起了網友的争議,一些人認為法院的判決正确,保護了職工的利益;一些人卻認為李先生早就知道自己身份證上的出生年月有錯,但是工作幾十年都不提出來,直到快退休時才說,明顯是想占國家便宜。
近年來,關于有多個出生年月的職工在辦理退休的時候具體以哪個時間為準的争議不斷,而國家并沒有一個非常明确的規定。
這個問題,事關職工切身利益,也關系到社保基金的安全和政府的公信力,希望未來國家能夠通過立法或者釋法,統一一個标準。
比如當本人身份證記載的出生時間與職工檔案不一緻時,以本人身份證的記載為準;如果有證據證明,本人身份證記載錯誤,則以職工檔案記載為準;如果有證據證明勞動者本人身份證與職工檔案記載均與實際情況不符,則以實際情況為主。同時,對于故意修改出生日期的行為,也要給予一定懲罰。
目前,在人社部門看來,辦理退休的年齡肯定是以檔案為準;但是在部分地區的法院看來,身份證或者其他材料也是可以作為采信依據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