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供圖。
伴随着老齡化的不斷深入,社會各界展開行動和探索,作為生活的一個高頻場景,近年金融業在适老服務方面進行了不少嘗試。金融業已做了哪些有益探索,還有哪些需要進一步完善,來滿足2.7億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準退休及中青年人群可以怎樣提前進行養老規劃?
12月21日,新京報貝殼财經邀請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中國民生銀行北京分行支行零售主管行長闫京一同解讀。
完善的養老金體系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堅實保障。董克用表示,應該擴大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把政策框架搭好,同時金融機構提供好産品。
談到金融如何支持養老産業,他認為我們需要支持養老産業發展的産業政策,這是金融支持養老産業的基礎。具體支持方式還需要研究,把基本問題搞清楚,金融支持養老産業就會找到發力點,進而會有更好的政策推動它實現。
對于個人,董克用建議養老規劃越早越好。中年時期往往是一個人收入最高的時候,要多積累,而且因為積累型養老金有複利的概念,積累越早,未來收益中很大一部分不是本金,而是複利。
金融機構要設計更多樣化的養老金融産品,同時養老金融教育應更通俗易懂
新京報貝殼财經: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老齡化占比已達到13.5%,屬于老年型人口國家。作為生活的一個高頻場景,近年金融業積極開展适老服務,先期我們已進行了哪些有益嘗試?
董克用:按照國際标準,我國2000年就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但過去20年老齡化進程加速還不算很快,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從7%上升到13.5%。但今後幾十年會快速增長,據預測2050年前後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将達到30%,并且,這一比重會持續到本世紀末,所以,人口老齡化就不再是一個用财政手段就可解決的短期問題,而是一個長期問題, 就需要用金融來解決。
對此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從三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是養老金金融,就是怎樣能夠更好地積累養老金,更好地讓養老金資産保值增值;二是養老服務金融,為百姓提供養老金制度之外的養老财富的儲備,以及如何将儲備的養老資産轉化為現金;三是金融如何支持養老産業的發展,因為我們的老齡化來得非常快,産業壓力非常大,所以要通過金融來支持養老産業的發展。
在這三個方面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覆蓋養老金制度改革、養老金融服務、養老金融産品、金融支持養老産業發展等,各行各業也做了大量努力。
新京報貝殼财經:老齡化進程加快的同時,數字化發展也在提速。有一組統計顯示,我國使用手機的老年人約2.74億戶,其中近1.4億老人在網絡上是“沉默”狀态。從你的觀察來看,比如手機銀行、支付App等數字金融工具涉及資金,很多老人的抵觸心理是否更重?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同時兼顧安全保障?
董克用:很多老年人會依賴銀行,銀行作為國家金融系統中的最重要部門,近年來為加強對老年人的服務也做了很多創新。同時應注意到,我國進入老齡化的“主力軍”,已經從40後、50後向60後擴展。60後是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紅利的一代人,和前兩代人相比,60後手上的财富積累相對更多,他們對資産管理的需求更大。因此,金融機構特别是銀行如何幫助他們管理好這些财富非常重要。
在這方面,一是要設計好産品,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隻要一種穩健産品就可以滿足,但也并非每個人都是“金融家”,金融機構應該把産品特點告訴用戶。通過哪些渠道讓客戶了解這些信息,涉及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電子渠道是好渠道,但要考慮到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眼花問題,乃至很多老人智力下降的情況。所以除了字體放大,還要有人工智能服務,在他不知道怎麼用、沒有子女在身旁的時候,有人能直接去回應。換句話說,基于信息系統基礎,人對人的服務還是少不了的。
新京報貝殼财經:除了對安全和便利的需求,随着财産累積,老年人投資需求也在增加。但我們看到近年不少詐騙事件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反映出什麼問題?
董克用:為什麼老年人容易受騙?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老年人退休後收入增長的空間不大了,所以他們很在意自己的積蓄能不能增值更多,因此,騙子通常用高收益産品為幌子來行騙。這也正說明,金融機構提供的正規産品、好的産品還不夠豐富;二是養老金融教育還不夠。
我們養老金融50人論壇在2019年、2020年都做了調查,發現老年人受騙的比例在下降,這是好事,說明簡單的騙術已經行不通了,但怎麼應對更深更複雜的騙術呢?
金融機構有兩方面工作要做,一是再下點力氣設計更加多樣化的、适合不同老人需求的産品,給老年人提供更多選擇。同時養老金融教育要更通俗易懂些,比如當前經濟的大形勢、一般的投資利率水平等,把這些一般性知識通過各種公開渠道向百姓講清楚,讓他們心裡建立起一道“防火牆”。
新京報貝殼财經: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青年人也意識到提前規劃養老的重要性,不少人在50來歲退休前甚至更早就已着手。對于這些準退休或剛剛退休的人群,有哪些養老規劃建議?
董克用:我覺得退休人員要從三方面規劃。一是生活方面,退休了可以放松一下,做一些自己在職時沒能做成的事情。二是财富規劃,退休時你知道自己大概有多少财富,加上目前這代退休老人下代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也不缺吃喝,所以要做好自己的财富規劃。三是資産規劃,我們這代人因為沒有做積累型養老金,我們的養老金都是現收現付的基本養老保險,有“第二支柱”職業養老金的人不多。“第三支柱”還沒正式推開。但40後、50後和60後都趕上了一個紅利,就是福利分房。所以,很大一部分房産在這批老人手裡,要做好這個規劃。在遇到一些問題、養老金不夠用時,得有一個資産如何轉化為現金流的考慮。
老年人的規劃相對簡單,最重要還是中青年的規劃。因為我們處在加速深化的老齡化社會,年輕一代更應該早做準備。
總結為三句話就是,“青年早規劃,中年多積累,晚年來享受。”青年時期正是花錢的時候,掙得又少,但還是要做好規劃,盡量省下一點。中年時期往往是一個人收入最高的時候,要多積累,因為積累型養老金有一個複利的概念,就是積累的越早,到三四十年後,收益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本金,而是複利。所以養老規劃和養老投資越早越好。
我們需要鼓勵養老産業發展的政策,這是金融提供支持的基礎
新京報貝殼财經:就在上周(12月17日),中央最新定調了個人養老金補充功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明确要推動發展适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應如何理解?目前我國養老金體系還存在哪些問題,對此有哪些建議?
董克用:中央這個決定非常重要,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戰略舉措。我們過去的養老金基本是現收現付的,就是在職的一代人繳費,然後這些錢會發給退休的一代人。現收現付制度要想很好地運行,需要依靠好的年齡結構,在職的人多、退休的人少最好,但反過來就麻煩了。
全世界很多老齡化國家主要趨勢都是走向多支柱,就是既有現收現付養老金,也要有積累型養老金。積累型的養老金有兩種,一種是以企業主導的,我國又分為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但是企業年金覆蓋面還很小,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中小企業多,同時企業的能力有限。而且我們現在有大量的靈活就業,這些就業者沒辦法建立自己的企業年金。于是,國家就建立了第三個支柱,叫個人養老金,由個人主導。在職時存點錢,國家給稅收優惠,同時由專業機構打理,到退休再取。
這次會議提出來的發展個人養老金,其實在2018年5月就已經開始試點了,當時名字比較複雜,叫“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保險業為推動這個政策落地花費了10年時間,可謂“十年磨一劍”。
這一次我覺得新的個人養老金政策要推出了,就是把試點中的經驗和教訓都總結下,然後擴大試點。應該盡快推動第三支柱建設,因為積累需要時間。不是說從50歲開始存錢不可以,但是有點晚,發達國家都是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積累一大筆養老金。因此我們現在要把頭開好,把政策框架搭好,政策體系出台,各個金融機構提供好産品,我們養老金體系就會完善起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就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新京報貝殼财經:從服務養老産業來看,金融業在養老産業生态圈中承擔怎樣的角色?
董克用:金融在支持養老産業發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也在制定一些規劃,我認為還要解決幾個重大問題。
首先養老是個事業還是個産業?過去我們很多的養老服務是事業單位來提供,它主要靠民政系統、靠政府财力和我們在這裡講的養老産業是有區别的。産業是依靠市場來配置資源的機制。事業和産業要協調發展,但資源配置方式不同。第二是為什麼要提養老産業,為什麼很少提婦女産業,兒童産業?我認為,在很多領域,市場機制可以解決供求問題,而針對老年人的需求則不同,需要有一個特殊的産業政策,然後才有金融支持養老産業這樣的命題。
為什麼要有針對老年人的産業政策,一是從需求方看,老年人退休後的收入基本上是确定的,且年齡越大,收入水平相對越低,因為養老金的增長速度趕不上工資的增長速度,所以老年人不是一個很強的消費群體,老人害怕花錢。二是我國的老齡化速度太快了,未來20、30年可能就會走完發達國家百年的老齡化曆程,老年人的需要一下就沖上來了,但供給端由于利潤率低而反應遲緩,因此,僅靠市場機制,無法解決快速老齡化帶來的問題,需要産業政策為基礎的金融手段來幫助解決供求不平衡問題。
例如現在好的養老院供不應求,“好”的标準是經濟可負擔、服務标準、地理位置不錯等。要提供這樣的“好”應怎麼辦?硬資産成本很高,總不能把市中心地都變成養老院,所以需要特殊的土地政策和醫療資源配置政策優化中心城區外圍的養老社區。再例如,養老機構的優劣往往取決于服務質量,服務是軟資産,現在有很好的服務模式,想把好的服務擴展到其他地區,這就需要有資本投入。但由于軟資産沒有抵押物等原因,很難得到金融支持。所以我們需要特殊的、鼓勵養老産業發展的産業政策,這是金融支持養老産業的基礎問題。 把這些基本問題搞清楚,我們在金融支持養老産業上就會找到一些發力點,進而會有更好的政策推動它實現。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趙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