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顔偉在長坡嶺林場查看生态監測設備。 塗 敏攝(人民視覺)
拄着木棍,聽着腳踩樹葉的沙沙聲,穿梭于貴陽市長坡嶺林場茂密的樹林裡,貴陽市林草資源監測中心主任顔偉仔細查看各個生态監測設備的運行情況。
面龐黝黑,頭發花白,今年52歲的顔偉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腳步依然輕松。“幹自己喜歡的事,再辛苦也是快樂的。”顔偉說,他的父親曾是畢節市赫章縣一座林場的老職工,打小耳濡目染,他對林業産生了濃厚興趣。
1991年,顔偉被分配到貴陽市郊區的順海林場工作。“搞森林資源調查拼的是體力和耐力,許多地方車輛開不進去,隻能靠兩條腿來開路。”他說。
一個羅盤儀、一把塔尺和一柄角規,再背上一包幹糧,此後的8年裡,顔偉幾乎是泡在林子裡度過的,林場裡有哪些樹種、分布在什麼位置、生長情況如何,他心裡都有一本明賬。
當時,除了調查森林資源,守山護林也是顔偉的重要職責。一次巡山時,顔偉和同事發現了一夥盜伐人。勸阻盜伐中,顔偉被鋸子劃傷了手掌,他忍着劇痛,硬是将盜伐團夥押送到了森林公安局。
離開順海林場後,顔偉調到貴陽市林業局工作,他的主要任務依然是森林資源調查。顔偉說,随着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這項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憑當初的“老三件”已難以應付,他必須學着主動适應時代形勢,以更好地守護貴陽這座森林城市。
後來,他組織起了技術團隊,将林業數據進行數字化,并牽頭搭建了貴陽市智慧林業雲平台。2019年,顔偉還牽頭與貴州大學合作,在長坡嶺林場建立起了城市森林生态定位研究實驗室,對森林生态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量進行評估。
“現在開展工作的确比以前智能得多,衛星、無人機和自動監測設備獲取數據又快又準。”顔偉說。《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1日 14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