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使用《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下文簡稱小湯)作為啟蒙教材,目前依然覆蓋了大部分中國鋼琴教育環境。
這幾年,以巴斯蒂安、菲伯爾鋼琴教程為首的新興教材,以更注重孩子對藝術和音樂的理解、聆聽、覆蓋了更多的基礎樂理和聲知識等的優勢,逐漸得到認可并被廣泛推廣;相比之下,小湯已經是發行于上個世紀的教材了,在音樂藝術以及樂理和聲知識體系的構建上,出現了明顯的短闆。
即便如此,小湯的使用依然在國内鋼琴教育中占據了極高的比例。
作為一位從小學習小湯長大,從事鋼琴教育最初使用小湯進行啟蒙,到現在完全使用菲伯爾進行幼兒啟蒙和教學工作的鋼琴教育者,我以菲伯爾為例,與小湯的知識體系進行詳細的對比,來闡述為什麼小湯不應作為幼兒啟蒙的第一選擇。
很多使用菲伯爾的教師,在對比菲伯爾于小湯的優勢時,會把重點放在“菲伯爾有很多好玩的音樂遊戲,花花綠綠的彩色内頁,比枯燥的小湯書本更能夠調動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來講。而我希望能夠發掘到更深層次的東西,不僅僅停留在表面。
本文受衆:
1. 正在使用小湯的老師/學生/孩子家長
2. 正在學習/準備開始學習鋼琴的學生和家長
3. 想換新教材卻擔心不夠了解、不會使用的老師
4. 正在使用小湯、且排斥菲伯爾等新教材,但實際上對菲伯爾的了解程度僅限于翻了翻/用過一小段時間的老師注:本文并非惡意貶低小湯,也未否定小湯在中國鋼琴教育市場做出的巨大貢獻,隻是進行一個比較客觀的對比和評價,各位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選擇。
全文概覽:
- 全文首先進行知識體系構建上、教學理念上的對比,來呈現小湯知識體系中知識模塊的缺失、知識内容路徑規劃上的劣勢、以及教學理念上的落後;
- 高度總結的結論;
- 教材使用常見的問題和誤區,以及解答。
一、對比:
(由于國内很少老師把小湯用到第五冊之後,因此對比範圍在小湯1-5冊之内)
1、知識進度順序的合理性
小湯的知識進度鋪設不合理。業内對小湯進度安排比較普遍的評價是:節奏不穩定,部分地方跨度大。其實本質上是缺乏“起承轉合”。很多知識點的出現得比較突兀,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孩子不夠友好。比如作者說要有調性,于是就有了調性:
小湯2直接出現調号
對于前一頁剛學完升降号是什麼的小朋友,馬上就進行固定升降号的訓練,并告訴孩子這就是F大調。孩子連調性是什麼都沒有學過,這樣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誤解和刻闆學習。
記住知識和理解知識是不一樣的,因為還沒在認知中建立調性的概念,這導緻一個非常普遍的情況:很多孩子在學習過小湯的調号之後,都要在譜子上用鉛筆對所有要升降的音标記出臨時升降号,才能彈對音,否則經常忘記要升降。
而菲伯爾在出現固定調号之前,有整整一冊的内容都在為調号做鋪墊,鋪墊的方式是:所有調性的歌曲都在調式音階前五級的範圍内,對應五隻手指,并且所有變音記号以臨時的方式呈現,建立調性、手位、聽覺三個維度的關系;學習全音半音,把全半音關系套入五指音階,大調的半音出現在34級,小調的半音出現在23級;順便把五指音階的移調也一起學習了。
菲伯爾第三冊對調性學習的鋪墊,未出現固定升降号
小湯的突兀還表現在很多地方,如要使小湯的學習變得流暢,則非常考驗老師的教學設計能力。
菲伯爾在起承轉合這點上做的非常好,以至于小朋友學習過程、對信息的接受過程特别流暢,而老師隻要具備專業素養,教學能力一般也能得到很好的教學成果。
2、對五線譜的結構感構建(級進、跳進、音程)
教過幼兒鋼琴啟蒙的老師一定都能發現,很多孩子認音初期往往是孤立地認當前的音,而不是根據前後音符的關系去識别當前的音,即便我們認為理解掌握這種音符關系是如此的簡單而自然:
建立五線譜上的結構感對識譜能力非常重要。
菲伯爾先學習五線譜音的順序是先認識右手CDEFG,再認識左手CBAGF,連起來學習,引導孩子學習級進(間-線-間)的概念;另外再用了一個單元的長度,引導跳進(間-間/線-線)的概念和讀譜;在第二冊的時候引入了音程的概念,孩子将學會辨認二度~五度音程在五線譜上的距離,以及它們分别是什麼線間結構,每一個音程都有專門的曲目進行練習,逐漸遞增,從而開始具備看到音程可以直接彈出的能力,并不需要去分别認兩個音。
菲伯爾第一冊和第二冊目錄節選
這就是五線譜上的結構感,對視奏能力的幫助極大。
小湯1對認譜的安排是,先學中央C→右手D→左手B→右手E→左手A→右手G→左手F,在教材上主動呈現和講解音符之間關系的知識點。孩子需要經過認知水平的成長,輔以大量的練習,經過一段時間才能不完全地理解和消化音符關系。
音程更是如此,在小湯2開始出現音程彈奏過程中,書面并沒有呈現關于任何音程的知識,僅用“和音或和弦”的描述一筆帶過。
小湯1目錄
3、聽覺訓練、聽覺經驗培養
菲伯爾在一些必要的知識上配套了聽覺訓練,因為聲音才是學習鋼琴要表達的目的和結果,因此建立知識與聽覺的聯系非常重要;小湯僅有書面訓練,無配套聽覺訓練,導緻小湯整本教材更像是學習讀譜的練習冊,而菲伯爾是在學音樂。
菲伯爾第二冊和第三冊目錄節選
新版小湯和菲伯爾的曲子都有配套的伴奏音頻CD,伴奏和聲色彩豐富,有多種樂器參與,一條簡單的旋律可以有很豐富的伴奏形式和和聲,孩子可以提前接觸到許多音樂内容,聽覺經驗和音樂審美不必被當前的學習進度局限住。網上有能直接播放伴奏的資源,遺憾的是依然有大部分老師并不使用它們。
4、和聲功能
菲伯爾對主、屬、下屬功能和聲有詳細的鋪墊和講解,包括配套各種運用練習、聽覺訓練,讓孩子明白如何用主、屬、下屬和聲為旋律編配伴奏,建立和聲感與和聲功能的聽覺經驗:
菲伯爾2、4冊
而小湯這一塊是完全缺失的,甚至在第三冊的前言裡陳述了:本書并不教七和弦和聲學知識,隻需讓孩子多練記住這些固定的組合即可……側面透露出了編者在鋼琴教學理念上的短闆。
大湯3前言
大湯3内頁
知識框架決定一個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一個好的老師希望你看到的是結論背後的邏輯和知識,而不是要你記住這個結論。而認譜和彈奏都是彈鋼琴的手段和過程,聲音才是彈鋼琴最終的目的,因此建立和聲功能的聽覺經驗和知識體系,從現代的眼光來看是必要的,小湯在這一方面是匮乏的。
學習了和聲功能的學生 眼中的599
5、樂理學習
由于第1點提到的小湯缺乏“起承轉合”的問題,因此樂理知識在小湯中的連貫性也比較差,孩子形成系統性的樂理框架是比較費力的,若非老師刻意引導,則比較難在彈奏中聯系起樂理知識(我認為從前國内鋼琴教育大環境對樂理知識教育的忽視,導緻現在很多鋼琴老師甚至音樂院校專業學生都覺得自己樂理不好,和用小湯這套教材有很大的關系);
在菲伯爾中,樂理知識知識框架的構建比較科學,層層遞進,相輔相成;幾乎每一課曲目都有明确的樂理知識和配套的樂理練習。我相信即便是樂理知識基礎較差的鋼琴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自己都會有很大的收獲。
小湯所教授的樂理知識類型更偏向于讀譜認譜,而菲伯爾包含的内容更廣泛、系統一些,涉及了比如第4點所說的145屬七和聲功能、以及曲式分析、平行/對比式問答樂句、現代和弦記号、動機與模進、終止式等等。
菲伯爾第一冊:音樂問題與音樂回答
6、曲式學習
小湯1-5全程沒有涉及曲式的學習。曲式是一個知識框架,前面說過了,知識框架決定你看事物的眼光,有了曲式的知識,對樂曲結構可以在彈奏前就一目了然,對視奏能力的提升很友好。
菲伯爾在第四冊開始引入曲式的學習,包含了AB單二部、以及ABA單三部兩種普遍的曲式。甚至在菲伯爾出的另一套适合更小的孩子(3歲以上)的教材《我的鋼琴第一課》(My First Piano Adventure)上,就提前出現了劃分AB段的知識,可見菲伯爾對知識框架結構的重視。
7、培養對強弱記号等譜面記号的敏感度、五線譜元素的構成
下面這個表情包,相信很多人都看過:
這個表情包已經在鋼琴專業學生和老師圈子内被廣泛傳播,可見這個問題引起的了很多人的共鳴,它的存在是真實且廣泛的。
具體問題表現為:對譜面上的記号和術語極度不敏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依然認為和國内早期廣泛使用小湯 大部分鋼琴老師自身專業不過關有極大的關系。
對譜面記号的忽視往往關系到後續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音樂性處理。
小湯的對五線譜的呈現方式,在一開始就是基本完整的,包含了完整的五線譜,音符、高低音譜号,拍号,小節線,終止線等。但小湯第一冊和第二冊全程沒有出現過強弱記号!直到第三冊才突然出現四個強弱記号的學習。而小湯一二兩冊的學習往往需要占據啟蒙幼兒幾個月~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等于這麼長的時間,孩子對于音樂的審美僅僅建立在旋律和節奏上,而對音樂性處理的靈魂——強弱——絲毫沒有接觸。
那在前兩冊學習中已經習慣了隻識音符彈琴的孩子,之後對強弱記号的不敏感和忽視,也是情理之中了。
在小湯3第一次出現強弱記号
菲伯爾的對五線譜呈現的方式,是學到哪裡,就呈現到哪裡,并且強弱記号、節奏、小節、手指移位等知識是優先于五線譜學的。沒學五線譜之前,隻看着帶音名的符頭彈琴;沒學拍号之前,五線譜上都不寫拍号;學了速度記号以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會提醒你注意新曲子的速度标識并鞏固。
由于強弱記号在學習五線譜之前就學了,并在之後的很多課都進行了強化訓練:
菲伯爾1
因此開始學習五線譜的第一個音中央C時,譜是這樣的:
菲伯爾1
包含了強弱、手指移位、不同的節奏時值,令人驚奇的是,第一次學習本課的孩子通常可以全部自行注意到!
8、對觸鍵、形态方面的要求
我認為,啟蒙時對各種手部彈奏姿态、觸鍵形式的過度要求,實質上是本末倒置。
我不斷強調,聲音是才是最終的結果,正因為如此,正确邏輯順序應該是:能夠彈奏出正确的聲音,再通過大量正确聲音的練習和老師的把控,不斷優化彈奏的形态,在聲音和彈奏狀态之間建立直接聯系。
而仍然有一部分老師對動作過分苛刻,動作做對了就“孩子很棒很有天賦”,做錯了就是“孩子手有些僵硬啊不太适合學鋼琴”,然而對聲音的表達卻不夠重視,甚至沒有要求。
相信有很多人的第一節鋼琴課《請彈吧》,都在死磕那個斷奏優美的擡腕姿勢、以及标準的握雞蛋手型吧?
本來想把這個鍋甩給小湯,後來我仔細翻了翻小湯,發現小湯也僅僅是在第三冊,對于連奏-呼吸(落滾跳)的教學中,才出現了“要求動作規範但沒要求聲音”的情況,但在第一冊第二冊全程沒有提到過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彈琴。
所以這個“一開始彈鋼琴必須先學擡腕斷奏”,到底是誰發明的?連我的印象中也深刻記得擡腕斷奏的動作就是小湯1開始學習的東西。這應該那個時代傳統教學法的一部分,結合着當時廣泛使用的小湯流傳了下來。
在小湯3對連奏呼吸(落滾跳)動作規範的刻意追求中,我們也是可以看出小湯教學理念中的本末倒置——對聲音的忽視。
小湯3中全程要求動作 未提聲音
若不是因為寫這篇文章進行了比較細緻的研究,我以往在使用菲伯爾的過程中甚至都沒有發覺,菲伯爾對于彈奏形态,僅限于第一冊開頭對坐姿和離琴距離做了規範,在後續的學習中對于手型的要求以及彈奏的表現形态提及的非常之少,有提及也是一筆帶過,從而把重點都放在了聲音的表達上:
菲伯爾2/3對動作的簡單要求
最後我們發現,當聲音足夠正确時,孩子通常情況下會自然而然地成長成我們所希望的那種彈奏形态,因為這才是彈奏形态形成的正确邏輯。
9、踏闆學習
小湯5才引入踏闆的學習,而菲伯爾在第一冊就要求要踩住延音踏闆了。
小湯5在前言裡是這麼描述的:
菲伯爾第一次要求踩踏闆出現在第一冊:
菲伯爾1
菲伯爾在三冊對延音踏闆的強化練習、第四冊對延音踏闆的規範:
菲伯爾3/4
不由得感歎一句,踏闆方面,小湯的理念也比較保守和過時了。(可能是因為那個年代還沒有踏闆增高器嗎?)
10、音樂風格體裁的知識
毋庸置疑的是,小湯的樂曲音樂風格體裁非常豐富,大部分曲目色彩鮮明、旋律動聽、朗朗上口,我用菲伯爾的時候,都喜歡拿小湯的一些曲目來配套學習。
和菲伯爾相比,它主要問題是缺乏對音樂風格體裁知識的系統性的引導,導緻孩子隻學習彈奏,對風格流派或者體裁不夠敏感。菲伯爾在整套書的進度對各種主流的音樂風格體裁的引導,雖然沒有很詳細的介紹,但好在編曲技巧統一,因此特點鮮明,會比小湯好一些。
菲伯爾這方面最突出的,應該是在爵士音樂的引導上,從第三冊開始出現了大量的爵士風格的音樂,并學習到如何在八分音符中進行爵士布魯斯swing。
- 小步舞曲(第一冊開始)
- Blues(第二冊開始)
- Jazz(第三冊開始)
- Boogie-Woogie(第三冊開始)
- 圓舞曲(第四冊開始)
- 拉丁風格(第四冊開始)
- 爵士布魯斯swing,以及如何在八分音符中Swing(第五冊開始)
菲伯爾5——如何swing
11、對現代鋼琴音樂的态度
小湯3的前言裡對引入現代流行鋼琴音樂表示:“可能會引起許多鋼琴教師的詫異……”然後費了不少口舌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
小湯3前言
而在菲伯爾裡,學習各種各樣的現代音樂類型早已經是常态且必學,特别是到第三、四冊開始,爵士音樂風格大量出現;在鋼琴音樂市場,流行鋼琴音樂已經占據一席之地;在鋼琴演奏領域,那些流行鋼琴家的古典技能也并不比專門彈古典鋼琴的差,換句話說,要學習流行鍵盤和聲與彈奏,是需要以強大的古典鋼琴素質為基礎的。
從這一方面,小湯的眼光和理念還是值得肯定的,不過這也正體現了兩個時代角度和格局的不同,上個世紀的理念和角度,用現在的眼光看,着實是有局限性的。
12、菲伯爾的主旋律譜學習(現代/JAZZ和弦記号、流行鍵盤知識)
菲伯爾2/4/5對主旋律譜以及現代和弦記号的學習
二、結論
1、小湯學習讀譜,而菲伯爾學習音樂。
(本來寫了很多點關于知識體系、進度規劃、樂理、聽覺訓練之類的對比結論,後來覺得應該這麼一句就夠了)
2、小湯教學理念和眼光都比較落後,菲伯爾教學理念新穎且符合現代眼光。
3、菲伯爾對老師孩子雙方比較友好,小湯則極大考驗老師的教學能力(注:教學能力≠專業能力),教學能力水平有短闆的情況下,小湯的短闆和弊端将直接作用于孩子的學習。若鋼琴老師專業能力不足,用小湯絕對是災難。
4、希望大家學習鋼琴不僅僅為了走專業道路,而更多的是可以讓自己快樂地去玩鋼琴、玩音樂,而不是在鋼琴支配下做一個苦累的彈奏機器。怎麼才能快樂的玩鋼琴玩音樂?當你彈鋼琴時,能夠透過那密密麻麻的琴譜和琴聲,看到/聽到那背後色彩斑斓的時代故事、巧妙的和聲組合、有趣的情緒變換、紮實的理論框架,那就是樂趣所在。
三、熱點問題解答Q:小湯就教不好孩子嗎?
A:我們這代鋼琴老師,90%都學小湯出來的。不能否定小湯在那個時代對我們巨大的貢獻。
但是時代在發展,知識在不斷的更新,所有的東西都再朝更規範、更完善的方向走去,特别是在互聯網聯通世界以後,新興的教學法、教材如雨後春筍百花齊放,很多教學理念都更完整、更新穎、更獨樹一幟。
所以不是小湯不能用了,是有了更好的選擇,可以讓我們時效性更高、也更完整的學習鋼琴藝術。我們不必再為了彌補小湯教材中知識點陳述的缺陷,去為孩子編造那些比如“把小節當成音樂小火車、音符是老奶奶、寶寶、和媽媽”的小故事來解釋知識,而是直接在新的教材中直接解決。
作為學生,沒必要去選擇一套過時的教學理念,我們有更好的選擇;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保持學習的動力,不要不願意花這個學習成本,不願意接受新事物,閉門造車,故步自封。
Q:小湯不能使用嗎?
A:可以輔助,但不建議作為主課教材。
小湯裡有非常多很好聽的、耳熟能詳的曲子,非常适合作為培養孩子興趣而彈奏的曲目。因此作為輔助曲集是合适的,但不适合作為主課教材。
Q:什麼教材不重要,主要看老師水平? / 好的老師,一樣可以把小湯用的很好?
A:當有一個教材,體系更規範,知識更全面,80%的老師都用它把學生教的不錯;
而另一個教材,進度節奏不穩定,必要知識闆塊缺失,隻有20%的好老師可以通過自己紮實的專業功底和傑出的教學規劃能力,穿插着講解,把學生的知識體系培養得不錯;
你會選哪個?
Q:菲伯爾進度太慢了?
A:首先,在學習過程中,有些“慢”是必要的。
構建這些知識體系不必要嗎?當它們是必要的時候,慢就不是慢了,而是正常的速度,慢是對于某些不健康的角度而言的——比如為了考級的級數而學鋼琴的時候,按部就班地學鋼琴知識,對于他們來說,就相當慢了。
拔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
Q:菲伯爾要一整套學完嗎?人家小湯都不用全部學完呢?
A:為什麼經常會聽到這種問題呢?一套教材按部就班地學完才是正常的事情吧?
就是因為用小湯學習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是會學完整套教材的,基本在第四冊第五冊的時候就開始向其他教材轉移了,所以國内鋼琴教育環境逐漸形成了一種刻闆印象,就是:主課教材是不需要整套學完的,認譜學的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始學拜厄、車爾尼、鋼琴基礎教程1了。不止大老師這麼覺得,家長也這麼覺得。
小湯的轉移與中斷學習有以下三點原因:
1、本身教材進度不夠合理、某種程度上的知識斷層導緻教材使用過程中需要補充;
2、小湯從第六冊開始,基本可以稱作曲集,而不是一本教材了,沒有系統性的基礎知識點鋪設了;
3、教師把這種流傳下來的教學設計當做“常規”的狀态,遵循就是了,沒有深究背後的原因。
所以以菲伯爾作為主課教材整套學習,根據情況補充其他輔助教材,是比較科學的方案。
按部就班學習教材才應該是常态;補充應該是錦上添花的,需要補缺補漏的體系則不健康;任何教學設計/跳躍式的教學,都應有明确的目的,不要依葫蘆畫瓢。
Q:已經學習小湯一段時間了,換教材合适嗎?
A:看情況而定。
若是剛開始學習不久的孩子,可以直接換教材。
學習到小湯2、3左右的孩子,也可以通過老師的規劃逐漸銜接到菲伯爾3。
對于學了很久的,已經在小湯4、5甚至快學完的孩子,此時已經沒什麼必要再換主課教材了,更重要的是考察老師有沒有能力在教學中覆蓋到方方面面的鋼琴、音樂、樂理等知識,老師真的有能力的話,在拜厄和599裡也能夠講出花來。若沒有這個能力,則考慮找個好點的老師做個定制學習規劃。
圖片是我在拜厄裡給學生講音樂性處理的知識(樂句強弱,漸強漸弱,樂句與呼吸,回聲對比,結尾漸慢)
Q:成年人能用菲伯爾學嗎?
A:不适合。
孩子大腦發育還未完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不充分,因此跟着一套好的教材循序漸進一步步學是比較科學的方法;
成年人有足夠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因此學習規劃的路徑需要換個思路。對成年人來說,跟着教材一首首學下來反而是性價比最低的方案;時效性最高最科學的方法,是先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知識體系,再根據各個知識點,從不同教材曲集挑選合适的曲子進行訓練,其中可以包括小湯大湯菲伯爾。
因此,找個有完整知識體系并且能夠幫你規劃和挑選曲目的老師非常重要。入門就帶你刷書的老師,他不一定不好,但可能不會是最優選擇。
為此,我将會再寫一篇《成人如何構建科學的鋼琴知識體系》之類的文章,教你自我評估自己的學習路勁是否科學、老師的規劃是否完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保持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