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海圖志誰寫的

四海圖志誰寫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3 10:47:20

文/張向前

“牛耕沃野轉頭去,虎嘯天地銜春來。”又一個虎年來了。

說到虎,浮現眼前的是那首人人會唱的兒歌:“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真奇怪……”還有更奇怪的老虎——兩隻尾巴的老虎。這是一件叫“伏鳥雙尾青銅虎”的文物,出土于江西新幹大墓。它是目前全國發現的體量最大的一件虎文物,堪稱青銅器中的虎中之王。

四海圖志誰寫的(博圖志張向前虎嘯天地銜春來)1

伏鳥雙尾青銅虎 圖據江西博物館

青銅虎四爪輕叩地面,擡頭平視,背直脊凸,腹部略垂,全身布滿雷紋裝飾,有一種神秘靈異之感。虎口半張,齒牙帶鋒,兩耳豎立,雙目圓突,呈靜伏蹲立欲縱姿态,王者自威。讓人驚歎的是,虎背上靜靜地卧着一隻小鳥,揚起脖頸,悠然自得,與身下那隻兇猛大蟲形成動與靜、強與弱、大與小的鮮明對比。

鳥不驚虎,虎不驅鳥,虎鳥如此和諧相處,頗有哲學意味。兩隻尾巴末端向上翻了一個卷,不拘常理,造型世界獨一無二。這種詭谲、仙逸之氣質,是先民神秘旨意的外現,還是商朝人們的審美使然?不得而知。這件青銅虎為傳說中“虎方”國的圖騰之物。

四海圖志誰寫的(博圖志張向前虎嘯天地銜春來)2

虎食人卣

虎食人卣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為商代的盛酒器,相傳出土于湖南省安化、甯鄉交界處。它的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态,立意怪誕。虎以後足及尾支撐身體,同時構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雙赤足踏于虎爪之上,雙手伸向虎肩,虎似張口啖食人首。虎肩端附提梁,梁兩端有獸首,梁上飾長形宿紋,以雷紋襯底。虎背上部為橢圓形器口,有蓋,蓋上立一鹿,蓋面飾卷尾夔紋,也以雷紋襯底,與器體一緻。虎兩耳豎起,牙齒甚為鋒利。

該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部留有很薄的綠鏽,它和許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後期的青銅器一樣,紋飾華美,以人獸為主題。虎是要張口吃人,還是虎擁抱庇護人?着實令人費解。這尊虎與人相互擁抱的合體姿态,表情平和,或許是一種積極的願望,企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可惜,出土的兩件虎食人卣的青銅酒器都流落國外了。

四海圖志誰寫的(博圖志張向前虎嘯天地銜春來)3

陽陵虎符 國家博物館藏

在古時,最權威“虎”的器物是虎符。它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其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将帥或地方長官。調兵遣将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記得,諸葛亮“竊符奪城”的故事。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乘南郡空虛,傳令勇将趙雲攻城得手,并俘獲守将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荊州,接着再用同樣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襄陽。諸葛亮僅憑一枚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奪取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可見,虎符在當時作用之大。

四海圖志誰寫的(博圖志張向前虎嘯天地銜春來)4

杜虎符

1973年,西安郊區出土的杜虎符,上刻錯金銘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指當時秦國杜縣)。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之事,雖毋會符,行殹。”據此可知,當時用兵50人以上,必須出示合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它現收藏于陝西曆史博物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虎符實物。

遼代曾虎患橫行,使百姓不得安生。遼國第五位皇帝景宗耶律賢知道後,決心保護民生,親自帶着将士前往森林中殺虎。他們在森林中布滿陷阱,用帶毒的弓箭射殺老虎。在皇帝身先士卒的影響下,遼國掀起一場打虎熱,甚至有人在獵得老虎後,還被遼景宗封官進爵。

這場打虎熱持續了多年。一次,景宗又帶隊出獵,與一隻老虎頭不期而遇。一幫人敲鑼打鼓,呼來喝去,張弓搭箭,吵吵嚷嚷。老虎哪見過這種陣仗,吓得趴在草叢中戰栗不敢擡頭,最終倉皇逃走。帝王的威儀,戰勝了百獸之王。後人據此傳說,專門雕刻了一件“景宗降虎玉擺件”。玉擺件上的景宗頭戴冠冕,穿窄袖長袍,安坐于洞石旁,身旁中蹲卧一隻如貓乖巧的老虎。老虎因利用了原有的玉皮而呈現出斑斓的毛色。誰能否認,它不是世上最溫順的玉“虎”。

四海圖志誰寫的(博圖志張向前虎嘯天地銜春來)5

景宗降虎玉擺件

“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阙。”一次,循着李白的詩,随朋友登上鹹陽原,遙見漢家陵墓赫赫列陳,讓人懷想。在漢武帝劉徹茂陵東側,是骠騎将軍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墓。霍去病墓前衆多的石雕中,除那尊永恒經典的“馬踏匈奴”,還有一尊石虎給人印象深刻。雕刻者利用一塊波浪起伏不規則石料,把兇猛桀骜的“虎性”表現得淋漓盡緻。虎頭、頸與胸連在一起,似為積蓄力量,一蹴而發,極像一位威武的勇士鎮守墓主。長長的虎尾卷搭在後背上,虎身斑紋不雕而現,異常生動。

墓前置石虎的習俗,緣于古文獻:“《周禮》方相氏,葬日,入圹驅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腦。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側,而罔象畏虎與柏,故墓前立虎與柏。”罔象是傳說中食人的水怪,而猛虎則可以克制罔象,因此人們會在墓前樹立虎像。霍去病墓前這尊石虎最為著名,陰刻線條呈現皮毛的質感,粗犷彪悍中透出一種頑皮來。

四海圖志誰寫的(博圖志張向前虎嘯天地銜春來)6

霍去病墓前石虎

那年去延安,春寒料峭,仍不免冷徹。村委大院裡,見一群一群的孩子在嬉戲玩耍,臉凍得紅撲撲的,嘴裡熱氣騰騰往外冒。搶人眼球的是,這幫孩子,大多頭上戴着紅豔豔的虎頭帽,腳上穿的是新嶄嶄的虎頭鞋,虎虎有生氣。原來,當地有送布老虎的風俗。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紅布做的老虎一隻,進大門時,将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期望孩子長大後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

當然,還有一兜紅布做的虎頭鞋、虎頭帽、虎頭肚兜等相關穿戴品,也是家人寄希望于威猛的虎來保佑孩子遠離邪魔。飒飒寒風中,這群虎頭虎腦的虎娃們玩興正濃,全然不顧路旁觀望好奇的過客。這是我見過最呆萌最可愛的“虎”。在他們身後,花苞嫩芽初綻,大地寫滿春的訊息。

【作者簡介】

張向前,筆名阿若,四川資中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四川班學員。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中國青年報》《四川文學》《湖南文學》《散文詩世界》。作品多次入選中國散文年度精選,多次獲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