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深化教師輪崗制度

北京深化教師輪崗制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16:58:33

新學期,北京的老師們按照不同“規則”流轉起來,為的是讓孩子能在家門口遇到更多更适合自己的老師。

“大面積、大比例推行的幹部教師輪崗”舉措,也是北京一系列“雙減”政策中熱度最高的一條。新學期開學一月有餘,東城區和密雲區已率先試點“教師輪崗”。今年年底前,西城區、海澱區和朝陽區等6個區的教師也将“動起來”。

如此“興師動衆”,為的是形成新的教育供給體,以動補弱,以動減負,以動提質,以動促得。

北京深化教師輪崗制度(以動減負補弱提質)1

小位移,精準供給

教師輪崗,在北京并不新鮮,但這次輪崗,與此前大為不同。

新學期開啟前,市教委公布了幹部教師輪崗細則,包括區域内校長交流輪換、骨幹教師均衡配置和普通教師按需輪崗三個維度。

彙文中學教育集團英語教師羅錦虹,新學期輪崗到彙文中學永外校區擔任初一年級英語老師。她的通勤時間略有增加,每天上班需要半小時左右。“都在一個區,兩所學校距離不太遠。”羅錦虹覺得還好,“對于老師而言,無論是哪個學校、哪個崗位,都是教書育人。”

和羅錦虹一樣,此輪教師輪崗,老師都不跨區,生活圈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其中,城區老師在各自學區、教育集團内流動,郊區則是在全區範圍内,推進老師交流輪換。

市教委表示,希望通過這些小位移,精準開拓出教育新局面——沒有一刀切的規定,完全按各校,甚至每名學生的特點定制教育服務。

這些舉措正在逐步探索落地。

新學期,張玉淑不再擔任密雲區河南寨中學校長職務,輪崗到育英學校密雲分校當校長。此前,她已有多年輪崗經曆:從密雲六中到東邵渠中學,再到河南寨中學,走進山區校、農村校,先後各任4年校長。

面兒上看,這次輪崗,張玉淑是“進城”了,從農村校轉到了一所密雲區城鄉結合部的學校。但實際上,新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紀律水平都有待提高。剛到崗,張玉淑豐富的教學經驗就發揮了作用——學校組織學生接種新冠疫苗,等待時,一個很有名的“不服管”學生把腳跷到桌子上,周圍同學都縮着身子,盡量遠離他。張玉淑主動走過去,拍了拍男生肩膀,剛介紹完自己,男孩兒主動端正了坐姿。“每個學生都希望被平等對待。我沒有一上來就說服教育或者批評,效果反而很好。根據以往經驗,學生一般都願意給校長一個面子。”

除了主動融入學生,張玉淑還結合自己的教學和管理經驗,給老師們上了堂“開學第一課”——

“把課堂效率比喻成收視率,您在課堂上的收視率如何,是我們要考慮的……”

“以小組學習為途徑,老師設計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不同的學習情境中,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這些教學“新思想”讓育英學校密雲分校的老師們受益匪淺。

廣渠門中學區級體育學科骨幹教師張丹到花市小學輪崗,他不僅教好自己的課,還和體育組的老師們根據小學生未來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立足學校九年一貫制特點,建構了“生命教育”理念下的生長型課程體系。小學六年内,學生可以學習10至12項運動技能,對體育的興趣和身體素質逐步提升。“通過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最有價值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健康行為,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實現全面發展。”

尚未啟動教師輪崗的區也已提前開始準備。教師節前,海澱區教委組織各校、各教研院負責人同上一堂“課”,針對“雙減”熱點答疑,各校學科組和年級組組長也在雲端聽“課”,幫助他們做到心中有數。

“課”後,海澱區立即啟動教師資源大摸底。不僅包括教師所在學校、所教專業等基本信息,還會涉及教師擅長領域,以及各校師資現狀和未來需求等。教師輪崗,就将以此為基礎,力求供需匹配。

最近十幾年,本市也曾推動過教師輪崗,有家長擔心:“好老師輪崗,原學校少了一位好老師。但新學校也很難立即提高教學質量,這不費力不讨好嗎?”

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教師輪崗,不是簡單‘搬磚’。好老師也不能單純靠職稱、職務來衡量。這輪輪崗是按需流動教育資源,既要考慮學生成長需要,也要考慮教師的生活便利等。目的是把老師們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和管理方面的經驗和竅門推廣好,讓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更廣。”

“師”動,帶全要素動

一名教師輪崗,帶來的是全要素的流動。

新學期,教齡已經有30年的周群以骨幹教師的身份,到前門外國語學校交流輪崗。第一課,她請初二年級學生們一起“運用新聞知識,初步讀懂新聞”。

顯示屏上,教學PPT首頁,藍底白字的“小試牛刀”十分醒目。課堂上,周群帶着學生們通過課文,讀新聞、寫新聞,孩子們學得津津有味。

下課後,周群開始整理教學“筆記”,這是她的習慣。從教30年,她積累了很多教學經驗,但每一次給不同班級學生上課,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以更精準地匹配學生的需求。“輪崗,絕不是來當過客。我來就是希望能和同學,還有這所學校的同行有更多交融,真正有所得。我的課都是開門課,歡迎所有老師來聽課。”

“教師動起來,最期待的變化是課堂上的提升。這個過程不是一兩天就能實現的。所以需要一個周期。”一位教齡超過15年的校長說,但将更多學校納入集團化管理後,不僅老師的輪崗會更順暢,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也會擴大。

本市在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市教委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市已有160個教育集團、410餘所集團學校,25%的中小學入“團”。李奕說,基礎教育的供給應由單一的學校供給向更加包容、多元的區域供給和集團供給轉變,“包括教師資源在内的打通流動、共享和聯合,目的是要激發更大的活力。”

新學年,革新裡小學加入史家教育集團。史家教育集團總校長王歡兼任天永學區革新裡小學校長。

提到這次教師輪崗,王歡更願當“推介人”:“在義務教育綜合改革中,史家小學攜手遂安伯小學、史家實驗學校、史家七條小學、史家小學分校、西總布小學,組建了史家教育集團。集團有幹部教師約600人,每年有兩三百名老師在集團校内輪崗。”

每一名老師輪崗,不僅帶去自己的教學經驗,集團的整體資源也會跟着延伸。走進革新裡小學,茶藝、舞蹈、手工教室等一應俱全,甚至一些小擺設都和史家小學一模一樣。一位老師說:“新裝修的教學樓,所有硬件設備都和史家小學一樣。”

史家教育集團副校長、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陳燕輪崗到革新裡小學,這位集團教師發展中心負責人帶來了一系列“教師發展”課題、研究項目,均将優先在革新裡小學落地。原革新裡小學校長趙丹陽作為獨立法人代表擔任史家實驗學校校長,她還負責集團内中小銜接方面的研究。王歡說:“她能幹、愛幹,經驗也很豐富。新學校的辦學規模是原學校的兩倍,将有更多施展機會。”

的确,輪崗給教師們帶來了更廣闊的舞台。

7年間,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馮甯從一名教學幹部成長為青年湖小學教學副校長和西校區的執行校長。輪崗期間,她研究最多的是如何切實提升課堂質量。馮甯帶領各備課組将“集體備課”的效能最大化,鼓勵老師們共享智慧,為學生提供最好的課堂設計和課案文本。她還建立了家校學院,7年來,為全校學生家長開辦了20餘期家校課程,與家長達成共識——家庭不再進行急功近利的教育,學生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身心成長。

李奕表示,此次中央“雙減”文件中特别提到學科組、年級組是學校中的最基本育人單元,每一位優秀老師一定要在這一基本育人單元中發揮作用。因此質量的提升和作用的發揮一定是團隊式的,通過交流輪崗,豐富供給源,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開學僅僅兩周後,可喜的變化已經出現。一些老師在年級組的例會和教研組的活動中,積極調整教學結構,注入全新的課堂教學要素和内容。一些老師帶來的作業設計方案,運用了不同的作業素材和作業載體,孩子們明顯感覺作業量減少了。

“課聯網”,育人智慧流動起來

因為疫情,去年,學生曾居家上網課。為滿足初高三畢業生的需求,本市給16區(含燕山)所有618所中學、14餘萬初高三學生配了“線上家教”,24小時答疑。在線輔導平台上,每個問題都有解答,平均每個問題在7.5分鐘内就能被解決。

“線上家教”中,正高級教師49名,北京市特級教師348名,北京市學科教學帶頭人105名、北京市骨幹教師726名、區級學科教學帶頭人1183名、區級骨幹教師5986名。

這樣的模式,将繼續擴展。今年上半年,市教委發布推進“互聯網 基礎教育”的工作方案,其中明确,2022年,将啟動面向全市學生的免費在線教育服務,“十四五”期間,本市将形成跨校跨區“課聯網”。

未來,學生上課将有“雙師”線上線下同步指導。本市将錄制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各學科知識點的優質微課,推送給全市各學校各學科教師,遠程名師和班級輔導老師“1 1”分工協作,線上主講,線下答疑。全市名師教學經驗智慧将最終提取形成“線上名師”标準服務,從備課、教學等環節提供模塊化産品,全流程支持“線下教師”教育教學活動。

李奕說,骨幹教師的輻射範圍絕不應該固定在校内。他們有責任将更多優質資源推送給更多學生。“輪崗不是簡單的換工作場地,希望‘流動’起來的是教師‘優質的服務’。”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李奕說,推進教師輪崗工作,是打破以往支教式、輸血式幫扶的定勢思維,改變以教師論教師、以輪崗言輪崗的傳統觀念,把孩子健康成長的需求作為總牽引,以孩子的實際獲得決定輪什麼崗、派什麼人,讓輪崗的教師以及他們所具有的智力資源、智慧經驗、專業才能有機地嵌入流動校中,在流動中雙向激發流入校和流出校的辦學内驅力,構建更有活力、更高水平、更有品質的學校發展良好生态。

最新發布

超九成老師願意“輪崗”

為了跟蹤調研評估東城區和密雲區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的進展情況,國慶假期,市教委工作人員加班完成了一份“輪崗”滿月報告:東城區受訪教師中94.37%的教師具有輪崗意願,密雲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中92.69%的教師具有輪崗意願。

這份報告的書寫人是市教委人事處專門組建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跟蹤評估研究組,由首師大牽頭,教科院和教育學院參與。9月底,研究組分成28個小組,分赴東城區、密雲區19所中小學校訪談幹部、教師、學生及家長,獲取40萬餘字的一手資料。同時,面向東城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在職教師回收有效調查問卷906份,面向密雲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在職教師回收有效調查問卷3008份。

數據顯示,兩個區幹部教師交流輪崗意願高,新近輪崗群體适應性好。交流輪崗的範圍、形式呈現多樣化特點。除了原有的“帶着人事關系全職調入”占有較大比重之外,兩區還系統推進校級幹部交流輪換,區級以上骨幹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按需輪崗,整合區域内的教育人才資源,促進幹部教師隊伍結構優化。

此次輪崗以成熟型教師為主要遴選對象,引領示範作用初見端倪。面向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2021年參與交流輪崗的教師中,23%具有高級以上職稱,33%的教師具有一級職稱,擁有特級教師、市級骨幹、紫禁杯班主任等稱号的骨幹教師占36%左右。輪崗人選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在學科裡面具有一定帶動性的,是一位比較有經驗的老師,相對的也有一定的追求和學習力。專家說,這表明,當前有關交流輪崗的理解已經深化,重要的不是教師作為個體的流動,而是利用教師個體的力量撬動教育發展的生長點。

權威觀點

教師輪崗不是“削峰填谷”

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 李奕

幹部教師交流輪崗看似隻是關乎幹部教師的事情,其本質是聚焦孩子的實際獲得,是真正把孩子健康成長放在建設首都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正中央進行設計規劃。

幾乎沒有一位教育大家,一輩子隻在一所學校任教。教師的成長恰恰應該經曆不同類型的教育環境,見更多的教育對象。每一名教師從新手到具有高水平的育人智慧是一個複雜的、不斷磨砺的過程,北京教育系統所倡導的教師輪崗其實是把教師育人智慧流動起來,真正讓教師在面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中成長起來、成熟起來。這種适應不同特點、不同風格、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群體的經曆,是教師成長中最寶貴的财富。

北京教師輪崗不是“削峰填谷”,而是精準輪崗、有效輪崗。讓教師具有更高育人水平的教育智慧是新時代對教師專業成長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增強孩子獲得感的重要着力點。基于學區(教育集團)這一新供給體的教師輪崗恰恰是通過流動的方式促進每一所學校的自我改革與發展、每一位教師的自我提升和反思,實現穿越多種邊界的資源共享,形成不同尺度、多種形式的區域教育合作組織和育人共同體。讓“峰”的教育個性更具普遍性,讓“谷”的教育質量更具特色,讓每一所學校、每一位老師能在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增值發展,變為家長和學生心目中信賴的好學校、好老師。

檢驗輪崗師資是否優質的标準是師資輪崗之後學生的獲得感,而不是老師的榮譽感,更不是輪崗教師的職級、學曆、比例或數量。輪崗的師資是否優秀,家長心裡始終有把尺子在度量。輪崗是否合格,要靠學生和家長“打分”,而考核标準就是對服務對象實際獲得的統計。

(原标題:教師輪崗:以動減負 補弱提質)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冕 李祺瑤

流程編輯:L061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