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1、注意斜(xié)的讀音,斜的意思是彎彎曲曲。
2、《山行》前兩句詩寫了哪些景物?
寫了秋天的深山、石鋪的小路和白雲缭繞處隐約可見的人家。
3、停車後,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詩人看到經秋霜打過的楓葉簡直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豔。表達了詩人喜愛楓葉、贊美秋天的感情。
4、詩人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的?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詩人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觀察的,如“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遠”字點明詩人是從遠處觀察;“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停車”一詞足以說明詩人描寫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處。
5、《贈劉景文》前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詩人以“荷盡”“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已無”與“猶有”形成對比,歌頌了菊花傲視風霜的氣節,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的敬佩、贊美之情。
6、《贈劉景文》這首詩寫的是哪個節的景色?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這首詩寫的是秋末的景色,是從“荷盡”----荷花凋謝、“菊殘”菊花開敗看出來的。
7、《夜書所見》詩開頭一句中“送”字用語巧妙,說說它的表達作用。
“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懷和凄涼的心境。
8、結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對作者情感抒發有什麼表達效果?請作簡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閃現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凄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更突出了詩人流寓他鄉的凄苦之情及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識點
1.作者介紹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隐齊名,稱“小李杜”。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詩文釋義
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⑵、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⑶、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裡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雲生處與白雲深處的區别:
深:濃厚,濃郁;
生:生出,存在。(指有白雲缭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⑹、坐:因為。
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⑺、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
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
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次句“白雲生處有人家”,
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缭繞和飄浮種種動态,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袅袅,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
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3.主題
4.回答問題
5、注意斜(xié)的讀音,斜的意思是彎彎曲曲。
6、《山行》前兩句詩寫了哪些景物?
寫了秋天的深山、石鋪的小路和白雲缭繞處隐約可見的人家。
7、停車後,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詩人看到經秋霜打過的楓葉簡直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豔。表達了詩人喜愛楓葉、贊美秋天的感情。
8、詩人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的?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詩人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觀察的,如“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遠”字點明詩人是從遠處觀察;“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停車”一詞足以說明詩人描寫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處。
《贈劉景文》知識點
1.作者介紹
2.詩文釋義
3、《贈劉景文》前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詩人以“荷盡”“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已無”與“猶有”形成對比,歌頌了菊花傲視風霜的氣節,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的敬佩、贊美之情。
4、《贈劉景文》這首詩寫的是哪個節的景色?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這首詩寫的是秋末的景色,是從“荷盡”----荷花凋謝、“菊殘”菊花開敗看出來的。
《夜書所見》知識點
1.作者介紹
2.詩文釋義
7、《夜書所見》詩開頭一句中“送”字用語巧妙,說說它的表達作用。
“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懷和凄涼的心境。
8、結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對作者情感抒發有什麼表達效果?請作簡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閃現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凄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更突出了詩人流寓他鄉的凄苦之情及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情。
圖文解讀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
教學設計
【教學目标】
1.會認 “徑、 斜” 等 11 個字, 會寫 “寒、 徑” 等 13 個字, 正确認讀多音字 “挑” 。
2.通過看注釋,查字典,聯系學過的古詩、成語,根據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 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并能背誦。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
2.在比較欣賞中體會古詩中飽含的“情” 。
【教學難點】 通過看注釋, 查字典, 聯系學過的古詩、 成語, 根據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 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教學課時】3 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生思考,後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闆題】: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隐齊名,稱“小李杜”。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自由朗讀,讀到琅琅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記或寫下來。
5、小組彙報交流。
點撥: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⑵、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⑶、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裡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雲生處與白雲深處的區别: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雲缭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⑹、坐:因為。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⑺、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⑻、紅于:比……更紅--與“紅如”區别。
6、理解詩意:
⑴、學生根據理解講解詩句内容。
⑵、教師點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次句“白雲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缭繞和飄浮種種動态,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袅袅,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麼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别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遊:此時,你也随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揭示課題
1、回憶本單元描寫秋天的詞,交流後齊讀
2、回憶本單元描寫秋天的句子,交流并引導用上“我仿佛……”的句式說話。
3、借描寫秋天的詞句引到古人描寫秋天的詩,闆書課題《古詩兩首》,齊讀課題後給“首”組詞并學習“首”的書寫。
二、學習古詩《贈劉景文》
(一)釋題
1、闆書古詩題目《贈劉景文》
(注意重點字音:贈)學習“劉”的書寫
2、師簡介詩人“蘇轼”并強調蘇轼的讀音
(二)初讀感知,讀通古詩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桌糾音
2、圈出詩中生字,和同桌一起把古詩讀兩遍
3、檢查生字讀音,抽生讀,請生說說哪些字要注意讀音并加以強調
4、抽生讀古詩
5、師範讀古詩
6、請生比較老師和同學讀得有什麼不一樣,借機指導朗讀
7、再請生讀古詩
(三)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學習“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a、這句詩中寫了哪幾種花?請生框出“荷”和“菊”
b、看課件夏天的荷花,請生說說夏天的荷花是怎樣的?重點理解“擎雨蓋”
c、到了深秋,荷花怎樣了?荷葉怎樣了?借助課件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會“荷盡已無擎雨蓋”的意思
d、同法學習“菊殘猶有傲霜枝”
e、課件顯示深秋時的荷花和菊花,展開對比,找到詩中反義詞框出來,領悟菊花不怕冷的精神并指導朗讀
2、學習“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a、這句詩中寫了哪幾種水果?請生框出“橙”和“橘”
b、讓生看課件說橙黃就是什麼,橘綠就是什麼
c、橙黃橘綠的時節就是秋季,秋季是豐收的季節,詩人蘇轼想借這句詩告訴劉景文要對生活充滿希望,借此理解“君”指的就是劉景文。
d、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來鼓勵鼓勵劉景文吧!
(四)感情背誦,積累古詩
1、聽老師配樂有感情讀古詩
2、男生配樂有感情讀古詩
3、女生配樂有感情讀古詩
4、全體起立,閉上眼邊想象畫面邊有感情背誦古詩
(五)學寫生字,掌握字型
1、學習“枝”
a、如何記憶“枝”?
b、師範寫學生書空,提出注意點
c、書上描一個寫一個
2、同法學習“記”
第三課時
一、導入:
1、秋姑娘早就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金秋時節。同學們,你們發現秋天的景物有什麼特點嗎?
2、師小結:是啊,秋天,我們可以看見它五彩缤紛的色彩,聽見它美妙的聲音,分享它帶給我們的歡樂,但是黃葉飄飛的深秋又給詩人帶來了怎樣的情緒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葉紹翁的古詩。
闆:夜書所見
3、師生共同理解題目意思。
二、認識生字,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文,看着拼音把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讀一讀詩文,看看是否都能讀正确,如果能讀正确,你就豎起大拇指誇一誇他,如果還有的字讀得不正确,你就教一教他。
3、指名讀詩文,集體訂正。
三、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
1、【課件出示】促織:
①指名讀。“促”字在哪見過?組詞。
②誰知道它的意思?【課件出示】挑,想一想,這個字應該怎麼讀?(上聲)“挑促織”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表揚用心讀書的孩子)
2、告訴學生怎樣使用“注釋”:
“注釋”一般都是針對一些難理解的詞語的,既要通過看注釋理解詞語的意思,又不能生搬硬套,使用注釋的時候,力求做到總體把握,不能字字對譯。
3、借助注釋和圖畫誦讀詩文,說說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讀懂了什麼?
相機指名讀相關詩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心情。
闆書:梧葉 寒聲
秋風 客情
一燈明 挑促織
4、師【配樂】朗讀詩文大意。
一個深秋的夜晚,我孤獨地住在一間旅館裡。窗外,秋風瑟瑟,梧葉飄飛,寒聲陣陣,我久久地不能入睡,我不由得想念起了自己的家鄉,家鄉多好呀,家鄉多美呀,家鄉多麼溫暖呀!如今我一個人客遊在外,多麼的孤獨呀!突然,我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小小的燈籠在晃動,料想一定是孩子們在那裡快樂地捉蟋蟀吧。
①第一句寫什麼?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指導朗讀。
②第二句寫什麼?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此時作者可能會想起什麼?那他此刻的心情會是怎樣?指名讀。
5、師引第一句,指名讀第二句讀。
四、誦讀詩文,引導背誦。
1、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詩文。
2、指名背誦、齊誦。
五、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促 深
2、指名認讀,組詞。
3、誰來說一說:你平常寫這倆字的時候哪個地方特别容易寫錯,我們來提醒提醒大家。
4、寫“促”字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師範寫。
5、誰有勇氣上黑闆來寫一寫“深”字?全班訂正。
6、學生寫字、組詞。
六、延伸拓展:
我們還學過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嗎?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
同步練習(一) 答案
基礎練習
主題探究
拓展提升
同步練習(二) 答案
類文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